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是韓國的嗎?
關于韓國的歷史,總能在網(wǎng)絡上聽到一些跌破大家常識認知的言論。比如"九尾狐是韓國的","蚩尤是韓國的祖先","長江以北都是韓國的"這樣的一些暴論。 我初聽到這樣的言論是覺得不可思議的,我覺得是不是某些國人故意炮制一些危言聳聽的話,故意說成是韓國人說的,以騙取流量。就像當年"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這樣的假新聞。 后來我了解了一下,這些言論還真不是中國人在反串黑,還真的是源于韓國人的說法。 這些言論基本上出自《揆園史話》和《桓檀古跡》這兩本書,后一本據(jù)說是1912年由韓國太白教徒所著作的。我們在網(wǎng)上能找到的所有關于韓國歷史的暴論基本都源出于這兩本書。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某些言論超出自己的常識范圍,就盲目否定。因此我決定親自去閱讀一下這兩本書,看看原文到底是怎么說的,再去判定究竟誰對誰錯。不然,對韓國人是不公平的。 直接說結論,這是一本偽書。這個不難判定。原書是用淺近的文言文所書寫的。說實話,作者的文言文水平不錯,比同時代新舊交替時代的民國大濕們寫的偽文言文水平要高。但是呢,也許因為是韓國人寫的,其中大量的夾雜有近代才出現(xiàn)的由西方傳入的詞匯,讓人非常的出戲,明顯的感覺到這不是一本古代著作,而是近代人制造的偽作。 相對比一下,《揆園史話》文筆比較粗俗,顯然是初稿。而《桓檀古記》的內容大致延襲自《揆園史話》,增加了更多的細節(jié)。文筆也比前一部優(yōu)美了許多,能感受出作者的用心制作。 《桓檀古記》這本書在體例上拋棄了中國傳統(tǒng)史書紀傳體的寫法。而有點模仿《圣經》的意思,采用了由不同的作者寫不同的記,每個記論述某一時代的寫法。使得他看起來不像本史書,而更類似于宗教典籍。 全書分為三圣記,神世歷代記,檀君世記,北扶余記,迦葉原記,太白逸史六大部分。分別補充了桓因,桓雄,檀君王儉,北扶余國,東扶余國,高句麗,渤海國,王氏高麗的歷史。 在這本宗教典籍里,原本在韓國民間傳說中的民族起源"桓因,桓雄,桓儉"三代仙人,被擴充成了三大王朝,每個王朝有十幾到二十代君主構成。作者還貼心的詳細編造了三大王朝每一位君主的姓名,出生地,在位時間和大事年表,甚至還詳細編造了其下屬的幾十個藩國的名字和地點。 為了增加他寫的書籍的可信度,作者貼心的把他編的三大王朝的歷史和中國的歷史相有機結合。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史書上熟悉的名字,比如炎帝,黃帝,盤古,堯舜禹,蚩尤也同樣出現(xiàn)在這本史書中。 但是是以一種失敗者的面目出現(xiàn),這些中國歷史人物要么成了臣服于韓民族的先祖桓雄天王的手下敗將,比如炎帝黃帝。有些直接成了韓民族的祖先本身,比如盤古被改成了盤固可汗,蚩尤被改成了蚩尤天王,直接變成了桓雄的后代了。 然后你還能意外的發(fā)現(xiàn),這部分偽史編的很巧妙,他不會和中國史書產生太大的沖突,他總是挑你史書沒有記錄,或者記載不詳細的地方編造,令你即使反駁也不太好拿出史料反駁。 比如在他的論述里,蚩尤是桓雄的后代,是韓國人的祖宗。蚩尤天王擊敗了炎帝和黃帝【這是在魔改涿鹿之戰(zhàn)和阪泉之戰(zhàn)】,黃帝向韓國稱臣,而韓國則又派遣倉頡向黃帝傳授了文字的知識【魔改倉頡造字】。粗看,每句話都有點依據(jù),細看,每句話都在歪曲歷史,不對味。 以上三代之前的事情,記載不詳細,他可以隨便自由發(fā)揮,胡編亂造也不會產生太大矛盾??墒堑搅饲貪h商周,也就是對應于韓國歷史的箕子朝鮮,魏滿朝鮮,漢四郡。這部分的記載是詳實可靠的,內容非常非常多,不僅是中國史書里很詳細,韓國史書甚至更詳細,有兩部《箕子外紀》,《箕子實錄》專門記載。這部分怎么瞎編呢? 唉,也有辦法。什么辦法呢,即替換名稱,給箕子朝鮮打馬賽克。模糊化箕子朝鮮。在這本桓檀古記里,箕子朝鮮不再叫做箕子朝鮮了,而是改名叫做番韓。顧名思義,就是講中原的箕子是番人,是野蠻民族,他是從屬于大韓桓雄天王的番人,是桓雄之臣。當你質疑他為什么刪除箕子朝鮮,否認歷史事實的時候,他可以講,我明明記載了,番韓就是箕子朝鮮阿,你自己眼瞎沒看到怪誰。當你講為什么瞎編說箕子從屬于桓雄時,他大可以講,沒有任何一本史書講箕子不從屬于桓雄阿,你有什么證據(jù)講我瞎編呢? 所以個人認為這實在是很搞的,也是這本偽史編造的高明的地方。 現(xiàn)代的韓國歷史教科書也吸取了桓檀古記的做法。對箕子進行模糊化處理。一談其箕子,就稱其為古朝鮮,說古朝鮮實行八條之教。我們知道八條之教是箕子推行的政策,因此我們可以明確知道,韓國教科書里所謂的古朝鮮,其實就是指箕子朝鮮,但他就是絕口不肯提箕子兩個字。你要說他刪除歷史,不提箕子吧,他好像也提了。你說他提了吧,他好像又沒提。這就是模糊化的好處。 另外一個模糊化的地方,在于對衛(wèi)滿朝鮮的描述。在書里是這樣描述的,他說"
