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西祭昆侖的三個主要目的地,行程和路線圖

? ? ? ?《穆天子傳》與《山海經(jīng)》一樣,是一部久被人們誤讀的書。我還是想借《左祖右社與陽城》這部書,根據(jù)《穆天子傳》卷一到卷四的記載,簡述一下周穆王西祭昆侖的經(jīng)歷。
? ? ? ?周穆王西祭昆侖是從“戊寅日北征漳水”開始,至“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廟,乃里西土之數(shù)”結(jié)束。按照表3《干支六十循環(huán)紀日表》,我查詢統(tǒng)計了一下,得知:周穆王西祭昆侖經(jīng)歷了11個干支六十循環(huán)紀日,共計耗時677天。西征用時382天,東歸用時295天。以下我將周穆王西祭昆侖的行程及用日,按照《穆天子傳》的記載簡略敘述一下:
?
《穆天子傳·卷一》
? ? ? ?這天(15戊寅=15-15),周天子穆滿率眾出發(fā),向北,到達漳水。
? ? ? ?第2天(17庚辰=17-15),上午天子坐在盤石之上,聽樂隊演奏廣樂,下午到達钘山腳下?! 〉?天(20癸未=20-15),雨雪,天子在钘山山坡上畋獵。之后穿過钘山山崖,沿著虖沱河南岸,向北進發(fā)。
? ? ? ?第7天(22乙酉=22-15),天子北達犬戎,犬戎王宴請?zhí)熳佑诋斔习丁?/p>
? ? ? ?第12天(27庚寅=27-15),雨加雪,全軍休息。
? ? ? ?第16天(31甲午=31-15),向西行,離開隃山關(guān)隘。
? ? ? ?第21天(36已亥=36-15),到達焉居愚知國的平城。
? ? ? ?第23天(38辛丑=38-15),向西,到達崩阝人的領(lǐng)地。崩阝伯,名字叫綮,是河宗的子孫,熱情的迎接了天子。
? ? ? ?第55天(1×60+10癸酉=70-15),天子宿營漆澤,并且面向西方的昆侖山,在河邊垂釣。????第86天(1×60+41甲辰=101-15),天子在滲澤畋獵,得白狐玄狢,用他們祭祀了河神。????第88天(1×60+43丙午=103-15),天子在河邊設(shè)宴,全軍在崩阝人領(lǐng)地之南,滲澤之上會餐。????第120天(2×60+15戊寅=135-15),天子西征已經(jīng)四個月了,車馬飛馳到陽紆山下。河宗伯夭已經(jīng)提前到燕然山恭迎天子了。
? ? ? ?第145天(2×60+40癸丑=160-15),天子穿戴好朝服,在燕然山,河水邊召開了盛大的朝會,祭祀河神。河宗伯夭主持了儀式,天子西向昆侖,將祭祀的美玉沉入河中。禮畢,天子乘渠黃寶駒,河宗伯夭為天子先行導(dǎo)路,直奔西土。
? ? ? ?這里的“西土”,是指印度河平原,此前周穆王祭祀的河,是昆侖山東方的一條河,所以他祭祀河神的時候才西向昆侖,以表達對昆侖西土憧憬之意。
? ? ? ?第167天(3×60+2乙丑=182-15),天子到達印度河河源。溫谷樂都,這里是河宗氏游居之地,也是夏朝以前印度河河伯的封地,因商周東遷黃河,開始祭祀黃河,河伯也由原來的印度河源頭遷到黃河源頭,但原來的印度河源頭仍屬河宗氏封地。
? ? ? ?第168天(3×60+3丙寅=183-15),周穆王結(jié)束了第一段行程,計168天(183-15),耗時五個半月,車馬勞頓,天子在積石之南河,頒布圣諭,表彰伴駕的八匹駿馬;六只獵犬;四名為自己駕車的馭手,并對自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式的西游做了口頭檢討。
?
《穆天子傳·卷二》?
