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凈紅塵——王慧斌當代藝術之《涅槃》

涅槃
——題王慧斌藝術作品籠鳥系列之涅槃
文|李紅梅
往事的重量
一兩,或千斤
都是心頭那桿秤的事
即便壓彎了腰
只要抬頭
眼睛也比肩膀高

蓮花所能托起的
不止昨日,不止明天
還有此刻的信念
憂傷滴落時
總有一只手,接住靈魂

生與死
有時被枝干劃清界限
當綠色褪去
花瓣鮮艷如初
才知道,花開一念

陽光與芳香只顧在風中自在
忘記了自己
卻撫平了歲月的皺紋
洗凈了紅塵

畫家自述(王慧斌):
籠鳥系列之涅槃(向八大山人致敬)
155cmx155cm
布面油畫2016
有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八大山人朱耷原皇族后裔,清統(tǒng)治者對前明遺孤必斬草除根,朱耷故隱姓埋名遁入空門避禍,潛心作畫。
他將自己凄慘的人生和對清統(tǒng)治者的憤懣藏在畫中,其風格在魏晉風度的基礎上融入禪意,開一代藝術之先河!

詩評(北京意趣閣):
每創(chuàng)作完一首新詩后,詩人李紅梅總急著問我,這首寫得怎么樣?有進步嗎?
我答: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作品,古今第一名著《紅樓夢》也還缺了后40回。
好不好不重要,一個詩人在一個時間段不太可能產(chǎn)生突變。所處的平臺決定了她的上限,努力拉高了下限。
關鍵是寫了新詩,參與了這個藝術融合、媒體融合的大時代。

無論詩人自身如何唱和,詩歌在今天終究是個孤獨而小眾的藝術門類。它沒有書畫拍場舉牌數(shù)億的喧囂熱烈,也沒有頭部電影數(shù)十億的票房狂歡,更沒有小視頻億萬粉絲的粘連流量。也恰因為如此,能堅持創(chuàng)作十年以上的詩人都比較純粹,多年下來,會有一些精品遺世。
我很看好李紅梅的詩歌創(chuàng)作,她從一開始堅持跨界融合之路,從為張曉蓮頤和園攝影作品配詩的高起點開始起步,以為王慧斌當代藝術系列題詩為代表作,始終與攝影、油畫、電影的頭部資源合作,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她的每一首詩,既豐富了視覺藝術的多個門類,也為自己獲得了千萬起的流量,獲得了與多類藝術家靈感碰撞的機會,是純粹詩歌創(chuàng)作不可比擬的。

回到詩歌創(chuàng)作本身,我勸她把多余的精力寫下一首,而不用糾結(jié)這一首好不好。
歲月沉淀,風水流轉(zhuǎn),回頭再看時,又有新的感悟。
把詩拋到大眾眼中,任人評說,旁觀遠視時體會又不一樣。
總之,保持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關鍵,大平臺、成系列更好。

收藏手記(梅明):
八大山人是我最喜歡的古代畫家,沒有之一。
倒不是因為他畫得有多好,單以畫技論,米芾、倪瓚皆在他之上,他的優(yōu)點,在于他與同時代的畫家完全不同,你可以從看他畫作的第一眼就明白。
說句笑話,中國書畫史可以分作兩部分:八大山人史和非八大山人史。
也就是說,中國畫的傳承固然重要,但創(chuàng)新更重要。

慧斌兄用當代藝術油畫的形式致敬八大山人,著實讓我吃了一驚。仔細一看,卻也天衣無縫,上了七星級酒店,還是老北京炸醬面的味道。
我趕緊利用近水樓臺的優(yōu)勢,趁慧斌兄名氣還沒有大過梵高,以38萬的裸價收藏,懸掛在北京意趣閣的二樓,每日觀賞。

北京有一類爺們特別順應信息時代的潮流,就是侃爺,國貨當自強,國貨更要宣傳嘛!等侃爺們的腰包也像國外收藏家一樣鼓時,這幅畫就該1.38億了。

藝術嘛,既需要真材實料,也需要泡沫橫流!泡沫也是經(jīng)濟規(guī)律的一部分,關鍵是風從哪邊來?誰是最終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