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這臺福特吊打過法拉利?。稑O速車王》劇情篇

窩在家無聊是不是總想看點片兒?
歐美的,日本的
別多想,我說的正經(jīng)人看的正經(jīng)電影!

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又火了
原因是在本屆奧斯卡狂攬各種大獎
而另一部與汽車有關(guān)的電影也被提名
那就是《極速車王》

名字起得有點俗
但這確實是一部優(yōu)秀的賽車電影
里面關(guān)于賽車、競技精神
以及人性方面都有很深度的描述
它的原名叫《Ford v Ferrari》
《福特大戰(zhàn)法拉利》
簡單粗暴,多猛,多適合直男!
(注意:下面帶你5分鐘看完這部電影,有嚴重劇透?。?/p>
福特與法拉利的愛恨情愁!

福特汽車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提出了流水線的生產(chǎn)理念。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戰(zhàn)后美國的消費文化發(fā)生變化,“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搖滾”......成為反主流文化的代表。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流水線生產(chǎn)的國產(chǎn)福特不再對美國的年輕人有吸引力,彼時歐洲的跑車品牌代表速度、激情、酷和冒險精神,尤其是連續(xù)在勒芒耐力賽中獲勝的法拉利讓美國人心向往之。就算放到現(xiàn)在,超跑和性能車領(lǐng)域,還是歐洲大陸的車企們玩的最6!

叛逆的年輕人并不想要什么便宜好開的家用車,他們要快,要刺激,要個性,你可以理解為美國的鬼火少年。所以福特想要銷量,就要比賽,要下賽道,要橫掃歐洲賽場。

當時的法拉利跟現(xiàn)在差不多,為賽車比賽癡狂,也屢戰(zhàn)屢勝,不斷收獲冠軍,讓人們?yōu)榉ɡ@個名字癡狂;他們打造出富有魅力的跑車,賣出高價。但公司持續(xù)虧損,無法獨立存活,法拉利已經(jīng)出現(xiàn)危機,財政赤字。

當時福特絕對是財大氣粗的典范,掌門人福特二世(他是亨利·福特的孫子,但就叫二世,有性格)準備收購法拉利,從而依靠法拉利的技術(shù)和經(jīng)驗稱霸賽場。

法拉利的掌門人(恩佐·法拉利)也同意這個交易,前前后后談判幾個月,恩佐出售法拉利時希望自己將來還能保持對法拉利賽車事業(yè)的主導,但最終福特要掌控法拉利的車隊,這就意味著比賽可以不讓法拉利車隊出戰(zhàn),完全一副霸道總裁的即視感。

眾所周知,恩佐老爺子是賽車狂人,你不讓我的車隊參賽,鬧呢!直接拒絕了此次收購計劃,并吐口芬芳的羞辱了福特一番。

試想下,如果當年福特成功收購法拉利,那也就沒有后面菲亞特什么事了,那現(xiàn)在的福特和法拉利,又該是什么樣子?

兩位掌門人歲數(shù)都老大不小了,但這脾氣都挺不好,福特二世尋思我是大福特帝國啊,我需要你在比賽的技術(shù)和經(jīng)驗,但我不需要你的性格!你跟誰倆呢,我要自己造車,然后在歐洲賽場干你!

恩佐老爺子脾氣不好,而且毒舌,所以在1963年,之前被恩佐·法拉利毒舌嘲諷為“對跑車一無所知的拖拉機廠老板”的蘭博基尼,開始生產(chǎn)他們的第一輛跑車350GT,法拉利的另一個死對頭宣告誕生。

男主一,卡羅爾·謝爾比(簡稱小謝)于1923年出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1940年入伍成為陸軍航空兵,并在二戰(zhàn)期間擔任了飛行教官和試飛員,同樣是一名出色的賽車手,但他因為心臟問題,無法繼續(xù)駕駛賽車。

男主二,肯·邁爾斯(老肯)是一個落寞的賽車手,有一家入不敷出的維修店,車技好,脾氣躁。

在一次比賽中,因為老肯與裁判就賽車后備廂尺寸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失去成為保時捷賽車手的機會,后被小謝邀請加入福特賽車的研發(fā)和試車工作。
(影片里也調(diào)侃了下保時捷,用a liitle German car company來形容,但當時第一代保時捷911早已名聲大噪,1965年2月也進軍美國市場,所以都是汽車圈的人,怎么會沒聽過保時捷的大名)
福特GT40

