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榮米周期分化:行業(yè)亂紀元,vivo恒紀元
摘要部分:像vivo一樣以底層價值觀驅動,穿越牛熊周期,自主把控命運的遙控器,拿捏增長和領先的主動權,而不是隨波逐流,把漲跌交由外部的所謂時運和形勢定奪,在當下存量為主的手機市場,是每一個廠商必須求解的共同命題。

周期下行之痛,如同鐵拳迎面。
在增長的“恒紀元”里,行業(yè)頭部玩家皆可輕松躺贏,甚至僅靠賭性入場,也能幸運險勝;“震蕩”的亂紀元來臨后,風口紅利不再,行業(yè)不可避免走向分化,強者逆勢突圍,弱者折戟沉沙。
正在下行震蕩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便是如此。
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雙位數同比下滑,時隔十年,大盤再度回落至3億之下。
行業(yè)高度內卷,各大廠商努力突圍:vivo沖高戰(zhàn)役成果初現,子品牌iQOO銷量同比增長近三成;小米步子邁得最大,試圖通過造車尋找第二曲線;OPPO在自研芯片上越走越遠;榮耀獨立之后,也交出了逆勢反彈的成績單。
內卷之下,Top玩家位次重排有起有伏,行業(yè)格局已經從“華米OV”變換為了“VO榮米”。
但在變化中也有不變,比如vivo領先,已經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常態(tài)——2021年、2022年,連續(xù)蟬聯(lián)出貨量冠軍,同時連續(xù)五年份額領先。
風口之上,水大魚大,交出好成績單不難;但下行周期,魚龍分野,持續(xù)保持領先性不易。
而從VO榮米的新格局,以及vivo領先的新常態(tài)里,可以找到中國手機廠商,打破內卷,突圍而上的共性方法論。
VO榮米新格局,vivo領先新常態(tài)
短期震蕩,長期看好,VO榮米成新常態(tài)
2022年,無論是IDC報告——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3.2%,還是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銷量同比下降14%,都映照了同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紅利不再,2022年創(chuàng)下十年以來最大降幅。
而在短期震蕩下行、全域增量不再的“亂紀元”周期里,中國智能手機行業(yè)的新格局已經徹底重塑。
過去三年,中國手機市場最大的“變量”是華為——外部歷劫后,從2020年的出貨量第一,再到退出主要市場。
而最大的“恒量”則是vivo,盡管在具體份額上,因為統(tǒng)計口徑不一,不同機構的報告略有差異,但共同結論都是,vivo穩(wěn)如磐石,蟬聯(lián)奪冠,成為手機行業(yè)里的新常態(tài)。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22年,vivo以19.2%的市場份額保持住了中國市場的銷量冠軍;IDC的報告則顯示,“線上線下的合理布局,使得2022年vivo國內市場份額保持第一”,與此同時,子品牌iQOO全年同比增長26.9%,助力vivo線上突圍。
而其身段領先的關鍵原因之一,則是其通過“供給側改革”,抓住了“高端化”的賽末點。
在震蕩下行的大盤里,包括折疊屏在內的高端手機,依然在倔強上行,唯有成功破局高端市場,才能打破內卷、突圍而上。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2年手機整體平均銷售價格(ASP)年同比增長5%,其中,三季度高端手機(600美元及以上)整體份額達22.4%,同比增長1.9%,環(huán)比增長2.3%,是唯一雙維正向增長的價格段。
從市場表現來看,作為高端機代表之一的折疊屏手機,成為了高增長的扛鼎者。根據 IDC 數據,2022 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全年共出貨 330 萬臺,同比增長 118%,增速高于預期。
分析用戶購機心態(tài),也能得出相同結論。存量時代,用戶的主要換機驅動力是體驗的全面升級和優(yōu)化;過去兩三年,手機大盤的震蕩下行,就是因為手機整體創(chuàng)新乏力,致?lián)Q機動力不足,中國手機黨的平均換機周期,從18個月,延長到了三四十個月。
因此,能否拿捏住高端化機會,決定了手機廠商的當下成績和未來命運,得之則成,失之則敗。
對于這一趨勢,vivo早就了然于胸。
vivo創(chuàng)始人沈煒斷定,vivo的戰(zhàn)略機會在品牌的高端突破上,只有借助持續(xù)有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能力布局和偉大產品實現,推動品牌高端化的穩(wěn)步突破,vivo才可能實現質變的增效。
2022年,作為vivo的“高端突破之年”,高端布局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品牌“里程碑式”跨越。
以折疊屏手機為例,2022年,vivo以X Fold折疊屏為刀,切開高端市場,同年10月,vivo在折疊屏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三(17.6%),也以此打開7000元以上高端市場,拿下了7.84%的份額。
在更寬泛的高端手機賽道里,2022年Q2,vivo在3500元以上高端市場份額13%,僅次于蘋果排名第二,同比份額擴大了一倍,成為了安卓高端市場的扛鼎者。
成功突圍高端市場,無疑提升了vivo“銷冠”的含金量。也正是基于vivo等玩家的入局,IDC數據顯示,2022年Q4,蘋果的份額從2021年Q3的77%縮水到67.5%,安卓的份額則漲至32.5%。
無論是在出貨量連續(xù)奪冠,還是高端化的成功突圍,在動蕩下行的“亂紀元”里,vivo構建了持續(xù)領先的“恒紀元”——讓身位領先成為一種穿越周期的常態(tài),而非隨波逐流的短暫榮光。
供給側升級,務實務遠并重,vivo破卷密碼
手機大盤凌冬,vivo為何回春?
