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師命令小學生親口吃掉自己養(yǎng)了半年的寵物魚...

日本愛媛縣的一所小學進行了一次“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內容是:在學校養(yǎng)殖“偏口魚”的體驗課程。學生們面對從小魚苗一點點養(yǎng)大的魚會吃得下去嗎?
日本瀨戶內海以南的愛媛縣,是日本養(yǎng)殖偏口魚的大縣。就在愛媛縣內,這個偏口魚出產(chǎn)量最大的三瓶市內的一所小學,對學生進行了一次頗為震撼又非常殘忍的“生命教育”。
圍繞這個問題全班同學圍繞著:“等它們長大之后怎么處理?”展開了第一次的討論。根據(jù)預先做的調查,其結果是:11人支持吃掉、21人堅持不吃、不知道怎么辦的有10個人。在這其中多半學生的想法是:“還是把它們送還大海比較好吧。”
支持吃掉它們的學生:
“我們支持等到最后天那的時候,吃掉這些魚。因此我們最關心的是一個怎么樣的吃法,而我們考慮有3種,1是做生魚片?2是炸?3是烤

而且怎么做“生魚片”的方法、材料、道具、操作方法全部都很詳細的寫了出來。

當支持吃掉的人說明完以后,他們又再一次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支持吃掉它們的人數(shù)從11人變成了19人…果然在“吃”面前所謂的“同情心”是一文不值??!


支持吃掉它們的學生還是有一些比較理想的!她們說之所以支持吃掉它們,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是養(yǎng)殖的,如果送回大海的話,會無法適應環(huán)境就那么死掉了。與其像是“做善事”一樣把它們送回大海,還不如我們吃掉好了。
堅持不吃的學生稱:有必要把它們送回大海。這樣能給在大海里偏口魚的總數(shù)做貢獻。
不知道怎么辦的學生更是搞笑,她們稱其吃掉或者送回大海,還不如賣了!又能靠這個賺到錢。(怎么感覺這個殘忍教育一點都不殘酷?。。?/p>
那么,班主任的意見是什么呢?(這里我副站長我說個題外話,以日本人的教育與文化去看,班主任的一句話可能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最終的結果)以下是他的原話:其實我覺得是吃掉。

就這樣,一學期過去了,魚也在慢慢長大,臨近下決心的那天,各種意見的交錯之中,學生們迎來了新的學年。

該來的還是會來,躲也躲不過,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最終審判也到來了!首先我們來看看結果,支持吃掉的學生35人,堅持不吃的9人。

雙方提問的環(huán)節(jié):

堅持不吃問:把自己養(yǎng)大的魚吃掉不會心有不安嗎?

支持吃掉答:如果你不吃把它放回大海,要是被其他大魚吃掉,你心里就會好受了?

堅持不吃的意見:把它們送去水族館,會比較好的吧。
這時候日本養(yǎng)殖振興會的工作發(fā)話了,說到我們印象中的水族館其實并不是這樣美好的。水族館每天其實也有大量的魚死掉,這是現(xiàn)實。

進行到這里,支持吃掉的學生上升到41人,堅持不吃的還有3個人。

但結果已經(jīng)很明顯了,學生們養(yǎng)了半年的“寵物魚”將會成為自己的盤中餐。
在下定決心之后,學生們都來到魚缸前跟它們告別

就在第二天迎來了最終的結局,那就是吃掉這些魚。

這次操刀料理的是之前養(yǎng)殖振興會的工作人員?!昂玫?,大家請先閉上眼睛、雙手合十。請好好的跟他們告別,懷著感激的心,我要開始處理殺掉他們了。

當菜刀切入魚的瞬間鮮血四溢,有的學生被嚇到捂住了眼睛。學生們全神貫注的,心情又非常復雜的看著料理人的操作。


養(yǎng)殖振興會的工作人員:“大家覺得魚的生命都去到哪里了?”
學生們:“在我們的身體里?!?/p>
“是的,在自己的身體里,也在你們的心里。”
“你們要明白的是生命的重量?!?/p>
“有些生命一定都是有意義的,同時我們還是要明白的是,我們日常是要吃東西,靠著吸收能量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命?!?/p>
“這一點請不要忘記。”

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生命是建立在無數(shù)的生命之上,人生要不忘感激之心。
“這堂課讓學生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重量?!?/p>
通過這半年的時間和體驗,讓學生們早早就意識到了生命的重量和生存的意義。相伴的意義并不僅是記憶而已,它以各種形式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有些東西,越過困難,才能看得更明白。整個教學的過程也不是給學生們灌輸單一的觀點或者結論,這也讓這些學生們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和觀點的交換與碰撞的做事方式。
所有觀點都值得被尊重,最后的結果也欣然接受。這就是生命,很溫情卻又殘酷。忽然想起來他們吃飯前那的句:“我開動了。”言語之中,充滿了對生命的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