河伯夭建議:把河水之南封給膜晝?nèi)?,讓他為殷人主持祭祀?! ?/p>
? ? ? ?第219天(3×60+54丁巳=234-15),天子瞻仰了一位圣賢居所。這里草木碩大,野獸成群,可以畋獵。
? ? ? ?第220天(3×60+55戊午=235-15),當?shù)厝司討]獻酒,天子宿營昆侖腳下,赤水(薩特萊杰河)南岸。又在<垔鳥>鳥之山流連三日。
? ? ? ?第223天(3×60+58吉日辛酉=238-15),天子登上昆侖丘,瞻仰了黃帝宮城遺址,祭奠了雷公墓,并為其增填封土,以向后人證實自己曾經(jīng)來憑吊過。黃帝宮就是昆侖虛,現(xiàn)在的哈拉帕古城遺址。
? ? ? ?第225天(3×60+60癸亥=240-15),天子準備好了犧牲祭品,祭祀故國祖地昆侖丘?! ?/p>
? ? ? ?第226天(4×60+1甲子=241-15),天子北行到達珠澤。珠澤頭領(lǐng)進獻白玉,酒食,馬和牛羊。天子封珠澤頭領(lǐng)為昆侖伯,看守黃帝宮,職責范圍:向南司掌赤水,向北扼守舂山的美玉。天子還賞賜了珠澤頭領(lǐng)珠寶若干。天子留給他們作為祭品的黃牛十二頭,和主持祭祀的巫祝三十人,以便今后祭祀昆侖丘。???
? ? ? ?第229天(4×60+4季夏丁卯=244-15),天子北行登上舂山,極目四望,說:“舂山,真是天下之高山??!”這里的孳木花不怕冰雪。周穆王于是取孳木花的果實,準備帶回洛陽栽種。他又說:“舂山之澤,清水出泉,溫和無風,飛鳥百獸快樂的在這里棲息,這里就是先王經(jīng)常提起的玄圃。”周穆王又采拮到一些玉榮中的精華,這些玉榮,是當年黃帝在密山取來而投放在舂山南面的(《山海經(jīng)》說:“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周穆王又感嘆說:“舂山,是百獸聚集之地,飛鳥棲息之所!”一連五天,周穆王都觀于舂山之上。并刻石立表,豎立在昆侖玄圃之上,以告示后人?! ?/p>
? ? ? ?第234天(4×60+9壬申=249-15),天子向西進發(fā)?! ?/p>
? ? ? ?第236天(4×60+11甲戌=251-15),到達赤烏氏領(lǐng)地。赤烏頭領(lǐng)名字叫丌其(按后文,赤烏頭領(lǐng)“其”,當是丌璧后裔,姓丌,后文還有一個叫丌好的女長老),丌其獻酒,馬、牛、羊,穄麥。天子命祭父收下,說:“赤烏氏,與我大周同祖,古公亶父,始作西土(印度河平原),封他的嫡長子吳太伯于東吳,令其司掌金刃之職,贈用周室之璧章,吳太伯又封丌璧臣長季綽于舂山之地,把長女嫁給他為妻,令其司掌玉石之職,算起來我們也是姻親。”天子賞賜赤烏氏頭領(lǐng)丌其大量財寶,說:“赤烏氏舂山,是天下名山。美玉之所在。嘉谷之所生,草木碩美。”于是周穆王命人采集嘉禾種子,準備帶回洛陽播種。天子在赤烏氏舂山下休整五日,奏廣樂,赤烏氏女長老丌好,向周穆王獻上女聽、女列兩個美女。天子感慨說:“赤烏氏,美人之地,美玉之地?。 ?/p>
? ? ? ?第241天(4×60+16已卯=256-15),天子向北進發(fā)?! ?/p>
? ? ? ?第242天(4×60+17庚辰=257-15),抵達洋水(恒河上游支流),洋水發(fā)源于昆侖山西北腳,向東流。
? ? ? ?第243天(4×60+18辛巳=258-15),進入曹奴領(lǐng)地,曹奴頭領(lǐng)名字叫戲,在洋水之濱宴請?zhí)熳?,雙方互贈禮物。????
? ? ? ?第244天(4×60+19壬午=259-15),天子率眾向北進發(fā),折向東,轉(zhuǎn)向來時方向。??
