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下,
貓:來,帶你回家。
安州女子盧氏,十七歲時嫁給了同縣一個姓鄭的年輕人,夫妻倆感情很好。后來盧氏跟隨丈夫搬去了很遠的地方,離家有上千里遠,過了五六年,她丈夫生病死了,當時家里沒有多余的錢,反而還有不少外債,盧氏獨力安葬了丈夫,就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錢,每天都晝夜不息地織布,才勉強能夠糊口。至于回家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只能在夢里才能再次回到家鄉(xiāng),這樣的夢做得多了,以至于盧氏只要見到自己依偎在父母身邊,就已然明白自己是在做夢。
過了一年多,一夜盧氏睡下后,忽然聽到有貓叫聲,睜開眼睛時,便見自己已經站在了院子里,而果然有只貓蹲坐在自己身前,毛色丹紅如橘,又夾雜著白色的條紋。起初盧氏沒認出它來,而這只貓忽然口吐人言,對盧氏說:“辰娘,我們分別這么久,難道就不想我嗎?”盧氏問道:“你為何知道我的名字?”貓神情不悅道:“難道不記得我了嗎?”盧氏見它眉頭緊皺的模樣,、才想起這只貓就是從前自己養(yǎng)的那只,名叫“魚來”,因為它每次見到飯菜里有魚,便一定會飛奔而來。
盧氏于是喜出望外,而很快又失落地想到:“這只貓在家里,我怎么可能見到它?一定又是在做夢呀!”而又想到:“即使知道是夢,但能與它相見也非常不容易,就先和它開心地玩吧,何必顧及其他?!庇谑切Φ溃骸澳悴皇俏业聂~來嗎?”貓哭泣著回答道:“對呀。”盧氏問道:“如今你所為何事找我?”貓道:“知道您想要回家,但是一路上滿是艱難險阻,而又缺少盤纏,所以理應陪伴在您身邊,一路保護著您?!北R氏歡喜道:“這樣最好不過!”貓于是在前邊帶路,盧氏欣然跟隨著它,一路上經過了田野、大路、市井,遇到了非常多的人,而他們對于盧氏和這只貓,都像沒有看到一樣,盧氏愈加認為自己是在做夢。
到了夜里,盧氏問貓該在哪里休息,貓說:“隨您選擇?!北R氏試著指了指一棵大椿樹,說:“就睡在這下面可以嗎?”貓道:“為什么不可以?”于是走到了樹下,喊盧氏說:“夜里風涼,可以到我懷里來避風?!北R氏笑著走上前,便覺身體忽然變小,就如同一只小鳥一般,貓于是把她攬進懷中,又用尾巴蓋在她身上,而后盤成了一團睡著了。第二天天亮,貓和盧氏繼續(xù)出發(fā),餓了就吃些野果充饑,夜里則照樣睡在貓懷里。
過了三四天,盧氏偶然見到一座寺廟,是她小時候經常游玩的地方,不禁歡喜道:“離家不遠了!”貓道:“祝賀您能回家?!卑頃r,盧氏已走到了村外,而貓忽然在路邊一個小土丘旁停了下來,始終不肯向前走。盧氏疑惑地問它為何這樣,貓也不回答,只是一直注視著盧氏,眼中滿是不舍。過了很久,貓才嘆息一聲,說道:“您能從千里之外回來,實在令人高興,只可惜我已先您而凋零,不能到門邊去迎接您了?!闭f完就忽然不見了。
盧氏大驚失色,正惶然無措,一個村里人偶然經過,正巧認識盧氏,一見到她,便驚訝地問她為何獨自回家來了?盧氏感覺自己的經歷太過不同尋常,于是便隱瞞了實情,只說自己丈夫死了云云。村里人既為她傷心,又為她能平安歸來而高興,領著她回到了家里,在與父母相見之后,彼此都大哭了一場,都不曾想到在有生之年,一家人還有再團聚的一天。后來盧氏問貓在哪兒,才得知它在上月就已經死了,之前經過的那個小土丘,就是埋葬它的地方。
第二天,盧氏便帶著幾條鮮魚來到那土丘前,把魚放在了盤子里,而后喊道:“魚來!”須臾,便見有陣風忽地直吹過來,把一路上的草都壓彎了,像極了魚來聽到有魚吃時而橫沖直撞跑過來的樣子?!稄U眠談怪錄》
原文:
安州盧氏,年十七,嫁與邑中鄭姓子,琴瑟頗諧,后隨夫遠徙,去家千里,逾五六載,其夫病亡,時家無羨財,反多逋債,盧氏獨力營葬,罄資乃畢,晝夜織績,僅得自給,歸鄉(xiāng)之日,杳無其期,唯于夢寐,得復履故園,若此之夢既繁,至見己之依依父母之側,即自知為夢矣。
如是經年,一夕盧氏既寢,忽聞貓鳴,啟目視之,則身已至于庭中,而果有一貓立于前,毛丹若橘,間以白文,初猶未識之,而此貓乃作人言,謂盧氏曰:“辰娘,久相契闊,寧不見思?”盧氏問曰:“子何知我名?”貓作色曰:“豈忘我哉?”盧氏見其顰蹙之狀,始憶此貓乃己舊所豢者,號曰“魚來”,以其每見所食有魚,則必絕馳而來焉。盧氏因喜不自勝,倏復悲曰:“此貓在家,何得見之,必復是夢耳!”而又思曰:“雖知為夢,然此相見,亦大不易,可且為歡,無顧其他?!蹦诵υ唬骸白臃俏嶂~來乎?”貓乃泣曰:“然哉!”盧氏問曰:“今何事見顧?”貓曰:“知卿欲歸,而路阻且長,又乏資斧,故當不離左右,以相護持之?!北R氏喜曰:“如是甚佳?!必埬说婪蛳嚷?,盧氏欣然隨之。于途所經田疇、廣陌、市井,遇人甚多,而于盧氏及貓,皆若未睹,盧氏愈信為夢。
至夜,盧氏問貓將宿于何所,貓曰:“任卿所擇?!北R氏試指一大椿曰:“此下可乎?”貓曰:“何為不可?”因步至樹下,呼曰:“夜中風寒,當入吾懷抱以避之耳?!北R氏笑而從之,乃覺身頓小,竟如桃雀,貓乃納之于懷,復以尾覆其上,蟠臥而眠,明曉復行,饑則唯以蔬果為食,夜則宿貓懷中。
行三四日,盧氏偶見一寺,是其幼時所常游者,乃喜曰:“去家不遠矣?!必堅唬骸百R卿得歸!”逮暮,盧氏已至村外,而貓忽止于路旁一小丘之側,流連不去。盧氏怪問之,貓亦不答,唯凝目視盧,若甚不舍。久之,貓乃嘆曰:“卿歸自千里之外,其喜何如,惜吾先已零落,不得至門相迎耳?!毖杂?,乃奄然不見。盧氏大驚,方惶然間,其村人偶過之,適識盧氏,驚問其獨還之故,盧氏覺事之異,乃隱其實,但以夫亡答之,村人且泣且喜,引之歸家,既與父母相見,俱慟哭久之,蓋皆不意于生之年,尚得復還也。后盧氏問貓所在,乃知其已亡于前月,先之小丘,即其葬處焉。明日,盧氏乃持鮮魚數尾,至彼丘前,置魚盤中,因呼魚來,俄頃遂見有風偃草而至,一若此貓欲得魚而排突急趨也。 source (https://m.weibo.cn/status/MtajgE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