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國足笑話,永不過時”?
加鹽 | 文

我至今記得上周朋友跟我吐槽的那個早上。
“昨晚有毒,看啥啥輸。小象茶隊回家,LNG輸了那天LPL唯一的敗場,然后,國足不出所料的輸了”

聽語氣,國足輸,似乎是“最好接受”的結果。
10月13日凌晨,世界杯亞洲區(qū)預選賽12強B組第4輪,中國2比3不敵沙特,賽后數據機構給出了國足的理論出線率——
0.42%。
什么概念?作為參考,武俠吃雞游戲《永劫無間》里最高紅色神品道具的出貨率為0.3%,幾百塊砸下去沒水花很正常。
這么看國足的出線,其實沒那么低?不開玩笑,現在基本可以宣告國足出局,提前劍指2026。

這次世預賽,網友按戰(zhàn)力把國足劃到了當前半區(qū)的第四檔,和富得流油的阿聯酋一檔。排在后面的,只有戰(zhàn)亂纏身的敘利亞、黎巴嫩,處于國家隊換血期的越南,以及小國阿曼。
我見到又有人會把那個經典問句搬出來,“泱泱大國,十幾億人找不到十一個能踢的?”但答案都無解多少年了,人們選擇繼續(xù)看比賽,厭倦分析國足為什么這么菜。

當“擺爛”變?yōu)樾闹械墓逃杏∠螅绾蜗夂涂嘀凶鳂?,才是普通人熬過日常的基本操作。
沒人不懷念曾經的輝煌。
上次國足出線是整整20年前的事,這20年,互聯網高速發(fā)展,各路文化遍地開花,國足的網絡風評遭遇了大大小小的轉變。
2001年10月7日,全國人民正流連于七天假最后的溫存,遠方傳來捷報,國足戰(zhàn)勝阿曼,歷史上第一次進入世界杯決賽圈。

有網友記憶深刻,他老家四線小縣城放起了鞭炮,“半個縣城都能聽到。”
然后沒然后了,世界杯的國足就像剛進S賽正賽的日本戰(zhàn)隊DFM一般手足無措,很快以幾個干凈利落的被剃光頭結束了征程。
后續(xù)是標準的罵戰(zhàn),分鍋,等幾年過去,人們迎來了又一個沒有中國隊的世界杯。
那年,有兩部網絡視頻橫空出世。其一是惡搞陳凱歌《無極》制作的《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另一個便是開啟了新世界線的《中國隊勇奪世界杯》。

此世界線可謂既結合時事,又荒誕不經:06年世界杯前夕,現實中的黑山從塞爾維亞獨立,被當成視頻里國足被國際足聯臨時拿來頂替的契機。

正賽過程,國足先是被豪強摁在地上摩擦,隨后靠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騷操作,贏下比賽,并最終戰(zhàn)勝了巴西,奪得冠軍。

這兒有護球愣是護了89分鐘的李毅;10-0-0的終極防守大陣;幫中國隊打進一球的狂熱裸體女球迷;還有靠地震把原先沒進的球震進球門的自然勝利法...

包含流行語、葷段子、無厘頭等接地氣元素的《中國隊勇奪世界杯》,濃縮了一代人的期待,匯聚了超越時代的笑點。
只要稍微懂點足球的基本知識,如今僅看文字描述,不妨礙你在安靜如雞的辦公室笑出豬叫。有人看到結尾,表示“笑著笑著就哭了”。

視頻最終收獲超1200萬的播放量,彼時,國內的網民才1億左右。
這波不僅宣告網絡視頻的火熱年代到來,也奠定了國足周邊的人和事,在社交媒體的未來走向。
身為“世界杯奪冠功臣”的李毅,以他為名的貼吧在04年創(chuàng)立,起初網友目的,是嘲諷李毅在亞洲杯決賽失誤導致國足錯失亞冠,區(qū)別于其他吧的粉絲聚集地,單純?yōu)楹诙凇?/p>
后來內涵精神橫行,眾人開始黑轉路,李毅吧轉化為無所不談的帝吧,并真正化作互聯網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抱團勢力。
等演變到“黑到深處自然粉”,護球之類的梗,回頭又成了李毅用來與網友互動的良好觸點。

這番發(fā)生在李毅身上的輿論變遷,和國足有那么一丟丟相像。
最早大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當然,大概只有后半句的“怒其不爭”,然而時間一長,面對國足客觀層面的開擺,無奈的人們只得選擇開整。
整啥,整活。

秉持“自家人該自己罵,別人不能罵”的態(tài)度,國內網友開始換著花樣吐槽嘲諷國足,其頻繁出沒于各種場景中,開辟了幽默人士必備的國足笑話品類:
樂觀想想,“梅西、內馬爾等人從未攻破國足的大門”。

拿來和同行的球類體育項目比,“中國乒乓球誰都打不過,中國足球誰都打不過”
賭狗則會把“我從06年開始一直買國足輸,現在已經湯臣一品半棟樓了”掛在嘴邊。
LSP更是避之不及。一個老梗講,某男在宿舍偷偷看國足比賽,室友推門進來的一瞬間急忙退出。室友:“又偷偷看國足???”。
答:“哪有哪有,我看小電影呢”。

