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悲壯下的詩意,你看到了嗎?

國內(nèi)導演中,有一位酷愛用某些“符號”來傳遞情緒的,他就是——管虎。

令黃渤奪得影帝的《斗?!分?,母牛是黃渤最多對手戲的搭檔,也是黃渤飾演的主角堅守信念的體現(xiàn)出口?!独吓趦骸分械镍r鳥,更像是六爺?shù)木癖磉_,也是整部片子的神來之筆。到了最近管虎新作的《八佰》中,這個意向化的符號,便是片中的白馬。

在《八佰》中,白馬看似是游離在劇情以外的符號,卻映照了壯士們困守孤城的希望,戲中戲的趙子龍,守城殉國空留白馬獨活,也更像是傳遞了《八佰》英雄壯士奮戰(zhàn)一搏的決心。這是整部影片悲壯基調(diào)下,最大藝術化的情緒展現(xiàn)。《八佰》作為一部取材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無論從場面描繪還是人性刻畫上,都幾乎滿分,尤其是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對平民英雄的刻畫、謳歌;對國難當頭,匹夫奮起救亡的禮贊,都注定了這部電影會在中國影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zhàn)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后防線的故事。導演管虎率領業(yè)內(nèi)最頂級制作班底,籌備十年,實景重現(xiàn)1937年蘇州河兩岸風貌。這段歷史本就悲壯,經(jīng)由藝術化的影像處理,平民英雄形象、不屈的民族精神,令人動容。當然要說的是,《八佰》并非“抗日神劇”,觀眾會看到英雄對戰(zhàn)爭也有恐懼,也想逃避,一河之隔兩個世界也看似魔幻,卻都極具藝術表現(xiàn)力。雖然四行倉庫之戰(zhàn)并非大戰(zhàn)役,但它最大的意義并不在于消滅了多少敵軍,而是在于民族精神,在這一點上,《八佰》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白馬和戲曲趙子龍給《八佰》增加了詩意,自點映以來,這部華語大片口碑頗佳。對于停滯大半年的影院,《八佰》的及時救市也提振信心。有觀眾說《八佰》群像戲精彩過視效。它的精彩在于每個角色都刻畫的鮮明生動,牽動人心,讓觀眾清晰感受到,一個個普通人是如何變成英雄的。作為一部戰(zhàn)爭史詩巨作,《八佰》在視效上有宏大緊張的戰(zhàn)爭場面,更在有歷史依據(jù)下做到了藝術化處理,并且相當考究。比如大量的方言對白,其中歐豪飾演的端午全程講湖北話,歷史上八百壯士中確實不少湖北人,而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則是一口廣普,因為謝晉元正是廣東人。


在此前的《八佰》首映禮上,“戰(zhàn)狼”吳京這么評價它:“8個月以來,我第一次進電影院,就碰上這樣一部電影。我看哭了好幾回,非常感動。這部電影提升了整個中國戰(zhàn)爭電影的臺階,是電影人要反復學習、研究的一部電影?!闭f它是里程碑作品,再恰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