社交恐懼癥——治愈:成為你自己
?
???? “分析治療之路是一條古老的道路,這是基于自我了解的重新調(diào)整之路——分析者幫助病人意識到身上作用的所有力量,阻礙與建設性力量;他幫助他戰(zhàn)勝前者,調(diào)動后者。治療目標最全面的表述應該是:力求全心全意,不虛假、情感真摯,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感、工作和信念中去。只有沖突被徹底消除,才能夠?qū)崿F(xiàn)全身心地投入。制定出這樣的目標是因為我們堅信人格可以改變,不僅僅只有兒童才具有可塑性,所有的人都具有改變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改變?!薄▊?/span>.霍妮
“認識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成為自己”,真實的自我才是一個人內(nèi)在的核心力量。治療是對患者人格扭曲及病態(tài)價值觀的調(diào)整,只有他改變了錯誤的價值觀與人生方向,才能停止內(nèi)心中的沖突,并把精力投入到自我實現(xiàn)的努力之中——按照個人的本性及天賦潛能,自由、健康地發(fā)展。此時,他變的更為簡單,情感更為真摯,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愛的人和事當中。
這一切就是對人性的“解放”,因為患者的真我被恐懼所挾持,被應該所束縛,被幻想所迷惑,被假裝所掩蓋,他早已經(jīng)迷失了自我,而治療的本質(zhì)正是解放其壓抑的自我與人性,幫助他最終找回自己。但這一切必須建立在“頓悟”的基礎之上,他必須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他需要醒悟到人性的壓抑與扭曲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他所謂的“理想”不過是幻想,他沒有腳踏實地地活,一直在徒勞地浪費著自己的生命。

“盡管這無可否定正確無疑,分析者也心知肚明,但病人卻不是這樣感覺的。他堅信自己的生活方式——其解決法——正確無誤,而且只有靠這種方式他才能找到安寧和成就。他覺得自負給了他自己內(nèi)在的毅力與價值,如果沒有這些應該,生活將一片混亂。”——卡倫.霍妮
一些患者會告訴我,他不敢放棄他的理想與追求,因為他害怕因此成為一個廢人。在內(nèi)心深處,他覺得自我太弱小,因此他一直都不敢依靠他自己,他只能依賴虛假的價值與幻想來生存,雖然有時他自己也知道這一切只是在假裝,但因為他沒有勇氣面對真相,所以他寧愿自欺。一位患者談到:“碰觸到內(nèi)心最深處,是那些讓我深深自卑的東西。所以我不敢壞,畢竟在我眼里‘壞’是那么可怕,所以最終的問題是我沒有勇氣去面對那些讓我自卑的東西——去面對面感知它的可怕,不再屈服于它。我總是羨慕別人的樣子,是因為我不敢面對可怕的自己,他太可怕,太讓我自卑。懦弱的我一直想去改造,卻沒有意識到其實什么都不要做,真正要做的就是去面對這個‘差’的自己。治療沒有捷徑,只有面對這一條路,而能不能面對取決于勇氣。在我想說的時候怕錯而不敢說,在我想壞的時候不敢壞,在我對別人怒的時候不敢怒,在我想反抗的時候選擇溫順……我感覺自己很懦弱,從始至終都缺了勇氣,我感覺勇氣才是讓人的一生更精彩的捷徑,這跟心理問題沒有關系,活著一直都需要勇氣?!?/span>
分析治療之路就是一條自我了解的重新調(diào)整之路。
??? 在這條路上,患者需要調(diào)整他的價值觀,他的追求,他的人際交往模式,他對自己苛刻的要求、虛幻的理想與追求,扭曲的人生意義與活法,及放棄他的“解決法”等等。簡而言之,就好像一個被鬼附身的人,他需要擺脫魔鬼的控制,奮力地活出自我,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活,從新奪回自己人生的主權(quán)。
在這條路上往往有如下的“方向”與“路標”。
1、首先要認識到自我的迷失
??? 他終于從對癥狀的執(zhí)著發(fā)現(xiàn)了人格的病態(tài)與扭曲,他不再執(zhí)迷于消除癥狀,開始反思自己的活法與價值觀。比如,一位赤面恐懼的女孩經(jīng)過分析,她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在于臉紅,而在于她從很小就開始取悅別人,不敢做她自己,更不敢得罪人,因此她一直帶著面具而活,試圖討好身邊所有的人。這一切不是臉紅的錯,而是她一直都不敢活得真實,一直都活在一個假裝的自我與虛假的生活之中。
?? 當她醒悟到這一點之后,她關注的重心才開始轉(zhuǎn)移——從去除癥狀的執(zhí)著轉(zhuǎn)移成了對自己人性的反思。
2、我是怎么把自己丟了的?