? ? ? ?第246天(4×60+21甲申=261-15),到達黑水,黑水發(fā)源于昆侖山西北角,向東南流,西膜人叫鴻鷺,就是恒河。大雨連綿七日,天子命軍隊駐扎于此。天子又賜封長肱管理黑水上游,鴻鷺實際就是昆侖黑水,長肱國作為周朝宗室祭祀黑水的主持人,也叫留胥之邦?!榜恪睘椤榜闳恕?,祭祀的樂官?! ?/p>
? ? ? ?第253天(4×60+28辛卯=268-15),向北進發(fā),折向東,轉(zhuǎn)向來時方向,沿著黑水行進。
? ? ? ?第255天(4×60+30癸已=270-15),到達群玉田山,是容成氏(容成是黃帝的歷法官)領(lǐng)地。穆王說:“群玉之山,平緩無險,四徹中繩,是先王經(jīng)常講到的策府,寡草木而無鳥獸?!碧熳用畈蓴X山上玉石,取可以制作典冊的玉版三車,以及玉石原石。在此休整四日,命令邢侯留在這里繼續(xù)開采玉石?! ?/p>
? ? ? ?第259天(4×60+34孟秋丁酉=274-15),天子北征,當?shù)仡^領(lǐng)名叫潛時,在羽陵之上宴請,并進獻馬牛羊。穆王因為在他們這里已經(jīng)開采玉石了,不好意思接受而拒絕了。柏夭說:“潛時,也是諸侯之后?!碧熳佑谑琴p賜了潛時?! ?/p>
? ? ? ?第260天(4×60+35戊戌=275-15),天子命令向西行進?! ?/p>
? ? ? ?第263天(4×60+38辛丑=278-15),到達剞閭氏領(lǐng)地。天子詔命剞閭氏為軍隊補充供給食,糧草送到鐵山之下。
? ? ? ?第264天(4×60+39壬寅=279-15),天子登上鐵山,在郊門外進行了祭祀。并把祭器賜于剞閭氏。剞閭氏溫歸拜謝天子。祭畢,繼續(xù)西進。
? ? ? ?第268天(4×60+43丙午=283-15),到達鄄韓氏。此處樂野溫和,穄麥茂盛,牛羊肥壯,美玉遍野?! ?/p>
? ? ? ?第269天(4×60+44丁未=284-15),天子在平衍城(“平衍”為夏社,今摩亨佐·達羅)中舉行了盛大的朝會,命軍隊休整。
? ? ? ?第271天(4×60+46已酉=286-15),天子在平衍城中大宴公卿諸侯,三軍將士。鄄韓氏頭領(lǐng)無鳧,進獻良馬、良犬、牥牛、野馬、牛羊、穄麥。天子回贈珠寶黃銀?! ?/p>
? ? ? ?第272天(4×60+47庚戌=287-15),天子西征,到達玄池。休息三日,奏廣樂。三日結(jié)束,改玄池名為樂池。穆王親手在玄池邊種下綠竹,稱作竹林?! ?/p>
? ? ? ?第275天(4×60+50癸丑=290-15),天子繼續(xù)西行?! ?/p>
? ? ? ?第278天(4×60+53丙辰=293-15),到達苦山,苦山長滿苦草,西膜人稱作茂苑。天子于是休息畋獵,取食苦草?! ?/p>
? ? ? ?第279天(4×60+54丁巳=294-15),天子繼續(xù)西行。
? ? ? ?第281天(4×60+56巳未=296-15),宿于黃鼠之山?! ?/p>
? ? ? ?第285天(4×60+60癸亥=300-15),到達西王母之邦的邊境上。
?
《穆天子傳·卷三》?
