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讓作文的種子生根發(fā)芽
繼續(xù)講作文。
這篇依然是順著上篇的邏輯來寫的,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作文話題,請從第一篇文章開始翻過來。我是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式,在講如何訓(xùn)練作文功底。
這次的重點,是如何培育寫作的種子。
之前我已建議大家(為孩子)找好一些作文的話題,進行專項訓(xùn)練。也就是說,有了細分方向以后,你就有了一顆或幾顆上好的種子。
給你的種子選個合適的地方種下去。剛開始,因為你的水平還不行,就不要去自媒體平臺發(fā)表自己的高見。如果是孩子的作文,最好不要著急參加作文競賽,因為經(jīng)常會受到很大的打擊。
這些失真的反饋,會讓人錯判自己的寫作實力。語文老師的評價,也是有自己的邏輯,未必正確或全面。比如我高一的作文,語文老師給我點評“白開水”,意思就是毫無味道,只有及格分,很受打擊。高二語文老師,又給了我模仿范文寫的作文高分,也令我錯估自己的實力。
注意,評價結(jié)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出改進的方向。
我當(dāng)初開始寫文章,是給同學(xué)朋友群發(fā)郵件,讓他們給反饋。寫得好與不好,基本都有評價,慢慢就鍛煉出來了。關(guān)鍵在于,給種子足夠的發(fā)芽時間,根才能長好。不爭一時長短,要有長期思維。
建議用一個比較厚的本子,或者活頁紙,給每篇作文標(biāo)記日期和序號?;蛘撸瑢⒆魑呐某烧掌?,建個文檔,做好時間記錄。這樣可以隨時翻看回顧對照,漸漸積累信心和成就感。這寫作文的動力和心氣就有了。
這個過程,是切磋,也是琢磨?;竟υ辉鷮崳涂催@個階段。
種子下地后,要施肥,要澆水。觀察你的種子,缺乏什么東西,適當(dāng)?shù)毓┙o。少了沒關(guān)系,最多營養(yǎng)不良,后面可以補救。但是一下子給多了,肯定就把種子給搞死了。
也就是說,早期不要練習(xí)過多,變成為了作文而作文。寫日記,日更,沒有太多意思。重點是形成習(xí)慣,不要把長期寫作的心氣都一下子給消耗光了。
在豐富內(nèi)容、提升立意的過程中,注意步伐要小,要注重細節(jié),不能一下子就攤開很大的盤子。比如,寫行動計劃時,不能以月來做單位,應(yīng)該以周為單位,甚至以日做單位,這樣才能切實地推進。我每天的計劃是,寫一篇文章;在此之前,我的目標(biāo)是每周至少寫5篇文章,更早是每周3篇。
細節(jié),細節(jié),細節(jié)!
以昨天寫過的海淀雞娃自媒體為例,開展邏輯推演。動筆之前,先思考,可以從幾個角度下手:
一、正、反兩面
如果不看海淀雞娃自媒體,結(jié)果會如何;看了之后,又有什么好處。
二、假設(shè)不同的場景
如果雞娃自媒體的標(biāo)簽換成深圳、上海,乃至三四線城市,是否有同樣的影響力?
三、代入或抽離角色
假如我是牛娃的媽,我是牛娃,我是雞娃自媒體背后的資本方,就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或者,
別人怎么看我?我在別人眼中如何?
四、底線思維
最壞的情況是什么?最好的情況是什么?
你也可以從其它方式去思考,總的來說,思考的角度不同就能產(chǎn)出不一樣的素材,也就是種子能發(fā)出不一樣的芽了。
而且這樣有個好處,思考的鏈條,直接就是寫作的鏈條,一氣呵成。這很符合邏輯的,至于對不對則是另一回事。
有了因果關(guān)系,有了鏈條,我們就能把思想串起來,形成一條主線。有了主線,然后又能把多余的去掉,不足的補上去。不看字數(shù),不看文采,就看邏輯順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