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心猿意馬
定心真言
?????? 孫悟空的修行之路從剪滅“眼耳鼻舌身意”六賊開始,但這只是理論,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人是一刻也離不開,也就是說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從誕生開始直至死亡,貫穿整個生命活動,從未停歇。
?????? 六根六塵,演化出萬丈紅塵,一顆心在其間跳來跳去,正如書中孫悟空一個不開心跳開唐僧,就能去龍宮吃酒。而對此,就需要“定”。
?????? 當初菩薩領(lǐng)了佛祖法旨,從西天前往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一路上收了沙僧八戒,這里還特意囑咐他們兩個以后不可再吃人,要守戒;唯獨悟空這里,他只動了一個念頭,菩薩就同意了。
?????? 可守戒容易,定心難;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一個心念不知道就轉(zhuǎn)到哪門子犄角旮旯了。前一刻還想著買菜做飯,下一刻可能就股票海外遛狗不知道飄到哪個爪洼群島。
?????? 菩薩給了唐僧一個金箍,傳了他“定心真言”。而不是在最開始就直接給孫悟空套上,或者直接給唐僧。
?????? 剪滅六賊,是走上了路;然而六賊易滅,心難定;唯有定心,方是真修行。
?
乾龍變坤馬
?????? 取經(jīng)隊伍明明總共五個人,為什么說來說去是師徒四人呢?
?????? 因為白龍馬,其實不算是佛門中人,只能是佛門中“龍”,后來升為八部天龍,也是護教的神龍。
?????? 為何?因為戒律。
?????? 沙僧和八戒,都被菩薩“摩頂受戒”;悟空是“心”,西行主要是為了修心,簡單說他的戒律就是緊箍咒;但白龍馬沒有受戒,也沒有法名,他自始至終就是一條龍。
?????? 這條龍,是從天上救下來,當初他犯了天條要被刮。
?????? 易經(jīng)中的乾卦,就是以龍為喻。且看上三爻: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
?????? 簡單翻譯下:九四時,龍或者能躍進深淵,沒有災難,意思是可因勢利導隨機變化;九五時,飛龍在天,利于覲見大人物,喻最為強盛之時,可大有作為;上九,升到極限,會有災禍。
?????? 小白龍就屬于上九爻,亢龍有悔,這個階段。明明西海龍王敖閏之子,貴不可言,卻燒毀明珠犯了天條。
??????? 而易經(jīng)中的坤卦:元,亨,利牝馬之貞。因此一般以“坤馬”指代易經(jīng)中的坤卦。
?????? 當乾卦上三爻的“龍”變?yōu)椤榜R”,“乾”變“坤”,便是泰卦:小往大來,吉亨。卦象為,小人退卻,君子前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天地交而萬物通泰。
?????? 意馬收韁,代表了取經(jīng)人的意志。
?????? 剪滅六賊,定了心猿,做好內(nèi)外一切準備,下一步就是堅持下去,堅定地走下去;唐僧需要白馬,而取經(jīng)需要意志。
??????? 這個“意馬收韁”,與前文“心猿歸正”,遙相呼應。意既是意志,也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那個“意”,意源自心,如果不先理清楚“心”,也收不了“意”。
?????? 所以必須先收孫悟空,才能有白龍馬。
?
俯仰天地間
?????? 《禮記·中庸》中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用儒家這句話來形容取經(jīng)求法,出人意料地貼切。
?????? “篤”,愿意是馬行走緩慢,后來延申為:忠實,一心一意,厚實。
??????? 西行一路上,鬧多很多次矛盾,師徒也曾走到散伙的邊緣,可無論發(fā)生什么事,白龍馬從來都是不離不棄。
?????? 可以說,白龍馬是比唐僧去西天的心,還要堅定的一個存在。
?????? 同時,白龍馬也是存在感最弱的一個角色。都說沙僧臺詞少,可誰見過白龍馬說過話。唯一一次也是在孫悟空出走,沙僧八戒被抓的情況下。
?????? 根據(jù)《大唐西域記》,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在出離唐朝地界后,在沙漠中迷失路徑,斷絕水源,幾乎喪命,幸虧所騎老馬識的路途,將他帶到沙漠中水源之地,這才拯救了他的性命,也拯救了取經(jīng)事業(yè)。
?????? 西游記作者,拿白馬來寓意取經(jīng)人堅韌不拔之意志,化用易經(jīng)寫的非常巧妙,心猿意馬從佛家到儒家,一筆寫透,渾然天成,絲毫沒有牽強附會的痕跡。
?????? 一匹小小的白龍馬,在此是取經(jīng)人的意志,也是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能在中國扎根發(fā)展的緣由。
?????? 取經(jīng)所折射出的是中國人求真求實奮發(fā)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是相信存在囊括宇宙萬物運行規(guī)律的必然大法則的自然信仰,是心懷天下以拯救蒼生為己任的勇于擔當?shù)呢熑胃小?/p>
?????? 這也是我國傳承千百年的儒家精神。
?????? 心有天地,亦有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