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獨立游戲開發(fā)學(xué)習(xí)筆記(二)--編曲學(xué)習(xí)筆記(一)--音樂創(chuàng)作入門(一)

買了某線上課程的音樂創(chuàng)作入門班,進行一個門的入。
這個班是以流行音樂的制作為基礎(chǔ)來講解的,所以以下知識都是關(guān)于流行音樂的制作。
1. 一首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流程

以下定義均指在流行音樂中的含義。"編曲" 一詞在流行音樂領(lǐng)域之外使用時, scope 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1.作曲(Compose)
流行音樂制作的第一步是作曲,也就是歌手唱的內(nèi)容,也就是主旋律的創(chuàng)作。
2.填詞(Lyrics)
第二步是填詞或者作曲。圍繞著作曲得到的主旋律,進行填詞。兩者密不可分。
3.編曲(Arrange)
在流行音樂領(lǐng)域里,編曲指的就是歌曲的伴奏部分。
4.錄音(Record)
在做完詞曲編之后,就開始錄音環(huán)節(jié)了。
錄音分為樂器錄音和人聲錄音。人聲錄音指的就是把歌手唱的聲音錄下來。樂器錄音則是有時候需要一些真實樂器錄制的時候會用到。
5.混音(Mix)
詞曲編錄之后,就是混音階段了。混音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聲音進行平衡和美化。
6.母帶(Master)
詞曲編錄混之后,對于初學(xué)者來說,一首歌曲就已經(jīng)完成了。但是專業(yè)一點的話,還要進行母帶處理。
母帶處理之一就是響度標(biāo)準(zhǔn)化,避免聽這首歌要把聲音調(diào)大,聽下一個首歌又要把聲音調(diào)小。
7.六大工種
詞曲編錄混母,其實就是音樂行業(yè)里的六大工種。
2. 設(shè)備選擇
這個我已經(jīng)選好了,在上一篇筆記中。
3. 聲音,音符,十二平均律
課程一開始介紹了一些基礎(chǔ)的音樂知識,都是初中聲學(xué)知識。不過我第一次知道 分貝(db) 是振幅的單位。
然后就是知道了一些噪音用得好的話,也可以為音樂加分。
3.1 十二平均律基礎(chǔ)
雖然我沒學(xué)過音樂,但是巴赫著名的《十二平均律》也是知道的。那么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呢?
從一個頻率開始,到這個頻率兩倍的頻率為止。平均劃分為十二份。只用這個十二份來演奏。
此外,開始的頻率不同,演奏出來的音樂也會不同。因此也有了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頻率,這個頻率是 440 Hz。
3.2 十二平均律尺
老師介紹的一個理解十二平均律的工具:
畫一條直線,平均十二等分。
每一等分叫做一個半音,每兩等分叫做一個全音。
按照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順序,劃分音階,這樣子畫分出來的音階,叫做大調(diào)音階(Major Scale)。

這里的 Oct 指的不是十月,是 Octave,八度。和第一個音的音名一模一樣,只是高了一個八度
3.3 Cubase 里的 440 Hz
是 A3。意思是 Cubase 的鋼琴卷簾窗中第三個八度里的 A。這個就是 440 Hz。 A 是音符的名字,也就是音名。從 C 開始,CDEFGAB。
如果把 C 當(dāng)做上面圖中的大調(diào)音階的起始頻率的話,那么得到的就是 C 大調(diào)音階。

在 Cubase 中,C3 是中央 C,也就是鋼琴 88 個鍵中最靠近中間的 C。
3.4 變化音
全全半全全全半,只有 7 個音,還有 5 個音怎么得到呢?
通過往音名右上方添加一個記號,可以使音符移動半音的距離。
升(Sharp):音符往右移動一個半音。
降(Flat):音符往左移動一個半音。
移動后的音符叫做變化音。
3.4.1 G 大調(diào)音階
雖然可以移動,但是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大調(diào)音階的音符改變位置,那就不叫大調(diào)音階了。那么什么時候會用到變化音呢?
其實,如果我們不從 C 開始,而是從 G 開始的話呢?