在周期更迭的商業(yè)世界里——春天過于樂觀是常態(tài),篤信連豬都能飛上風口;冬天維持樂觀很罕見,以為冰封之后再無生機。
其實,經歷2022年的慘烈下行之后,手機市場止跌回升的信號已經若隱若現。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今年1月國內手機銷量相較去年12月增長超過40%。機構的分析師們認為,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在2023年會錄得低個位數增長。
相比之下,IDC略顯保守,但長期樂觀的基調較為一致——預測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23年出貨量同比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來上行反彈。
vivo就是手機市場上的堅定看多者。
在《埋頭種因,基業(yè)長青》的演講中,沈煒的判斷是,未來三五年形勢嚴峻,仍有諸多挑戰(zhàn)。但從長期來看,手機行業(yè)“長坡厚雪”,下一個十年的畫卷已徐徐展開,“還有無限空間”。
也正是基于對未來的堅定看多,一方面,當手機行業(yè)的其他玩家們,在手機主賽道之外尋找二三增長新曲線,三心二意跟風布局造車等新賽道時,或者對中國手機市場沒信心主攻海外時,或者裁員收縮蟄伏過冬時,vivo卻相當“淡定”和“專注”,力出一孔,專注手機,向內破局,而非四處跟風,盲目鋪攤子。
另一方面,基于長期樂觀,vivo可以沉下心來,做“難而正確的事兒”,堅持硬核底層創(chuàng)新,持續(xù)重倉長賽道,以當下的高投入,去換取未來的高回報。
在設計、影像、系統(tǒng)、性能(游戲等)等重點賽道上,vivo的策略是“領先”而非“對齊”或者“跟隨”——從索尼的IMX 598傳感器到VCS IMX866傳感器,vivo都深度參與其中,vivo自研的V1/V1+和V2 ISP圖像處理芯片、與高通、聯(lián)發(fā)科合作的SoC(主芯片)等,也是vivo硬核創(chuàng)新的主要陣點。

而在大盤下行的2022年,vivo也并沒有收縮研發(fā)戰(zhàn)線,芯片團隊規(guī)模擴大十倍,OS產品團隊規(guī)模也有約3000人,影像研發(fā)人員也超過了1000人。
這源于沈煒的底層認知——降本不是簡單的縮減投入,“踐行增效降本,增效是目的,降本是結果,能力提升是關鍵”,布局長賽道,能帶來長期競爭力的提升,就值得重倉投入。
復盤vivo高端化的階段性勝利,其實也依賴于vivo上述四個長賽道的技術質變,實現耦合式的全維創(chuàng)新,而非單點突破,再把階段性成果應用落地,才能產出“面面俱強,綜合表現最優(yōu)”的硬核產品。
不過,深入技術無人區(qū),持續(xù)突破新邊界時,前無先例可循,容易走偏漂移。
這樣的案例并不罕見,比如不差錢的Meat,過去一年,百億美金押注元宇宙,但因為應用場景偏離了大眾主流需求,導致其元宇宙項目,少有人用,沒有人氣,淪為“人跡罕至”的“空城”。
vivo如何始終保持正確航向不偏移?答案是“體驗閉環(huán)”與“商業(yè)閉環(huán)”并重——“始終以用戶視角的體驗閉環(huán)作為創(chuàng)新方向的判斷標準,要以商業(yè)閉環(huán)來控制產品的邊界”。
用戶導向和商業(yè)閉環(huán),是深接地氣的務實;技術創(chuàng)新,則是星辰大海的務遠。
兩者相輔相成,務實是務遠的底氣,務遠是務實的目標。
具體而言,唯有用戶買賬,業(yè)績增長,現金流充沛,才能拿出充足預算押注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成功又能反哺產品升級,提升用戶體驗,實現降本增效。
以此為尺,才能讓vivo的沖高創(chuàng)新之路,延續(xù)在正確的航線航向上,避免陷入我行我素的技術自嗨。
比如,vivo布局的技術重點,是從用戶的核心場景出發(fā),而技術成果,都會與核心用戶的Top場景做匹配,研以致用。
如沈煒所言,“用戶導向的偉大產品是高端突破的路徑,前瞻布局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偉大產品的基石”。
vivo的定力、耐力和心力
本分為先,每一次的周期歷劫,既是升級質變的契機,也是行業(yè)分化的漏斗——要么躍上龍門,要么遁入煙塵。
過去二十年風云變幻的手機行業(yè)也是如此——功能機時代的霸主諾基亞,被智能手機的時代洪流無情拋棄;中國第一家智能手機品牌魅族,賣身于吉利汽車自救求生;樂視手機等跨界追風的玩家早已落敗出局。
