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出現(xiàn)了《天工開物》《農(nóng)政全書》這些書籍的明朝依然亡了
提到明末,一些仁人志士就覺得惋惜,明末資本主義萌芽這樣的學說就出來了。明末思想家也出來了,明末科學家也出來了。那么問題來了,明末出來的思想家也好,科學家也好,資本主義萌芽也好為什么就沒有把大明救回來呢?
很明顯,這些思想家,科學家,資本主義萌芽,只是現(xiàn)在人的一廂情愿而已。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一個原因,朝廷控制不住了,如果朝廷還是朱棣朱元璋這樣的皇帝當家,管你什么資本主義萌芽,科學家,思想家。全部關(guān)起來。別的不說,就萬歷皇帝在位的時候思想家李贄就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給抓起來了,并焚毀他的著作。
明代兩部書評價極高,一部就是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部是徐光啟的《農(nóng)政全書》。這兩本書可以說是總結(jié)了歷代的發(fā)展經(jīng)驗,當然《天工開物》更全面。即使這樣的書出世依然讓明朝亡了。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吳有性的《瘟疫論》依然沒有避免明末大瘟疫對百姓的摧殘。

看看這些書成書的時間:
《天工開物》1637初刊,離崇禎上吊還有7年。
《農(nóng)政全書》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啟死后的6年,刻板付印,并定名為《農(nóng)政全書》。離崇禎上吊還有6年。
《本草綱目》于萬歷六年(1578年),著成《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初刊于金陵。離崇禎上吊還有66年。
《瘟疫論》據(jù)《吳江縣志》記載,《溫疫論》成書時間在1642年前后。離崇禎上吊還有2年。
再補充一個地瓜,據(jù)記載番薯是在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引入中國離崇禎上吊還有51年。
也就是說,這些書籍問世,除了瘟疫論離明朝滅亡比較近,其他的都有機會普及,并改變國運。但是明朝朝廷在干嘛呢?

7年的時間朝廷有沒有重視《天工開物》?
6年的時間朝廷有沒有重視《農(nóng)政全書》?
66年的時間朝廷有沒有重視《本草綱目》?
2年的時間朝廷有沒有重視《瘟疫論》?
51年的時間朝廷有沒有重視過地瓜的培育?
答案就是否定的,沒有人重視。這幾本書中現(xiàn)在評價最高的就是天工開物了吧,《天工開物》在崇禎上吊前的7年里,只刊印了2次。還是民間人士自己攢錢刊印。問題來了,朝廷為什么不重點輔助百姓發(fā)展農(nóng)業(yè)呢?據(jù)記載,明朝廷只在明嘉靖九年(1530年)山東布政使司和萬歷二年(1574年)山東章丘縣署刊印過《王禎農(nóng)書》也是地區(qū)性的刊印。至于《天工開物》和《農(nóng)政全書》朝廷從沒有刊印過。
再說一下地瓜。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地瓜就進入中國,朝廷有沒有關(guān)注過地瓜?有沒有培育過?別說萬歷皇帝了,哪怕崇禎登基以后用五年的時間培育地瓜,也有十二年的時間用來供養(yǎng)北部這些饑民,也不會給李自成輸送這么多的軍隊。再說個保守點的,哪怕十年也行,至少也有7年時間減少李自成的饑民大軍。

崇禎皇帝的話說的的確很感人:“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但是你真的關(guān)心過你的百姓嗎?收三響的時候想沒想過你的百姓?“四面六欲十面網(wǎng)”屠殺百姓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百姓?沒有,在崇禎眼里這些都是刁民。都是可以壓榨出軍餉的奴隸而已。
明朝災荒其實也是非常多的,哪怕是明朝前期,但是很少能查到明朝的救災記錄。哪怕被稱為愛民如子的朱元璋,一樣沒有查到多少次對老百姓的救災記錄。
再多的科學家也救不了明朝,再多的思想家也救不了明朝,正如清末出現(xiàn)了徐壽,魏源,伍連德一樣。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朝廷該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