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芯”開始:富士新旗艦X-H2S“新”在哪?實戰(zhàn)OK嘛?

要說的內(nèi)容比較多(近5000字,要花費您寶貴的5分鐘),所以決定用輕松的表達方式,主要說說新旗艦X-H2S到底“新”在哪兒,我在實戰(zhàn)中的感受,想到啥就說到啥,時不時會拋出些懷疑,所以大家也不必拘謹,就當是和我飯后閑聊吧,更多更詳細的內(nèi)容我之后會出視頻。

在X SUMMIT提到了富士X-H2新旗艦系列有兩臺機器走兩個技能樹分支,刷速度的“S”機型(X-H2S)以及另一款更高像素的機型,這里著重說X-H2S,富士這次少有地將機器型號藏在了機身背面,正面只露出特征型號“S”,外觀也更簡潔了。

這款機型的本錢是X系列首次出現(xiàn)的堆棧傳感器(也是APS-C幅面消費級相機的首次),掃描速度達到了驚人的每秒120次,為高速連拍的AE、AF偵測以及追焦提供了下限保障(上限要看算法優(yōu)化)。由于傳感器數(shù)據(jù)讀出速度的提升,即使以40張/秒的速度進行連拍,傳感器依舊可以為每張照片提供獨立的AF(自動對焦)偵測與AE(自動曝光)偵測。
X-H2S機頂左撥盤帶鎖止按鈕,不再如X-T4那樣作為感光度切換,而是作為模式與自定義數(shù)據(jù)庫(C1-C7共7個自定義庫)的快速切換器使用。

舉個例子,C1儲存Astia膠片模擬、適中的追焦速度與連拍速度(如10張/秒)用于日常人像與寵物拍攝;C2儲存Velvia膠片模擬、自定義的色溫傾向、對焦精度優(yōu)先、HDR機內(nèi)合成及RAW+JPG雙格式備份用于風景記錄;C3儲存Classic Chrome或是Classic Negtive膠片模擬,適當?shù)哪z片顆粒、青品色略微拉偏的色溫、靈敏的追焦速度、適中的連拍速度(如10張/秒)用于街拍創(chuàng)作;C4將增強模式的120fps高幀率刷新激活,將對焦、連拍性能(30-40張/秒)高度發(fā)揮的競速型運動記錄。而C5、C6、C7則是色彩風格、碼率、幀速率各異的視頻庫??梢噪S時切換自定義庫對職業(yè)人士來說無疑提高了面對不同工況的應變能力。

X-H2S機頂右側取消了撥盤,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反色高亮的液晶屏與快捷按鈕,肩帶掛也做了一體設計,肩帶可以直接穿過,沒有了多余的金屬掛扣,錄制視頻時也就不會發(fā)出卡擦卡擦的摩擦聲影響音軌品質。這些細節(jié)的改善很明顯是在闡述自己的旗艦定位。

X-H2S裝配全新的X Processor 5處理器,相比前代處理器,新處理器擁有3倍的峰值性能以應對來自堆棧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洪流”,同時能耗也更少,在電池方面,X-H2S繼續(xù)沿用了X-T4的NP-W235電池(16Wh)。嗯?等等,這就引發(fā)了個隱憂,同時也是我闡述X-H2S與X-T4主要區(qū)別的開端:
擁有DRAM的堆棧傳感器(高功耗)與高算力處理器,規(guī)格更高的EVF,但電池沒變大,耗電大戶們聯(lián)手會不會直接拖垮X-H2S的續(xù)航,讓用戶的待機體驗完全崩盤?
為此我專門去富士官網(wǎng)看了下X-T4和X-H2S的續(xù)航數(shù)據(jù)(CIPA):
在同樣使用XF35mm F1.4R這枚復古頭的時候,X-T4的續(xù)航是500張(標準模式)與600張(節(jié)能模式),而X-H2S則是580張(標準模式)與720張(節(jié)能模式)。
這是個頗有意思的事情,電池沒變,4倍輸出速度的傳感器、3倍算力的處理單元,結果續(xù)航能力還能有約20%的提升?(對很多人來說這相當于電池憑空延長了近一個小時的續(xù)航時間)
填掉“堆棧底”這個“大胃王”之后還進一步提升續(xù)航性能,只靠能效比更高的處理芯片就能做到?
我認為事情沒那么簡單,不僅是處理器的革新,采用制程更好的機內(nèi)緩存池,甚至電路設計全部推翻重來才可能做到這個程度。
當然,這也只是X-H2S與X-T4巨大差異中的冰山一角。新處理器帶來了全新的內(nèi)錄靜幀與動態(tài)格式:10bit HEIF與ProRes 422。
相較8bit JPG,HEIF的10bit色深直接拓展了約64倍色彩數(shù)量(從1670萬色到約10億色,灰階從256級拓展到了1024級),對膠片模擬來說明暗過渡會更加細膩。超高碼率的ProRes 422 HQ(最高2754Mbps)對視頻流程用戶來說也意味著內(nèi)錄畫質上限的質變與潛在的商業(yè)用途。
標準尺寸的HDMI 2.1接口不僅保證了高強度工作下的低故障率,也能輸出RAW與4K120p升格素材。