一個人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不能只關注癥狀的輕重,有時他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不能說他就健康。評價一個人心理健康程度要從人格的扭曲程度、從一個人內(nèi)心沖突的角度來評判。為了平息內(nèi)心的沖突,他找到了諸多解決沖突的辦法,但這好像用一個謊言來掩蓋另一個謊言一樣,最終他整個人都只能活在謊言之中,最后迷失了自我。
一個人迷失自我的開始是因為他不愛自己,甚至是恐懼自己,進而他活在了幻想之中,但幻想是有生命力的,就好像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此時魔鬼就會籠罩他整個心智,雖然這一切是為了解決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但結(jié)果卻讓他越來越脫離自我,讓他的人格變得更加扭曲——他整個人生已經(jīng)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如何擺脫他自己。

3、解決法:無奈的選擇
???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本無可厚非。但因為心理問題的復雜性,有時這又行不通——他所有試圖解決問題的方法,反倒成了問題的一部分。
??? 有這樣一位女性患者,從小到大她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自恨、恐懼、痛苦占據(jù)了她大部分的生命。為了讓別人喜歡她,她每天都在討好別人、委曲求全中度過,從來沒有活出過真正的自己。
??? 因為骨子里的自卑感,所以她的“解決法”就是試圖討好每一個人,力圖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以博得別人的肯定?!白龊靡磺小背闪怂慕鉀Q法,所以她無法忍受哪怕一個人的否定;她也無法接受自己哪怕一丁點的不足;更無法忘記自己犯的任何的錯誤。試圖救贖自己的努力,最終反倒讓她更加自卑,也更加討厭她自己,尤其是當她失敗和被人否定的時候。
?? “解決法”只是掩蓋了問題,而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所以患者的自信只不過是海市蜃樓般地幻象,當日后遭遇挫折,他內(nèi)心中的自卑與自恨會一股腦地迸發(fā)出來,這一切所營造的只是一種虛幻的安全感。
4、沒有真正地活過
??? 一位患者寫道:“經(jīng)歷過了一次恐懼后,我覺得我的認識還是太膚淺了。比如,別人的否定為啥會這么可怕,當別人真的覺得我自私不會做人時,我因此而感到極度恐懼。這是否說明我一直在排斥那個‘自私’‘不會做人’的自己,我想還有無能、懦弱、不會說話……我就好像驚弓之鳥一樣,我在想是不是我看都不敢看的這些東西才更像是一個人?”