? ? ? ?第286天(5×60+1吉日甲子=301-15)。天子訪問西王母國,《古本竹書紀年》記載這件事發(fā)生在周穆王十七年。周穆王執(zhí)白圭玄璧,獻給西王母國女王。
? ? ? ?第287天(5×60+2乙丑=302-15)。第二天,天子在瑤池邊宴請西王母國女王。西王母國女王為天子演唱歌謠,似有柔情。天子也答和以歌,女王又為天子唱到:“西方土地,荒涼無比,虎豹成群,野鳥橫飛,實在難居,先帝不許,我們遷徙。我是帝女,你是天子,有國需理,縱然萬語,別后無期。”天子驅(qū)車登上大地最西端的弇山,在弇山巨石之上,刻下了“西王母之山”五個大字,并種植了槐樹。
? ? ? ?第329天(5×60+44丁未=344-15),天子飲馬于溫山。
? ? ? ?第331天(5×60+46巳酉=346-15),天子飲馬于溽水之上。發(fā)布憲命,命令軍隊殺鳥解羽。大曠野與濕地相接,丘陵起伏,各種鳥類成群,羽毛華美,是做羽箭的好材料。《古本竹書紀年》也記載了此事:“穆王北征,行積羽千里?!敝苣峦踉诖髸缭v扎很久,大宴公候,犒賞三軍,在羽陵上,奏廣樂。軍隊翔獵飛鳥,得獲無數(shù),鳥獸絕群。翔獵共計九日,獲羽百車。

? ? ? ?第381天(6×60+36巳亥=396-15),天子乘車飛行,返程東歸,軍隊拔營尾隨。
? ? ? ?第382天(6×60+37庚子=397-15),天子到達“□之山”,下車休息等待軍隊?! ?/p>
? ? ? ?第422天(7×60+17庚辰=437-15),天子正式啟程東歸。
? ? ? ?第425天(7×60+20癸未=440-15),到達戊□之山。智氏的領(lǐng)地,智氏到戊□之山迎接天子,互贈禮品?! ?/p>
? ? ? ?第427天(7×60+22乙酉=442-15),天子率隊南行,又折向東方。
? ? ? ?第431天(7×60+26已丑=446-15),到達獻水,繼續(xù)東行,逐漸轉(zhuǎn)向東南方向。
? ? ? ?第441天(7×60+36已亥=456-15),到達瓜纑山,山成環(huán)形圍繞三面,仿佛城壘。閼氏和胡氏族人在此看護此山。天子繼續(xù)東征,又向南進入沙衍沙漠(巴基斯坦塔爾沙漠)?! ? ? ? ?第443天(7×60+38辛丑=458-15),天子在沙衍沙漠中口渴無助,有軍士高奔,效仿犬戎人刺馬喉取血的方法,為天子取血止渴,天子很高興,賞佩玉一只,繼續(xù)南征?! ?/p>
? ? ? ?第446天(7×60+41甲辰=461-15),至于積山之國,國君名字叫命懷,獻酒于天子。天子賞賜了他。
? ? ? ?第447天(7×60+42乙巳=462-15),諸飦獻酒,天子也賞賜了他。
?
《穆天子傳·卷四》?
? ? ? ?第482天(8×60+17庚辰=497-15),到達滔水,這里是濁繇氏的食采地。
? ? ? ?第483天(8×60+18辛巳=498-15),天子繼續(xù)東行。
? ? ? ?第485天(8×60+20癸未=500-15),到達蘇谷。這里是骨飦氏種植用來織布棉花的地方,繼續(xù)南行,轉(zhuǎn)向東方。
? ? ? ?第488天(8×60+23丙戌=503-15),到達重黎氏西面邊陲。《晉書·宣帝紀》:“其(司馬氏)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
? ? ? ?第489天(8×60+24丁亥=504-15),天子繼續(xù)東征。
? ? ? ?第492天(8×60+27庚寅=507-15),到達重黎氏黑水之濱。有野生麥類,西膜稱之“木禾”,就是《山海經(jīng)》里面提到的“木禾。”這里是重黎氏的采食地。還有彩石之山,重黎氏在此駐守,出產(chǎn)七彩瑪瑙。
? ? ? ?第495天(8×60+30孟秋癸巳=510-15),天子命重黎氏補充軍隊給養(yǎng)。