而決定一個公司能否跑得通繼而跑得遠、持續(xù)穿越牛熊周期,取決于三大因素:表層是有競爭力的產品、技術和商業(yè)模式,后端是一個高效互利的組織體系和供應鏈網絡,而底層則是企業(yè)文化和價值觀。
vivo在商業(yè)上的成功,恰恰在于其不局限于“在商言商”。在商言商善的本質,是結果導向和數據導向,大概率會走向“唯利是圖”,導致初心的偏移和扭曲。
vivo本質上是一家價值觀驅動的公司——持續(xù)穿越周期,靠得是用戶導向、不被數字心魔蠱惑的定力,本分專注埋因為果的心力,知行合一錨定長期主義的耐力。
以用戶為導向,是vivo布局四大長賽道的起點——高端用戶在拍照、辦公、游戲等多個維度,對手機都有著極致要求,而錨定這一市場的最大公約數,自然是面面俱強,不留短板。
以用戶為導向,意味著不盲目求成,比如在折疊屏手機的布局上,入局較晚的vivo和尚未上線產品的蘋果,都曾被戴上“遲鈍”、“滯后”的帽子。
早期折疊屏手機技術不成熟,屏幕折痕、鉸鏈松動、APP應用不適配等槽點層出不窮,而vivo產品的底線是追求極致體驗,為用戶創(chuàng)造驚喜,最終,vivo折疊屏手機后發(fā)先至,完成了反超。

vivo用戶導向的定力,也是對其“本分”價值觀的映照。
在vivo的發(fā)展史中,看起來不時髦不性感的“本分”,是從一而終的底層價值觀,無論是2014年的沈煒媒體對談,還是沈煒今年年初的內部演講,“本分”都是核心主題。
在內部,“本分”這一底層商業(yè)信仰,為vivo旗下兩萬名員工勾畫了行動標尺,比如在疫情期間,vivo主動為用戶統(tǒng)一延長保修期90天;比如常態(tài)化的“vivo服務日”,每年舉辦千余場,讓用戶無需走遠,便可享受免費貼膜、清潔除塵等服務;
這些舉措,無疑增加了vivo的短期成本,但卻讓用戶受益,也在細水長流的提升vivo品牌的好感度。
本分不止針對用戶和員工,在內外利益分配機制上,也能體現“本分”。
vivo直接相關的利益主體有四個,內部員工、外部股東,上游供應商、下游渠道商。
關于上述角色孰輕孰重,業(yè)界爭論不已,比如華爾街投行認定“股東第一”,而馬云則有個著名的論斷——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但沈煒的看法不一樣,他認為上述四個主體都很重要,“任何一個人不開心,我們企業(yè)都健康長久不了,我的任務就是他們都開心”。
為何上述主體都很重要?因為用戶使用手機的全周期體驗,以及大眾對品牌的整體感知,其實是上下游環(huán)節(jié)的所有變量共同決定的,比如一線渠道,就是vivo的門面擔當。
而vivo利他為先的本分哲學,可以聯(lián)動上下游,輸出最優(yōu)產品和最佳體驗,vivo的品牌力才能不留死角,持續(xù)提升,產業(yè)鏈上下游實現共贏。
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用KPI數據驅動最為簡單易行,但“務虛”的價值觀驅動,卻看似不好落地,vivo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長期踐行?
沈煒認為,“長期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要成為每個人的思維慣性?!?/p>
本分的價值觀,滲透到每一個細節(jié)中,比如在發(fā)展指標設定上,vivo非??粗卦鲩L質量和健康指標,把現金流創(chuàng)造和健康作為經營的第一要務,而不是被短暫的數據心魔蠱惑 ,“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持久戰(zhàn),打的是現金儲備和盈利能力,現金流是企業(yè)生命的活水”。
唯有保持充沛現金流,才可以重金投資研發(fā),去遙望技術創(chuàng)新的星辰大海,去滿足用戶的極限需求,去呼應“本分”的價值觀。
每個企業(yè)都有一個“基業(yè)長青”的夢想,管理學大師詹姆斯·柯林斯認為,基業(yè)長青的偉大企業(yè)堅守的核心理念,好比自然界的遺傳密碼,歷經外部突變時,核心理念也保持不變。
從某種程度上說,堅守本分的心力,用戶導向的定力,知行合一的耐力,共同構成了vivo的“遺傳密碼”——無論大盤是逆風還是順風,都能支撐vivo超越周期,構建“持續(xù)領先”的“恒紀元”。
像vivo一樣以底層價值觀驅動,穿越牛熊周期,自主把控命運的遙控器,拿捏增長和領先的主動權,而不是隨波逐流,把漲跌交由外部的所謂時運和形勢定奪,在當下存量為主的手機市場,是每一個廠商必須求解的共同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