?? 他把幻想中的自己當成了自己,他一直都躲在一個完美的軀殼當中,他沒有真正地做自己,也沒有真正地活過。因為擔心不完美的自己被他人發(fā)現(xiàn),擔心被人否定,擔心面具的剝落,所以他整個人都活在焦慮之中。而又因為他一直活在各種病態(tài)的要求與應該之中,所以他早就沒有按照自己的真心而活。他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如何讓別人認為他好,繼續(xù)催眠自己足夠完美,而不是為了自我真實的需要與情感而活。
5、體會到真正的痛苦
??? 他終于體會到了沒有真正活過、沒有真正做自己的痛苦,而非“癥狀”帶來的痛苦。他慢慢地看清楚了自己謊言、面具與幻想,他開始震驚到自己好像白活了,而不是咨詢師提醒他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 “他開始意識到對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幻想。他開始懷疑他對自己的要求也許對任何人來說是否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懷疑他對別人的要求是否可以實現(xiàn)。他開始看到他自己并不具備的品質(zhì)是——或至少沒有到他所相信程度——過分自負。
?? ?最后他開始質(zhì)問其價值系統(tǒng)及目標的正確性。所有這些變化,可以說是現(xiàn)實檢驗與價值測驗的逐漸活動。通過這些步驟,自負系統(tǒng)便會日益受到損壞。從新定向是治療的目標,而這些步驟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但是迄今為止,他們都是打破幻想的過程,如果富于建設性的舉動不同時發(fā)生,這些步驟單獨不能也不會產(chǎn)生徹底而持久的釋放性作用?!薄▊?/span>.霍妮
?? 他開始覺悟,也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不再輕易被偽裝與謊言所迷惑,他開始思考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了。
6:抉擇:我該如何度過一生
是在幻境中迷失,還是在勇氣中重生!這是一個選擇,關乎人性存亡的抉擇,更是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人天生就有逃避痛苦的傾向,當逃無可逃的時候,也許絕望反倒會成為抗爭的推力,當不再沉醉于幻想的誘惑,看清自我的迷失與悲慘,想必在找回自我的路上他會更加堅定一些。這一切并不容易,但卻值得一試,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真實;不是為了逃避深淵,而是直視深淵!
??? 如果他開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而不再繼續(xù)蒙蔽和欺騙自己,那么此時他就開始想要做點什么,這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為了虛榮心和面子。
7、富于建設性的積極的行動
??? 他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人生的意義得以重新定位,他的“活法”也會有相應的調(diào)整——他開始尊重并傾聽內(nèi)心中的聲音,而不是被“應該”所束縛。
?? 一位患者寫道:“我想對自己說:為自己而活。有時候看到別人的笑臉,真的覺得我沒有為自己活著,別人并不是我生命的重心。但由于成長的經(jīng)歷讓我不斷用別人的肯定來添補內(nèi)心安全感的缺失。現(xiàn)在的我有種感覺,什么是為了自己而活,就是‘自私’,這個自私是本應該活得很任性,按照自己的來,去找到自己的快樂,自己才是生命的主角,無論別人說啥,都無法代替我自己,放棄取悅討好別人,放棄別人的要求和評價束縛,想怎么活都可以?!?/span>
??? 因此,他比之前更加自由了,少了一些束縛,多了一些“壞”,少了一些“好”。他活得更像是一個人,而不是幻想中的神。
??? 在與人的交往中他更加真實了,他不再隱藏和壓抑自己,可以勇敢地讓別人了解真實的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不再逼迫自己,可以允許自己犯錯和失??;在和他人的相處中他可以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情,不再逼著自己說對的話,做對的事;在個人品行方面,他不再一味地做一個好人,開始變“壞”了,他也敢于面對被人否定的可能,他也不再為別人的看法而壓抑自己的情感……他真實的情感與行動越來越多,而套路與偽裝越來越少。