? ? ? ?第499天(8×60+34丁酉=514-15),到了第五天丁酉日,天子登上彩石之山,挑選各種瑪瑙。天子命重黎氏百姓,以瑪瑙雕刻成祭器,立于黑水之濱。選取做服飾配飾的瑪瑙無數(shù)。天子在此休整一個月。
? ? ? ?第525天(8×60+60秋癸亥=540-15),天子賞重黎氏頭領(lǐng)。
? ? ? ?第527天(9×60+2乙丑=542-15),重黎氏頭領(lǐng)送天子至于長沙之山。河宗柏夭在此迎接天子,柏夭說:重黎氏的祖先,是三苗氏。天子再行封賞。
? ? ? ?第528天(9×60+3丙寅=543-15),向南折轉(zhuǎn)。
? ? ? ?第531天(9×60+6己巳=546-15),到達文山,天子祭祀了文山。西膜人獻馬牛羊,天子命令名字叫畢的大臣,不要接受他們的禮物,在文山逗留三日,取彩石以作紀念。
? ? ? ?第574天(9×60+39壬寅=589-15),天子飲馬于文山之下,文山本地人歸遺,獻良馬、牛、狗、牥牛,用來幫助穆王跋涉沙漠戈壁。天子命祭師殺豪馬、豪牛、尨狗、豪羊,祭祀文山。又賞賜了歸遺。
? ? ? ?第595天(10×60+10癸酉=610-15),已到平原之地,天子命令趙父駕八駿之車。在河伯夭等陪同下,向東南一路飛馳千里,到達巨蒐氏領(lǐng)地,巨蒐氏頭領(lǐng)獻白鵠之血,請?zhí)熳訒筹?,準備了牛馬的乳汁,讓天子和陪同人員浴足。
? ? ? ?第596天(10×60+11甲戌=611-15),巨蒐氏頭領(lǐng)宴請?zhí)熳佑诜倭糁?。送上厚禮。天子命伯夭收下。巨蒐氏女長老,名字叫好,獻珠玉。天子命造父收下,又回贈若干。
? ? ? ?第597天(10×60+12乙亥=612-15),天子南征到達陽紆山的東端。到達河水北岸。這里是渠搜國,河伯之孫的封地。天子進行賞賜,河宗伯夭代子孫領(lǐng)賞。
? ? ? ?第635天(10×60+50癸丑=650-15),河伯夭送天子到達崩阝人領(lǐng)地。崩阝伯綮宴請?zhí)熳佑谠铦芍?。天子在澡澤休息五日,等待后續(xù)部隊。
? ? ? ?第640天(10×60+55戊午=655-15),天子命河伯夭返回封地。對河伯夭護送自己進行了口頭表揚。天子向南進發(fā),登上長松之隥。
? ? ? ?第644天(10×60+59孟冬壬戌=659-15),天子到達雷首,犬戎國王在雷首山下宴請?zhí)熳?,獻寶馬24匹。天子名令孔牙收下,講了一些寒暄的話。
? ? ? ?第645天(10×60+60癸亥=660-15),天子南征,登上髭山觀景。
? ? ? ?第648天(11×60+3丙寅=663-15),天子到達钘山崖下,登山觀景,宿于崖邊。命毛班、逄固先行回成周,準備迎接天子回國事宜。
? ? ? ?第655天(11×60+10癸酉=670-15),天子命令駕八駿之乘,造父為御手,向南飛馳,一口氣出了翟道,翻越太行山,向南到達黃河。馳驅(qū)千里,直達宗周。
? ? ? ?第662天(11×60+17庚辰=677-15),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廟。乃里西土之數(shù)。曰:自宗周(今西安一帶)瀍(chán)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澤,昆侖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烏氏舂山三百里。東北還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自宗周至于西北大曠原,萬四千里。乃還東南,復(fù)至于陽紆,七千里。還歸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數(shù),三萬有五千里。
