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只要“舌頭厲害”,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謹由我與大家一起來復(fù)習(xí)一下這篇文章所藏有的知識點,我記得前段時間在此欄中投送過很多與其類似的稿件,接下來的內(nèi)容是這樣描述的,如下:
人的身上,最有力的肌肉是什么?
答案是,舌頭。
有些意外,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且古人就已經(jīng)有類似的結(jié)論。
春秋戰(zhàn)國時的老子,去拜訪老師商榮。
商榮伸出舌頭給老子看,不說話。
老子頓悟,牙齒和舌頭相處一輩子,牙齒看起來很硬,但是會掉光,而舌頭還在。這是以柔克剛的大道理啊。
把舌頭的智慧,應(yīng)用到人生的發(fā)展中來,可以得出這樣的道理:舌頭厲害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01
舌頭逞強的人,常常禍從口出。
多數(shù)的人,不懂得用嘴,因此常常陷入到“口實”之中。一開口就令人心寒,就敗壞自己的道德。
逞強,不是人實際變強了,多半是妖言惑眾、口無遮攔、口蜜腹劍,發(fā)出百舌之聲,做人厭惡的長舌婦。言語和事實有很大出入。
喜歡逞強的人,會陷入到“過剛易折”的境地。
北宋時,有個狀元胡旦。
他從小就讀書,才華橫溢,但是口出狂言:“應(yīng)舉不作狀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虛生也?!?/p>
做了狀元,就要做官了,應(yīng)該降低姿態(tài),為人們服務(wù),可是他仍舊沒有改掉口出狂言的習(xí)慣,到處演講,炫耀自己的勵志過程。
更可怕的是,胡旦還通過貶低別人來抬舉自己。
有一次,一個太監(jiān)從他身邊走過,他張口就來:“老公公,今年六十八了,連胡須都沒有。”
他看到大理寺法官范應(yīng)辰,總是不修邊幅,就送一個布袋,上面畫一個乞丐。就是說,范應(yīng)辰是乞丐。
在社交場合,胡旦習(xí)慣性反駁。得罪了不少同事,也被同事聯(lián)合起來,拒絕給他投票,阻礙了他的仕途。同事一致認為,他是有才無德的人。
因為胡旦隨意議論時政,宋太宗把他貶了幾次。
襄陽太守夏辣寫了一首詩,算是給胡旦忠告:“空堂自恨無金彈,任爾啾啾到日斜?!?/strong>
舌頭是傷人的利斧,也是惹禍的苗根。你越逞強,越明顯。
從胡旦的言行來分析,他犯了幾個錯誤。
其一,吹捧自己,導(dǎo)致人生高度抬高,跌得很痛。
其二,貶低別人,導(dǎo)致謙虛的品德丟失,人人厭惡。
其三,言語太多,給別人抓住把柄,從而處處受制于人。
其四,反應(yīng)太快,凡事沒有想好,就說出來了,留下了話柄。
逞強的人生,反而會變得軟弱無能。
瞎說、張口就來、逢人便說,比什么都不說,更可惡。
古希臘哲學(xué)家德謨克利特說過:“別讓你的舌頭搶先于你的思考?!?/p>
劇作家莎士比亞說:“你的舌頭就像一匹快馬,它奔得太快,會把力氣都奔完了?!?/p>
管好自己的舌頭,讓思考先走一步;常常沉默,給自己韜光養(yǎng)晦的時間,逞強的情況就少了。
02
舌頭厲害的人,讓人心服口服。
厲害,不同于“逞強”,是收放自如的,能夠做到言而有信、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厲害的人,不是五大三粗,身高幾米,體重幾噸,而是智慧和精神的力量,令人佩服,并且德行能出眾。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隆中對、舌戰(zhàn)群儒的典故。
劉備三顧茅廬,終于和諸葛亮面對面聊天了。諸葛亮分析了當(dāng)今的局面,又指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劉備茅塞頓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善?!?/p>
曹操寫信給孫權(quán),想要聯(lián)合起來,消滅劉備。諸葛亮前往孫權(quán)的陣地,把一群謀士,說得心服口服。
孫權(quán)手下第一謀士張昭發(fā)難:“諸葛亮幫助劉備打江山,沒想到一出山,連荊襄這塊要地,也得不到。”
諸葛亮說:“荊襄在劉表的掌握中,都是劉家人,這是社稷之福。”
接著,有七八個謀士發(fā)難,諸葛亮逐一反駁。最終,促成了孫劉聯(lián)合,展開了赤壁之戰(zhàn)。
舌頭很厲害,體現(xiàn)在“彈性”兩個字上。
首先,三思而言,提升言語的精準度。
天下為什么要三分,不是無中生有的道理,而是諸葛亮本身的經(jīng)歷和思考。他因為家庭的變化,從徐州瑯琊陽都,轉(zhuǎn)了多個地方,來到了荊州,還讀書多年。
并且,魯肅之前也提出了“三分天下大計”,可以作為參考。并且根據(jù)魯肅的建議,孫權(quán)有了長期占據(jù)東吳的打算——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一開口就能精準發(fā)力,從而不浪費口舌。
然后,先聽后言,體現(xiàn)示弱的力量。
慧律法師說過:“當(dāng)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p>
很多人,沒有聽清楚別人說什么,或者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自己夸夸其談,反而貽笑大方。
多聽大家說什么,保持默不作聲。等自己要發(fā)言的時候,就能比對方略勝一籌。
很多單位在召開諸葛亮?xí)h的時候,最大的上司,開口最晚,也最有權(quán)威。事實上,是上司綜合了大家的建議,形成了見解。
最后,主動沉默,擁有以退為進的格局。
當(dāng)舌頭發(fā)揮不了作用的時候,就一言不發(fā),任由別人說什么。
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會讓對方識趣,也會讓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
03
人有三寸不爛之舌,用不好,就滋生爛人爛事,用好了,言語不會腐朽,變成真理。
正如《尚書》里說的:“唯口,出好興戎?!?/strong>
正面和反面,都和舌頭關(guān)系很大,關(guān)鍵是我們?nèi)绾稳ミx擇利用。
作家朱自清在文章中寫道:“我們所能希望的只是:說得少,說得好?!?/p>
強者,出口三春陽光,拒絕冰雪刀鋒。
強者,承受別人的話,說好自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