你能在很多本不該出現國足的地方看見國足,它像是個萬能的參照物,將任何的不堪都能襯托得積極起來。
那些本該充滿怒意的話語,被互聯網這座巨大的熔爐,重鑄成了五花八門的模因。以至于這些梗潛入到我們熟知的圈層里,完全沒有什么違和感。
2013年,國足以1比5的分差慘敗給泰國U23球隊(23歲以下),國足名宿范志毅接受采訪,分析“大環(huán)境”到動情時,直言“中國足球臉都不要了,再下去要輸越南了”。

沒成想一語成讖,國足“不負眾望”輸給了越南,預言家坐實。
而這段現場作法的視頻,日后被網友加工成點草各種不爽的流量利器。

講道理,換成其他片段,可能不會有這么拔群的效果。

像曾因粗鄙之語走紅中文互聯網的退錢哥,對此肯定深感共鳴。
還是世預賽,2016年,主場作戰(zhàn)的國足敗給敘利亞,熱情高漲的球迷遭冰桶澆頭,賽后,媒體守在西安足球場外采訪。
那位女記者沒想到,攝影小哥鏡頭一轉便是開幕雷擊。一句“RNM,退錢!”,直接引爆了足球圈。

時至今日,原視頻因為傳播的損耗,經常糊到看不清面龐。那句說給國足的話語卻在近兩年喊出了圈。
尤其節(jié)奏和蠢事齊飛的游戲圈,人人都會噴一句,很容易聚集起同仇敵愾的苦逼玩家。

說到玩家,身兼球迷身份的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整活手段。比如用國足在FIFA、PES等游戲中奪得世界杯,這些年來一直被視為具有挑戰(zhàn)性的玩法。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把世界杯比作各路勇者主角爭相奪取寶藏的巔峰大戰(zhàn),那國足的應該就是被刷的經驗值小怪。

操控國足踢世界杯,屬于特化的“五星難度”。不過對高玩來說,用中國隊在最高難度下奪世界杯又是基礎中的基礎,有老哥稱,早年的實況高手忽悠別人來陪練的口頭禪便是:
“來嘛,我選中國隊,你隨意?!?/p>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會出現“有人像玩FIFA和實況那樣控制現實中的國足踢球,會踢到什么程度?”這樣的腦洞難題了。
綜上所述,你能總結出一個放到其他領域堪稱奇怪的現象:國足一輸,先段子手狂歡,網友開啟看熱鬧和整活模式。然后才像個傲嬌,比賽結果該關心還得關心。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在國內的關注度本該很高,但某種程度上因為國足的拉胯,外加每天網上的信息密度時刻爆炸,令人應接不暇,你感覺不到多少理性面的討論。

一圈看下來,戲謔和調侃倒是反哺了國足的熱度。人們得以知曉,家里還有個不爭氣的家伙。
國足周遭的事物風云變幻,自然也有一部分是不變的。
就像當李毅吧已不再屬于李毅,而以自由為亮點自居的國足吧,仍保持著自由的足球討論環(huán)境,還挺難能可貴。

那里有多年以后人們的幡然醒悟,原來二十年前擺在他們面前的,才是中國足球的“黃金一代”,之后一直是原地踏步。
所以每次大型足球賽事后,都會出現吐槽的聲音,環(huán)境的、球員的,不絕于耳。
“在中國,幾乎每個大中小學都會有足球場,但它的主要功能是遛狗和泡妞。”

人們一邊痛心疾首,一邊使不上勁,這些集體情緒,最后都映射在了國足在互聯網世界的奇妙旅程中。
好比《中國勇奪世界杯》,后來十幾年,網友制作了許多類似主題的惡搞版本。2014年,《中國隊勇奪世界杯》從落灰的箱子里被重新翻出。找來明星當主演,加入食品安全、抗日神劇、搞基等新的熱門話題,翻拍成了換湯不換藥的新版本。

要說播放量不低,但再也沒能達到當初的影響力。
你意識到,那是時代造就的奇跡,現在則是對當初的一脈相承。盡管現在少有專門惡搞國足的創(chuàng)作產生,但它又無處不在。
就像你無從判斷1200萬的播放量,究竟有多少成分是在每次國足失意時刻,再去把這段18分48秒的短片找出來重溫,回味作者口中的“可能永遠看不到的事”的人。

還有退錢哥,那段采訪火了后,他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上網,生怕被網絡的洪流裹挾,但本人表示,仍會繼續(xù)支持國足。
事實上今年的世預賽,他的確跑去中東看球了。照片里的他心情穩(wěn)定,表情管理到位,若把現在的他和彼時破口大罵的他聯系起來,還真有點違和。

最后我想說的是,大家想必不知道,離BB姬編輯部不遠的地方,就是上海申花的主場球場。
隔一段時間會有大型比賽,老遠路過,都能聽到山呼海嘯的吶喊。
每逢觸景生情,想起國足段子的我就不禁感嘆——人們仍在等待,只是道阻且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