? ? ? ?按照《穆天子傳》的記載:周穆王西祭昆侖的途中,總共舉行了四次盛大的朝會,天子不僅盛裝臨朝,還大宴群臣三天。更讓人驚奇的是:四次盛大朝會有兩次是“甲子臨朝”,一次是祭昆侖黃帝宮,另一次是見西王母。如果作者推斷不錯的話,祭昆侖黃帝宮和見西王母的抵達日期,是經(jīng)過事先計算好的。也就是說:周穆王離開宗周西行的第一天,就是經(jīng)過認真計算確定的。由此可見周朝人對這條西去昆侖的路線極為熟悉。否則,絕不會出現(xiàn)祭昆侖黃帝宮和見西王母,兩次重大歷史活動都湊巧趕在甲子日。
? ? ? ?而且這兩次重大歷史活動皆用“吉日”記載:周穆王祭昆侖黃帝宮始于在“吉日辛酉”?,終于“甲子”,歷時三天,一直到天子封珠澤頭領(lǐng)為昆侖伯,看守黃帝宮,令其南司赤水,北守舂山,并留給他們作為祭品的黃牛,和精通主持祭祀的巫祝,才算結(jié)束祭祀昆侖丘。
? ? ? ?周穆王見西王母始于“吉日甲子”,終于“乙丑”,歷時兩天,周穆王執(zhí)白圭玄璧,獻給西王母國女王。第二天,天子在瑤池邊宴請西王母國女王。雙方吟歌答和,周穆王并在弇山巨石之上刻了“西王母之山”五個大字。
? ? ? ?黃帝宮也好,西王母國瑤池也好,這兩座在周代已經(jīng)是被遺棄的古城池,居然能讓周穆王如此重視,那它們一定就是周穆王西去昆侖的兩個重要目的地。經(jīng)考證:黃帝宮,就是哈拉帕古城,是華夏先民夢中遙望的古冀都;是本書要講述的“左祖?!蔽魍跄竾幊?,就是位于阿拉伯海岸,一個西王母世居之地的圣湖。
? ? ? ?既然周穆王兩個“甲子大朝”出現(xiàn)了《左祖右社與陽城》書中的主題“左祖”,那么,周穆王此去昆侖有沒有到過夏社,也就是“右社”呢?當然到過,不僅到過,而且一樣是召開了盛大的朝會,大宴三天。
? ? ? ?在《穆天子傳》的記載中:周穆王西祭昆侖的途中,總共舉行了四次盛大的朝會:
? ? ? ?第一次是第145天癸丑日,周穆王穿戴好朝服,在燕然山,河水邊召開了盛大的朝會,祭祀河神。河宗伯夭主持了儀式,周穆王臉朝西方的昆侖上,將祭祀的美壁沉入河中。禮畢,天子乘渠黃寶駒,河宗伯夭為天子先行導(dǎo)路,直奔西土。這次朝會是周穆王離開自己國界之時的一場誓師大會。
? ? ? ?第二次是第223天始于吉日辛酉日,終于三天后的甲子日,周穆王登上昆侖丘,瞻仰了黃帝宮城遺址,祭奠了雷公墓,祭祀了故國祖地昆侖丘。又封珠澤頭領(lǐng)為昆侖伯,看守黃帝宮、赤水和舂山的美玉。
? ? ? ?第三次是第269天丁未日至已酉,整整三天,周穆王在平衍城(原文叫:“平衍之中”,作者譯作“平衍中國”)舉行了盛大的朝會,命軍隊休整。大宴正公卿諸侯,三軍將士。鄄韓氏頭領(lǐng)無鳧,進獻良馬、良犬、牥牛、野馬、牛羊、穄麥。天子回贈珠寶黃銀。????這個“平衍之中”就是右社夏邑,黃帝時期稱“大梁城”,今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古城。
? ? ? ?第四次是第286天吉日甲子日到乙丑日,為期兩天。天子訪問西王母國,周穆王執(zhí)白圭玄璧,獻給西王母國女王。第二天,天子在瑤池邊宴請西王母國女王。
? ? ? ?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出:周穆王西祭昆侖途中舉行四次盛大朝會的目的。第一次是周穆王離開自己國界之時的一場誓師大會;第二次是拜祭昆侖虛黃帝宮,也就是“左祖”;第三次是平衍城大宴,歡聚夏社,也就是“右社”,第四次是拜見西王母國會于瑤池,到達華夏母國之地。因此周穆王西行的目的與本書主題基本一致,他真正的目的地,也正是祭祀“左祖右社”與覲見西王母?!白笞嬗疑纭边@兩個在周朝時就已經(jīng)被廢棄的古城,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是炎黃歷史的基地。因此周穆王不遠萬里,跋山涉水,用時兩年才完成這次偉大的旅行。就是這樣一次求真問源的尋根之旅,卻被后世儒生蔑之為神話!
