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的回憶
?最近又開始回顧音樂劇,想到音樂劇就順勢想到我們國家自己的戲劇。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浙江人,接觸的戲劇一般就是越劇或者滬劇。其中越劇要更多一些。
小的時候住在鄉(xiāng)下,村與村之間隔得并不遠,有時候只是幾片田的距離。
每年村里都會請越劇團過來搭臺表演,請劇團的錢都是每家每戶捐來的,這還有個記錄,捐的多的還能上紅榜。到時候就貼在戲臺子邊上,走過路過都會討論一番今年是誰在前頭。說是這個東西就和在廟里捐錢一樣的,多的就是會多福氣。家里錢不多也沒關(guān)系,隨意給點湊上一份子就行了。
戲臺的位置也很講究,必定是村里不錯的人家,才有開闊的場地,這樣的活動一天肯定是太少,有時候就是四五天。到時候戲臺邊上的人家家里就是臨時的化妝間和衣帽間,擺滿了戲子們的戲服行當(dāng)。小孩子總是很喜歡往那邊看,那些鳳冠霞帔,蟒袍玉帶,現(xiàn)在看來未免拙劣,卻已經(jīng)足夠鎮(zhèn)住我們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我小時候最愛看他們頭上的釵啊簪啊步搖什么的,珠串的蝴蝶啊,裊裊行來在頭上顫顫巍巍的搖動,美極了。
一個村的盛事卻也是歡迎別村人的。只要你愿意來,都可以到場觀看。不用門票,來得早就有好位置坐,地方遠趕不及的還得自帶板凳。那個時候人擠人熱鬧極了,邊上要是有棵樹的位置好估計也會站上人。
小孩子聽那些咿咿呀呀的自然不得趣,拿上一點錢就可以去邊上的小攤和小伙伴們逛個盡興。有吃的,烤香腸雞蛋糕小零食。有玩的,小飛機寶劍拉緊彈簧后自己跳的小青蛙。等玩累了,就去媽媽或者奶奶外婆懷里,再聽著響聲睡一覺。
演出的劇目會提前寫在一塊黑板上,當(dāng)天公布下午和晚上都演什么,明天又演什么。有些劇分成上下兩場,今天演了上半場,明天就是下半場了?;丶业穆飞?,就可以聊聊今天的戲怎么樣。
那時候的戲臺沒有那些高級的字幕屏,LED燈等等。伴奏的是現(xiàn)場的師傅們,沒有字幕,純粹靠耳朵聽,有些不白話的句子我那會兒也聽不懂。湊到戲臺最邊上就為了看看戲子們的衣服和妝容。臺上最高級的就是干冰霧氣,香飄飄的,仿佛仙境。當(dāng)時覺得神奇極了。表現(xiàn)場景轉(zhuǎn)場的時候是有布景,慢慢往上拉,就顯示出下一張布景來了。
現(xiàn)在想來,還是很樸素很美好的回憶。越劇的劇情一般也都是些小格局,情情愛愛的,冤冤相報,有喜有悲?,F(xiàn)在看來有點俗套,但經(jīng)典曲目的魅力就在于,明知道接下來的發(fā)展還是會看完。
以前的人看戲,是農(nóng)閑時的一點娛樂。時代再如何發(fā)展,人的底子總還是一樣的。受了冤屈總想伸張,有情人當(dāng)然祝愿相守。如果結(jié)果并不好,就是滿場的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