如果還是按照 GABCDEF 的順序,那么其實就變成了 全全半全全半全(CDEFGAB 是標(biāo)準(zhǔn)的全全半全全全半),因此如果還想要得到大調(diào)音階,就得把 F 換成 F sharp。因此變化音起到了維持音階規(guī)則的作用。
當(dāng)然,這個 G 開頭的大調(diào)音階,就叫 G 大調(diào)音階了。

3.4.2 降 E 大調(diào)音階
那么如果第一個音就是變化音的時候,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書記 CDEFGAB 之間的距離,標(biāo)準(zhǔn)的 全全半全全全半。
然后在十二平均律尺子上第一個音標(biāo)記 E flat,但是這樣不好判斷,我們還是把 E 用括號寫出來。
然后按照音名之間的距離標(biāo)記完全部音。
最后移動音名來使得音階滿足大調(diào)音階的規(guī)則。

這樣,就得到了 降 E 大調(diào)音階(E flat Major Scale)
4. 變化音級
之前講的都是大調(diào)音階。也就是十二平均率必須是1-全-2-全-3-半-4-全-5-全-6-全-7-半-1。
上面的 1,2,3,4,5,6,7 指的是這個八度里的第幾個音
變化音,對應(yīng)的是音符。那么如果讓刻度變化,比如說讓 2 往左移動一位,那就是 2 flat。這種規(guī)則上的變化叫做變化音級。
4.1 音程(兩個音之間的關(guān)系)
注意:音程并不是在一個寫好的八度之間的關(guān)系,而是兩個音名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要計算兩個音之間的音程,那就直接把其中一個音作為第一個音組成一個大調(diào)音階。然后在里面進行音程計算。
以第一個音為基礎(chǔ):
第二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叫做大二度。
第三個音和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大三度。
第四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純四度。
第五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純五度。
第六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大六度。
第七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大七度。
第八個音(八度音)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純八度。
這種關(guān)系叫做音程。大調(diào)音階里,除了第四個音,第五個音,八度音,是純以外,其他都是大。
4.2 降低半音后的音程
上面講完了音程??梢钥吹揭舫淌呛偷趲讉€音相關(guān)的。因此變化音級和音程是強相關(guān)的。
我們看看把音降低之后的結(jié)果,之后的音程是這樣的:
降低的第二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小二度。
降低的第三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小三度。
降低的第五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減五度。
降低的第六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小六度。
降低的第七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小七度。
除了第五個音叫減之外,其他都是小。
Q:為什么沒說第四個音和第八個音?
A:因為它們降低之后就變成了沒降低之前的 3 和 7。距離分別為大三度和大七度。
4.3 提高半音后的音程
接下來提高半音,音程是這樣的:
升高的第一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增一度。
升高的第二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增二度。
升高的第四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增四度。
升高的第五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增五度。
升高的第六個音到第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叫做增六度。
沒說的 3 和 7 同理。升高了之后就是沒升高前的 4 和 8,距離分別為純四度和純八度。
4.4 音程的計算
比如說我們要計算 F 和 A flat 之間的音程,那么首先以 F 作為第一個音,組成一個 F 大調(diào)音階。
也就是 F-G-A-Bb-C-D-E。
那么 F 和 A flat之間就是降低半音的關(guān)系,也就是小二度。
F 和 B flat 之間就是大三度。
5. 作業(yè)
GDAEB 大調(diào)音階:
G: G-A-B-C-D-E-F#
D: D-E-F#-G-A-B-C#
A: A-B-C#-D-E-F#-G#
E: E-F#-G#-A-B-C#-D
B: B-C#-D#-E-F#-G#-A#
F, Bb, Eb, Ab, Db 大調(diào)音階:
F: F-G-A-Bb-C-D-E
Bb: Bb-C-D-Eb-F-G-A
Eb: Eb-F-G-Ab-Bb-C-D
Ab: Ab-Bb-C-Db-Eb-F-G
Db: Db-Eb-F-Gb-Ab-Bb-C
6. 虛擬樂器(VST)
虛擬樂器的音源分為 采樣類,和算法類。
像是 KONTAKT,BFD3,就是采樣類音源。這些采樣類音源都有自己的主程序。然后可以往里添加不同的音色(一個主程序可以有很多個音色)。這一類音源需要用到采樣音色,而采樣音色占用空間較大。有些人會把主程序裝在主硬盤上,采樣音色裝在移動硬盤上。
還有一種是算法類音源,這一類音源只有主程序,通過 cpu 進行運算得到音色,因此占用空間小。當(dāng)然為了方便計算,廠商也會提供一些預(yù)置音色。不過體積依然很小。
6.1 音源安裝的三種路徑
安裝路徑:主程序的路徑。
音色路徑:采樣音色的安裝路徑。
VST 引導(dǎo)路徑:通常是 DLL 格式。類似于身份證的作用。可以在 Cubase 中添加 VST 引導(dǎo)路徑。然后 Cubase 啟動的時候,就會自動到這個路徑里去尋找 dll 文件。(所以路徑里文件結(jié)構(gòu)可以自己隨便更改)
英文命名:一般 standalone 指的是可以獨立于宿主軟件運行的主程序(并不是說主程序都可以獨立運行,只是如果叫 standalone 那就可以),vst plugin 指的是 dll 文件,也就是引導(dǎo)路徑。然后音色路徑一般叫做 data 或者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