? ? ? ?周穆王西祭昆侖的途中,除了舉行的四次盛大的朝會,還曾經(jīng)到過四座產(chǎn)玉或與玉石有關(guān)的山。
? ? ? ?第一座產(chǎn)玉或與玉石有關(guān)的山是西征第229天,周穆王在舂山采拮到一些玉榮中的精華,這些玉榮是當年黃帝在密山取來而投放在舂山南面的。《山海經(jīng)》說:“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p>
? ? ? ?在《穆天子傳》里面記載有兩座舂山:一座是這里說的“舂山”;另一座是“赤烏氏舂山。”為什么有兩座舂山?這還要研究“舂山”名字的由來?!赌绿熳觽鳌防锏摹棒┥健?,按照夏三音文字表音理論,就是《山海經(jīng)》里的“鍾山?!薄版R”,字根為“中”,“中”乃是上古觀測風歷的儀器。從文字由“中”到“鍾”的變化,可以看到測風儀器的材質(zhì)及形體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由伏羲時代挺木牙交的“中”,已經(jīng)變成炎帝時代的金屬“鍾”,也就是風鈴,所以才有后來的太子長琴始作樂風。所謂“鍾山”,就是為觀測風歷而選定的高山。據(jù)《穆天子傳》記載,位于赤水(薩特萊杰河)北岸,東北方向有一座測風之山叫“舂山”,在赤水(薩特萊杰河)西北方向還有一座測風之山叫“赤烏氏舂山?!边@兩座山,與《山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里的記載極其吻合,只是它們的名字叫法有所不同。
? ? ? ?《穆天子傳》里記載:處于赤水(薩特萊杰河)東北方向的“舂山”,地理位置恰好對照《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里的“女和月母之國”,《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說:“有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來之風曰[犭炎]。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痹履钢畤摹版R山”是北風神鹓的天文觀測臺,她在東北方向,與月母常羲合作觀測天文,主持測風,修正風歷工作;
? ? ? ?《穆天子傳》里記載:處于赤水(薩特萊杰河)西北方向的“赤烏氏舂山”,地理位置恰好對照《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的“大澤之長山”,《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記載:“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有大澤之長山,有白民之國?!薄俺酁跏湘R山”是西風神石夷的天文觀測臺,他在西北方向,主持測風,修正風歷工作。
? ? ? ?對于“舂山”和“女和月母之國”,“赤烏氏舂山”和“大澤之長山”地理位置對照的情況,可以參見本書插圖50《大荒經(jīng)風歷、太陽歷、月亮歷合歷示意圖》。
? ? ? ?第二座產(chǎn)玉或與玉石有關(guān)的山是西征第236天,到達赤烏氏丌其領(lǐng)地,雖然沒有記錄周穆王在此開采玉石,但周穆王贊嘆此地說:“赤烏氏舂山,是天下名山。美玉之所在。嘉谷之所生,草木碩美?!?/p>
? ? ? ?第三座產(chǎn)玉或與玉石有關(guān)的山是西征第255天,到達群玉田山,容成氏領(lǐng)地。周穆王命令采擷山上玉石,取玉版三車及其它玉石原石。在此休整四日,并命令邢侯留在這里繼續(xù)開采玉石。容成氏是黃帝歷法官后裔,《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撓作甲子。”周穆王取這些玉版做什么用呢?《穆天子傳》自身給出了答案:“先王之所謂策府?!薄安摺保聪娜粑淖掷碚?,就是“冊。”“策”為周朝文字,典冊已經(jīng)使用竹簡,因此“策”字以“束竹”二字會意;“冊”為夏商文字,象形文字,意思是將石板或龜甲用繩子串在一起。如此“策府”便是“冊府”,意為出產(chǎn)制作典籍的冊版之地。
