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風采:棲霞灰豆腐

整理者李朝莉
棲霞灰豆腐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關(guān)于灰豆腐的來歷,在當?shù)亓鱾髦@么一個有趣的傳聞:早年間,在棲霞街上有一小戶人家,男主人常年在外務工,家中主婦除了干農(nóng)活外,還不辭辛苦推豆腐賣。一天中午,主婦上街賣豆腐前,留下一塊豆腐放在一木盤上準備回家自用。
傍晚時分,賣完豆腐回家,發(fā)現(xiàn)磨子上的木盤不見了,豆腐也不翼而飛,主婦好生奇怪。此時,只聽房梁上傳來貓叫聲,抬頭一看,兩只貓正在房梁上追逐嬉戲?!半y道是這兩只貓搞的鬼?”主婦走近磨架一看,木盤掉在磨架旁,那塊豆腐掩埋在磨架旁的裝滿蕎灰的筐子里,白豆腐變成黑豆腐了。主婦哭笑不得,棄之,可惜;食之,又不知可否。猶豫再三,主婦還是舍不得丟掉,她將豆腐上的蕎灰用水洗去,切塊上鍋用油煎,頓時香氣四溢,吃起來清香爽口,口味獨特。
主婦驚奇,但不知食后有何不良反應,惶惶不安。第二天起床,口爽神清,精神煥發(fā),主婦大喜,如法制作幾次,都是如此。于是,她在賣豆腐的同時,也制作一些灰豆腐賣。就這樣,由于灰豆腐制作簡便,保存期長,便漸漸地傳了開來,成了棲霞民間一道非常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

制作灰豆腐的材料有鮮豆腐、干草木灰(一般用芷草灰,或豆秸灰、或柞樹枝灰、或玉米秸灰)。調(diào)料有食鹽、香油、醬油、蒜泥、白菜心、黃瓜、香菜等。制作方法是:先將鮮豆腐切成長七公分左右、寬五公分左右,厚二公分左右的豆腐片。將備好的草木灰,先撒一層在備好的盆里或紙盒內(nèi),再鋪上一層鮮豆腐片。然后再撒一層草本灰,再鋪一層豆腐片,如此反復幾次,最后蓋上一層草木灰放在通風陰涼處。
第二天換一次草木灰,再每隔兩天換一次草木灰,共換三四次即可?!盎液谩钡亩垢钂鰜泶娣旁诩埾鋬?nèi),食用多少即從紙箱內(nèi)取多少。食用前用小毛刷將浮在豆腐上的灰邊刷邊用清水沖洗凈,待晾干后,再切成細條入盤加醬油、少許食鹽攪拌,等一、二小時后加香油、蒜泥、黃瓜絲、白菜條拌好,即可食用。做好的灰豆腐,有彈性,口感好。在棲霞的一些農(nóng)村家庭,人們都會制作灰豆腐這一特色菜招待客人。
灰豆腐作為棲霞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取材簡單、制作簡便、口味獨特,加之適宜較長時間保存,受到人們喜愛。它是棲霞百姓在農(nóng)耕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是棲霞民俗文化的一道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