我自廢武功,只用SD卡,這下X-H2S與X-T4的視頻規(guī)格差異就不明顯了吧?
即使退一步,避開ProRes 422,通過選擇H.265內(nèi)錄并用V90規(guī)格SD卡而非CFe Type-B儲存卡這種方式來對X-H2S”自廢武功“,你也會發(fā)現(xiàn)在記錄4K60p時,X-H2S可以同時開啟720Mbps碼率且畫質更好的ALL-In幀內(nèi)編碼并且沒有畫面裁切了,而X-T4只能選擇200Mbps、Long-GOP幀間編碼與1.29倍的視角裁切。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內(nèi)錄17:9的DCI-4K 120p時,(指4096x2160而非3840x2160),X-H2S依舊可以同時開啟ALL-in幀內(nèi)編碼與720Mbps碼率來發(fā)揮V90規(guī)格SD卡的上限傳輸速度,對X-T4來說,一旦內(nèi)錄高于4K30p規(guī)格的視頻,X-T4就只能選擇Long-GOP幀間編碼與200Mbps碼率(V30規(guī)格)。
所以對把SD卡作為儲存介質的主流用戶來說,除了個別設置需要V60規(guī)格SD卡,大部分時間X-T4更像是一臺適配V30規(guī)格的機器,而X-H2S則全面擁抱了V90規(guī)格,在畫質與(儲存卡)代價上取得了更好的平衡:




另外,對于喜歡王家衛(wèi)風格或是強化動感模糊視覺的小伙伴們,有個好消息,X-H2S在拍攝DCI 4K /4K視頻時就可以實現(xiàn)最低1/4秒慢門,更高的碼率配合膠片模擬的色彩,是不是想想就帶勁?

還有個小細節(jié):X-H2S在Q菜單中進行快速操作現(xiàn)在用前后撥輪配合就可以實現(xiàn)(也就是前后搓),前撥輪負責選擇項目,后撥輪負責改變參數(shù),不像X-T4那樣下移大拇指后靠遙桿或D-Pad操作。
視頻的噪點表現(xiàn)由于芯片算力的提升,硬件級幀間降噪的水平得到了長足進步,我采用了適用面最廣的4K60p+膠片模擬的方式來檢視各檔ISO下弱光環(huán)境的噪點表現(xiàn)(以下為視頻截圖,之后會以更直觀的視頻形式展現(xiàn)):


由于截圖無法直觀體現(xiàn)噪點的分布、跳動與數(shù)量,我只能說說自己的主觀感受,首先無論是焦內(nèi)還是焦外區(qū)域,ISO160-1250之間銳利度幾乎一致。

從ISO2500開始暗部開始有向青色偏移的嫌疑(手動鎖死5000K色溫),到ISO 12800時最甚,作為Hi檔的ISO 25600反而又回到了之前的發(fā)色。在ISO 12800時出現(xiàn)細小的彩噪,灰噪也變得大且頻繁起來,但整體銳度依舊維持得不錯。以我的標準,ISO12800之前是放心用的狀態(tài),X-H2S的降噪表現(xiàn)因為芯片算力的精進,相對X-T4我覺得至少提升了兩檔,原因很簡單:因為算力關系,X-T4錄制4K60p時是無法開啟幀間降噪的。
視頻規(guī)格進步大,但我更愛拍照,X-H2S的優(yōu)勢怕還明顯嗎?
如果你只是拍攝靜物或是街頭隨拍不涉及運動體育,那么X-H2S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握感、10bit色深的膠片模擬質感、多出的Nostalgic Neg懷舊負片模擬、EVF規(guī)格以及對焦敏感度上:
首先是Nostalgic Neg懷舊負片,我試了下在傍晚十分的表現(xiàn),柔和的冷暖調(diào)子中對于暖調(diào)的表達更為積極是我首先感受到的:

在1933拍攝時我喜歡使用膚色柔和的ASTIA與黑白Acros+G(綠色)拍攝:

在盛夏的戶外,我則會選擇Classic Chrome經(jīng)典負片模式看看效果:

因為X-H2S的握把比X-T4更大、更深也更高,拍了一天也不會覺得右手手指疲勞,握持時五指均可借力,小拇指沒有浮空。大得多的接觸面積換來了小得多的疲勞度,尤其是在使用大光圈定焦與變焦鏡頭時,大握把給人強烈的信心,手指也不再因緊握而快速產(chǎn)生疲勞。

重量方面X-T4裸機重526 g,X-H2S重579g,可一旦加裝改善手感的第三方握柄,X-T4的重量會立即達到640g左右(不含電池與儲存卡)。
相比X-T4的369萬像素EVF(最高刷新率100fps),X-H2S提升到了576萬像素(最高刷新率120fps),屈光度數(shù)調(diào)整范圍多了兩檔,從之前的-4-+2m-1升級到了-5-+3m-1,而且眼點也提升了1mm(從23mm升級到了24mm)對佩戴眼鏡(尤其是厚鏡片)的人群更友好了。
對焦模塊主要區(qū)別在弱光下反差(對比度)對焦的敏感度,X-H2S可以達到-4EV的對焦能力、而X-T4則是-3EV,而弱光下的相位對焦能力則一致,均為-7EV。(均安裝XF50mm F1.0),在1933我用XF33mm F1.4R WR試了下X-H2S暗光下的追焦敏感度,確實很流暢(之后會有視頻)。

如果你的拍攝題材涉及運動日常、比如寵物、孩童或是飛機、火車,那么X-H2S的優(yōu)勢就開始凸顯了:
開啟預拍攝(半按快門就開始連拍記錄,相當于時光回溯),連拍速度為20張/秒,X-T4的規(guī)格為半按時最多20幅(可回溯的一秒),全按后最多37幅,總計57幅(即使用V90規(guī)格的SD卡)然后開始掉速,X-H2S的規(guī)格為半按時20 張(可回溯的一秒),全按后1000張以上不掉速(CFe Type-B型卡)。
當我們關掉可以回溯的預拍攝,只用機械快門的上限15張/秒時,X-T4的無損RAW格式的連拍能力為38張,之后即告緩存滿,開始掉速(即使用V90規(guī)格的SD卡)。X-H2S則為1000張以上不會掉速(CFe Type-B型卡)。
這已經(jīng)不是十倍、二十倍的差距而是數(shù)量級的差距,即使假定兩個機型的RAW文件體積一致,他們的差距也遠大于V90 SD卡與CFe B型卡之間的傳輸速度差距,因此可以推測X-H2S的機內(nèi)緩存池的容量與速度均發(fā)生了質變。
總的來說,對于視頻拍攝與運動拍攝,X-H2S雖說是到了時間點推出的迭代新旗艦,但在規(guī)格層面,戰(zhàn)斗力已發(fā)生了質變(即使用V90 SD卡自廢武功之后),堪稱擠爆牙膏。
菜單多出了兩個項目也是X-H2S與X-T4的不同之一:

X-H2S有個全新的“媒介錄制設定”,機器到手后需要先進去檢查下設置,分配數(shù)據(jù)流向,不然可能會無法錄制視頻,我一開始只有卡槽2有卡(SD),因為媒介錄制設定在卡槽1(CFe Type-B)所以無法拍攝。

更精細的設定則在視頻設定列表里,在那里可以為HDMI輸出選擇兩種不同的RAW視頻格式:ProRes RAW或B RAW。
從X-Pro3開始,富士就為每個膠片模擬添加了屬于自己的圖標色,新旗艦X-H2S自然也不會落后:

通過快捷菜單呼出(默認設置為機背的D-Pad左鍵),標注與畫面跟隨著膠片模擬的改變而不斷變換,這種有形式感的設計對喜歡花活的創(chuàng)作者來說十分討喜。
哦對了,既然說到了膠片模擬,那“色調(diào)曲線”是不能不科普的,這個位于“IQ”(畫面品質)菜單里的功能直接決定了膠片模擬成片在拍攝視頻與照片時的明暗反差,所以對喜歡直出的用戶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這個功能由高光和陰影兩個滑塊組成,滑塊數(shù)值默認為0,可以上下滑動設置正負,不用想復雜的原理,只需記?。骸罢礊閺娬{(diào)、負即為削弱”。高光的“正”意味著高光區(qū)亮度提升(強調(diào)高光,擴大高光)、陰影的“正”意味著暗部區(qū)越來越暗(強調(diào)陰影,擴大暗處面積)。
通過這一設置,再配合不同的膠片模擬,我們就能獲得風格不同的畫面(以下均為不同膠片模擬的視頻截圖):

從X-H2S開始,由于新一代處理芯片(X-Processor 5)的加入,有了對象識別的功能,但可惜的是一旦開啟了這個功能,人眼 /臉部識別將會關閉,想要快速切換就只能在機身的快捷按鍵上設置獨立的人眼 /臉識別按鍵,希望之后的固件能夠改善。

當然,還有個曲線救國的方式:利用自定義數(shù)據(jù)庫,喜歡拍運動題材的朋友可以分別把鳥類、動物、飛機、汽車、自行車識別與相應的追焦、連拍設置記錄在C1-C7的任意位置,然后通過機頂撥盤快速切換。
和X-T4、X-S10一樣可自拍的大角度翻轉屏確保了手持高低機位時取景觀察的便利性。


腕帶或肩帶可以直接穿過的一體式穿孔,沒了三角金屬掛件的摩擦噪音,對視頻拍攝的音軌干擾降到了最低。

有意思的是當我把富士X-H2S、X-T4、索尼Alpha 1的白平衡鎖在同一數(shù)值的時候,色彩并不一致,Alpha 1最品(紅)而X-T4最青,X-H2S居中。

在FHD240p錄制時,同樣的參數(shù),X-T4的畫面會亮于X-H2S,而后者的噪點更少。
6.2K內(nèi)錄功能的加入讓清晰度提升了一個檔次,尤其是新增的3:2比例的開門設定(Open Gate),在視頻錄制時完全利用了整塊傳感器面積,為基于4K時間線的裁切與后期增穩(wěn)提供了極大的余地:

對于大家關心的視頻追焦問題,兩周前升級了新版內(nèi)測固件后,我特地試了下對焦組沉重的XF50mm F1.0,驚喜地發(fā)現(xiàn)識別咬合能力比X-T4有了顯著提升,由于文章無法很好體現(xiàn),我先上個Gif動圖,之后會有視頻詳細展示:

(受制于平臺對GIF的容量限制,只能處理成黑白,詳細內(nèi)容之后會發(fā)視頻)
和我自己的X-T4相比,不僅速度快、響應積極了,甚至馬達嘎嘎吱吱的噪音也降低了一大半,單聽追焦聲甚至不相信是同一款鏡頭,可見X-H2S的對焦算法與之前是完全不同,馬達不再帶著沉重的鏡組做無用功,自然噪音會降低很多。至于國外某些UP主遇到的一旦主體轉過身(背身對相機),失去臉部信息后對焦就會落在背景上的事情并沒有出現(xiàn):

(受制于平臺對GIF的容量限制,只能處理成黑白,詳細內(nèi)容之后會發(fā)視頻)
下面換成XF90mm F2之后表現(xiàn):

(受制于平臺對GIF的容量限制,只能處理成黑白,詳細內(nèi)容之后會發(fā)視頻)
所以目前我手上的雖然是Beta版的(表現(xiàn)),相信發(fā)售時X-H2S的整體表現(xiàn)會更好。不過這也說明一件事情:很多對未上市產(chǎn)品嘗鮮的體驗內(nèi)容未必準確,隨著固件更新迭代數(shù)次,表現(xiàn)可能會完全改變,所以先行體驗對觀眾來說可以解渴,但當作論據(jù)難免會不可靠。
之前我提到過X-H2S比X-T4重了50g,但更好的對焦、手感與續(xù)航完全彌補了這一不足,而且X-T4一旦配上第三方手柄,重量還會大幅反超X-H2S,加上對于正式版固件表現(xiàn)的期待,我個人認為X-H2S是十分優(yōu)秀的迭代產(chǎn)品,對X-T4的不少痛點都進行了大幅改善。
更多的實戰(zhàn)體驗由于圖文展示方式的限制無法完整呈現(xiàn),我會在視頻中一一闡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