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歲時記(廿五)
作者:仙舟 益世報-北京 > 1931-03-15 “花盒”固為貴族之玩物,而尋常貴族,恐亦有志未逮。前清僅慈禧獨樂其樂,晚近惟城南游藝園,中南北海,中央公園,新世界,曾數(shù)度以之招徠遊人,府邸園宅所燃者,概為“小花盒”也。 “八角子”之為物,形圓而矮扁,環(huán)作八楞之形式,不以紙制,而以泥型,內(nèi)亦分為八部,皆藏散落之硝磺,中有圓壑,藏“炮打燈”材料于其中,有紙質(zhì)藥線,自圓壑蜿蜒達于全部。外以花紙糊之,兼亦有嵌八仙人于其上者。惟藥線之端隱諸紙底,燃時,須先破花紙,扣線出之,然后,有銀光自圓壑噴出,與“太平花”同;繼則噗噗作響,萬盞銀燈則于火光中飛上半天矣。 火線自圓壑蔓延通于八部,所至處,硝磺自燃,逞其爆力,沖出封紙意外,若金龍吐云,玉獅戲水,狀可觀,特亦可怖。須臾光盡,藥線之火,乃旋回圓壑,噗噗之聲復(fù)聞,滿天銀星又現(xiàn);星盡而煙起,猶之梨園歌罷,喧其尾聲也。 “六角子”之構(gòu)造,與“八角子”同,僅以形式觀之,但少其“兩角子”耳。 此外又有“花盒”,“人物”……不下數(shù)百十種,外表雖不相同,而其中之構(gòu)造,及燃放之情形,固與“八角子”無異也。 民國五六年間,有花炮一種,云是來自外洋。形如竹筒,高尺有咫,徑粗大如盌口,外以洋彩紙飾之,頂冠綠色,底固洋灰。燃時,嘭然巨響,火光如焚,耳亦震作蟬鳴。仰天視之,有金線直沖霄漢;繼聞叭啦聲響,突現(xiàn)萬道之霞光,而彩衣紙人,悠悠光燿之間,冉冉乎空際,飄飄乎欲仙。凝視間,繼之嘭叭又作,銀光閃處,紙人形消,而瑞彩千條之中,捧出二龍飛舞,由是,一變在變,變幻無窮,燃者嘿然,觀者嘩然。是物何名,惜未得悉,平人通呼之為“洋花砲”,是亦象其形而名之也。 做花砲之宮人,中外皆有,每喜眩奇斗異,以迎合社會人士之心理,近數(shù)年來,中仿外,外仿中,表里亦相似,倘無字跡別之,幾不能辨其為中為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