8、反復:進一步、退兩步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治療中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患者被某些人或事所觸動,然后對自我的認識增加了,生活的尺度變大了,開始朝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他也覺得自己已經(jīng)變得不同了。但過了一段時間,這股勁頭變?nèi)趿?,他又開始自欺,又開始控制,又開始幻想,又開始逃避恐懼,他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tài)。
?? 這說明心靈的解放是一場殘酷的戰(zhàn)勝,既是與內(nèi)心恐懼與傷痕的戰(zhàn)爭,又是與內(nèi)心各種阻礙力量之間的戰(zhàn)爭。畢竟,每個人都幻想捷徑與不費力的解決法,都幻想逃避恐懼與問題,所以他有時也會不自覺退縮到了之前的“龜殼”之中以找到安全感。
??? 因為真我一直都在被關“禁閉”,而假我一直是駕駛室里的司機,因此患者不敢讓真我來指導生活,他不敢放下控制,他擔心由著自己只會惹出更大的亂子,為了“維穩(wěn)”,他在內(nèi)心中依然不敢放開自己,不敢做自己,不敢讓真實的自己來指引自己的生活。但當他試著讓真我“開一段路”,他會發(fā)現(xiàn)也沒啥亂子,這樣他才能更加放心大膽地讓真我來把握人生的方向盤。而此時,真我也有了成長的契機。
??? “任何朝向自我的一步都令他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感覺與他以前所知的感覺都不同。雖然這種體驗開始時很短暫,但最后出現(xiàn)的頻率會越快,而且持續(xù)時間更長。即使在初期,這也比他所想到的任何東西、分析者所說的任何話都讓他堅信:自己走對了路,因為這給他戰(zhàn)勝了自己及生活感覺協(xié)調(diào)的可能性。這可能是促使他研究自身發(fā)展、朝向更多的自我實現(xiàn)的最大動力?!薄▊?霍妮
9、他“自己”越來越強大了
??? 此時的強大和過去不同,過去的強大是來自于幻想,而此時的強大是來自于內(nèi)心。因為他越來越接納自己,也越來越敢于活出自我,因此他越來越相信他自己了。他發(fā)現(xiàn)不再掩飾,不再逃避之后,他的人際不是更糟,反倒變的更好;他越來越有安全感,此種安全感是來自于對真實自我的信心,而非表演的完美;他越來越不用依賴表演與幻想而活,他可以靠他自己,依靠真實的自己來面對人生。
??? “他為了擺脫別人的白眼和輕視,被迫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防御性的態(tài)度,變的狂傲自大、自我疏離、盲目幻想,從而加劇了自己的神經(jīng)癥。敵意的減輕主要是因為患者的無助狀態(tài)得到了改善。一個人越是強大,就越不會害怕別人的威脅。力量的增長也有很多原因。過去他把重心放在別人身上,現(xiàn)在回復到了自己的內(nèi)心,他感到自己更有活力,并開始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價值觀?!薄▊?/span>.霍妮
當他的精神力量一點點變的強大之后,他就沒有必要為了肯定而討好別人;沒有必要壓抑自己以換取安全;沒有必要為了想象中的成就而逼迫自己;沒有必要為了維系形象而束縛自己的人性……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他終于朝向一個良性的,朝向?qū)崿F(xiàn)自我的方向發(fā)展,而非因自我保護而被迫活在防御性的態(tài)度之中。從而他的神經(jīng)癥傾向慢慢地得以減輕,他的人格上的病態(tài)得以緩解,他外在的人際也因為他內(nèi)在的沖突減輕而變的越來越正常與健康了。
10、找回真實的自我
??? 最后,他越來越活在現(xiàn)實之中,他也能以真實的自我和情感與他人打交道,不再躲在面具的背后,不再被恐懼與無價值感所牽絆,他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己,不妄自菲薄,也不自以為是,他可以接受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及因此需要承擔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內(nèi)在力量變的越來越強,他越來越不需要外在的支撐,他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活出真實的自我。
但并不存在絕對的治愈,就如同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健康的人一樣。只要當一個人可以越來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沉浸在幻想中找尋價值;只要他是自己的主人,并按照自己真實的情感來生活,我們就可以說他已經(jīng)是一個大體健康的人了。雖然他的內(nèi)心依然存在沖突,但如此的沖突不會動搖他的價值,不會扭曲他的人性,同樣也不會導致他對自我的憎恨。無論怎樣,他在內(nèi)心中相信他自己,愛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