丁未,漢惠時,燕酋衛(wèi)滿竊居西鄙一隅,番韓準為戰(zhàn)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衛(wèi)滿稱為燕酋,只提衛(wèi)滿占據(jù)了西方的一個角落。但是絕口不提這個角落到底是朝鮮半島的一個角落,還是整個東亞的一個角落。這種模糊化描述,給人造成一種好像衛(wèi)滿只占據(jù)了韓國的一個角落,剩下的中國北方的所有區(qū)域仍然是韓國的一種錯覺。但是你細品,他其實也沒有明說。你如果被他的語言誤導而理解錯,那是你自己的責任,"絕非是他在瞎編"。 然后關于漢四郡的問題,這本書直接一筆帶過,不仔細看根本找不到。 關于東扶余,北扶余。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兩個國家,可是關于他們的記載很少。不僅中國少,韓國也少。于是桓檀古跡就開始放心大膽的對這兩個國家的歷史進行大規(guī)模的填充編造。 關于扶余,歷史上是有爭議的,中國一直在說扶余和韓國沒關系。這一點,我認為是不對的,畢竟扶余移民有大量移居新羅的歷史記錄,強行否認他和韓國的歷史關系呢,是不科學的。 但是呢,韓國要證明扶余和他們的關系,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關于扶余的歷史記錄太少了,根本沒有一條有效的證據(jù)鏈去證明這個事情。于是在這本書里就開始胡編填充史料,史料沒有可以自己編。在這本書里,扶余君主也開始自稱檀君了。這種在正史里是完全沒有記載的。 。。。。 跑題了,跑題了。最后說回九尾狐的問題。關于九尾狐,這個其實出自于《桓檀古跡》的三圣記中,大體的意思是韓國人的祖先蚩尤天王命人營造青丘之國。青丘之山出自山海經記載,是生長有大量的九尾狐的山。韓國人具此講,九尾狐是他們發(fā)明的,他們是九尾狐民族。 這個說法,乍一看是離了個大譜。但是你要仔細分析一下呢,這個說法是邏輯自洽的,不可證偽的。他可不是亂打,他是有備而來。甚至于說,你能到的反駁,作者估計也提前想過,他預判了我們的預判。 他的邏輯教條是這個樣子。 首先,第一條青丘國具體位置不明,有可能在山東,唯一已知特點是青丘國盛產九尾狐。 第二,那么同樣盛產九尾狐的是哪里呢,唉,是有蘇氏,有蘇氏是誰呢?沒錯,就是竹書紀年里誕生了蘇妲己的那個部落。這個部落他崇拜九尾狐。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有蘇氏是青丘國的居民遷移而來的呢? 第三,那么這個有蘇氏在哪里呢,他位于河北。在商周之交同樣位于河北的氏族還有誰呢?貊族。即詩經大雅里面提到的"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
"的貊族。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有蘇氏他就是貊族來的呢? 第四, 那么這個貊族是誰呢?沒錯,高句麗王國的主體民族就是貊族。中國的二十四史的東夷傳明確記載高句麗人是扶余別種,扶余人都是貊類,而高句麗稱小水貊。 第五,那么高句麗是誰呢?高句麗是韓國的。 到此,這個邏輯鏈條就形成了,由青丘到有蘇氏,有蘇氏到貊人,貊人到高句麗,高句麗到韓國。恍惚間勾勒出來一副韓民族從山東半島被漢人迫害一路逃亡到朝鮮半島的慘狀。作為陰謀論,這是一個很好的陰謀論。但作為證據(jù),他的證據(jù)鏈條每一環(huán)都是松的。 我們明白了這個邏輯鏈條,其實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么離譜的結論,韓國人能深信不疑。 。。。 ps:桓檀古記和揆園史話均屬于"在野史學"。用通俗的話講,屬于民科史學,不代表韓國官方的看法。但是其在民間的流行程度,導致其輸出的觀點會對大家造成很大的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