剛造賽車的福特哪有那么一帆風順,早期的福特GT40雖然極速高,但極不穩(wěn)定,尤其是在勒芒長直線后的重剎,剎車系統(tǒng)根本就扛不住24小時的高強度工作。直到兩位男主角的加入,才不斷將車輛調(diào)校到最佳狀態(tài),上演絕地反擊。

這其中的插曲,最開始福特的高層并不同意老肯作為賽車手,因為他不修邊幅,個性太強,與福特想塑造的車手形象不符。就算是這樣,其他人飛到法國參賽,老肯依舊在維修間打開收音機,聽著比賽進展。

沒了老肯,輸?shù)舯荣愂且欢ǖ摹?/p>

這里有個情節(jié)很有意思,小謝為了讓老肯成為賽車手,駕駛改裝后的賽車GT40 Mark II 賽車帶著亨利·福特二世飆了一圈,然后給霸道總裁開哭了......
而后他與二世賭了一把,如果老肯贏了DAYTONA比賽,就讓老肯作為車手參加勒芒賽,如果輸了,老謝的改裝公司股份轉(zhuǎn)讓給福特。
不得不說,雖然老肯看起來很落魄,但身邊有如此力挺的朋友,老婆和孩子同樣非常支持他的賽車事業(yè),這個角度來看,絕對是人生贏家。
什么是勒芒?

電影的精彩部分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當年歐洲最火的莫過于勒芒耐力賽,勒芒賽道,建于1965年,這條舉辦勒芒-布加迪大獎賽的著名賽道坐落于勒芒市(法國西北部城市)以南5公里,巴黎西南部200公里的地方。


比賽規(guī)則是每輛車配備3個駕駛員,輪流駕駛與休息。實行晝夜“三班”制,人停車不停,跑24小時,其中距離最多者獲勝,像不像大貨或城際大巴的司機師傅們?
勒芒與F1不同,F(xiàn)1追求極致的性能,而勒芒需要在足夠快的同時,還要保證車輛的穩(wěn)定性,高強度的比賽下?lián)巫?4小時,法拉利就是當時的常勝將軍!



回到比賽,老肯開著改良版的GT40大殺四方,一次次刷新最快圈速,在考驗心理體能以及意志力的決勝關(guān)頭,老肯把福特車的優(yōu)越性能發(fā)揮到了極致,而法拉利則在壓力之下,賽車均出現(xiàn)失誤或故障而未完賽,于是,場上的前三名全是福特車。

你以為老肯一直領(lǐng)先沖線,收獲香檳和美女?
車隊高層提議,讓第一名降速,等待另外兩臺福特一起沖線,他認為這一幕一定要寫進歷史,對品牌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

最終,老肯將腳從油門上挪開,等待隊友一同沖線后,而賽事方認為,老肯的發(fā)車位置靠前,因此冠軍屬于他的隊友(前面說過,勒芒比賽看得是同樣時間誰跑的距離遠),他的隊友不是別人,正是日后邁凱倫的創(chuàng)始人,這電影完全是神仙打架的節(jié)奏,保時捷、法拉利、福特、邁凱倫!

老肯雖然痛失冠軍,但收獲了小謝這位摯友,當冠軍被人群包圍的時候,倆人基情滿滿的離開了。
古銅色的陽光下,將此片推向更高的層次,倘若你熱愛賽車這項運動,那么享受的則是競技過程,不必在意鮮花與掌聲,拿得起放得下的老肯,成為觀影者心中真正的“第一名”。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折射到我們的生活中,試問又有幾人能如此拿得起,放得下?
寫在最后
這部電影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但為了讓情節(jié)更富有層次,對一些真實事件加以改寫,增加或隱藏了歷史真實發(fā)生的事件,所以只看故事情節(jié)就好了。
(好了,復工的老鐵帶好口罩,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在家辦公的忙完手頭的事,可以刷一遍這部電影,今天就到這了,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