? ? ? ?第四座產(chǎn)玉或與玉石有關(guān)的山是東歸路上第499天,周穆王到達重黎氏領(lǐng)地,登上“采石之山”,挑選各種彩石。選取做服飾配飾的彩石無數(shù)器。全軍在此休整一個月。根據(jù)夏三音文字理論,“采”就是“彩”,“采石之山”就是“彩石之山?!边@里的“采”為形容詞,非動詞。這種“彩石”,就是今天盛產(chǎn)于印度的“七彩石”,或叫“印度七彩瑪瑙?!?/p>
? ? ? ?根據(jù)《穆天子傳》的記載:舂山和赤烏氏舂山都在赤水北岸,赤烏氏舂山在舂山之西;而群玉之山和彩石之山都毗鄰黑水。根據(jù)前文我對《山海經(jīng)》“赤水”和“黑水”的考證:“赤水”為現(xiàn)在的印度河上游的薩特萊杰河;“黑水”為現(xiàn)在的恒河。
? ? ? ?《穆天子傳》不僅記載了印度河上游及恒河上游,有一座被黃帝投放了玉石的山和三座盛產(chǎn)玉石的山,而且還記載在周穆王的時候,這三座盛產(chǎn)玉石的山,是有華夏遺民在此守護的,他們分別是:丌其守赤烏氏舂山;容成氏守群玉田山;重黎氏守彩石之山。
? ? ? ?舂山因為不出產(chǎn)玉石,在周穆王到來之前無人看守,但周穆王憑吊昆侖丘后,便賜封了一個叫“□吾”的珠澤頭領(lǐng)守護舂山和赤水。
? ? ? ?周穆王西祭昆侖的事情,大約發(fā)生在公元前960年,從《穆天子傳》的記載來看,周穆王游覽印度河流域,所到之地基本上都是宗親,或者是夏商兩朝遺民。在《穆天子傳》的記載里,并未記載有外族入侵的見聞,更沒有提到金發(fā)碧眼的白人。而西方歷史教材說:雅利安人是在公元前1500年入侵印度的,那么540年后(即公元前960年)來到印度河流域的周穆王,怎么對此事只字未提!如果《穆天子傳》的記錄全部是真實的,那么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事情就值得商榷。我不是否定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事,只是入侵印度的時間,可能要晚于周穆王以后。
? ? ? ?為了證實我推測的周穆王西祭昆侖途中,曾到過四座產(chǎn)玉或與玉石有關(guān)的山是正確的,作者通過查找資料和實地考察,果然發(fā)現(xiàn):印度河與恒河兩岸,存在著四個(實際為三個)出產(chǎn)玉石的地點。
? ? ? ?薩特萊杰河主要位于巴基斯坦境內(nèi),根據(jù)《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舂山采拮到的玉榮,是當年黃帝在密山取來而投放在舂山南面的,這說明位于薩特萊杰河北岸,現(xiàn)在哈拉帕古城遺址正北方的舂山(《山海經(jīng)》里稱鍾山)并不是玉石的出產(chǎn)地。也就是說在現(xiàn)在的巴基斯坦薩特萊杰河北岸,或者是印度河北岸,只有赤烏氏舂山一座產(chǎn)玉名山。那么周穆王西祭昆侖途中,實際只到過三座盛產(chǎn)玉石的山。
? ? 作者根據(jù)《穆天子傳》周穆王的西行路線,繪制出《周穆王西祭昆侖往返路線圖》(插圖28),雖不算完美,但足以說明:周穆王西去昆侖走的不是新疆北部烏魯木齊一線,而是出宗周鎬京(今西安一帶),經(jīng)钘山、犬戎、崩阝國,沿著塔里木盆地南緣,一直向西,直溯塔里木河源,穿過喀喇昆侖山走廊,翻越克什米爾高原,沿著拉維河岸,到達哈拉帕(昆侖虛,哈拉帕)古城,沿薩特萊杰河(赤水)向北,又向東迂回到恒河(洋水、黑水)上游,再向西北,沿印度河(河)與薩拉斯瓦蒂河(弱水,已斷流)的中間地帶向西行進,經(jīng)平衍(夏邑,摩亨佐·達羅),一直到達西王母之邦。進獻完畢,北上大曠野,大獵群鳥解羽百車。然后又把大曠野作為東歸起點,一路向南經(jīng)智氏、闕氏瓜纑山、越過沙衍(塔爾沙漠),又向東,到達重黎氏彩石之山(恒河上游),轉(zhuǎn)而向東北河宗部落陽紆,沿著原路返回,經(jīng)崩阝國、犬戎、钘山,回到宗周鎬京,還理天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zhuǎn)自知乎亞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