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仨文物:鐵槍寺遺址,王太師畫像碑記,大劉營遺址
五黃六月,小麥?zhǔn)斋@時節(jié),瑞視覺參加河南省滑縣攝影家協(xié)會舉辦的“又是一個豐收年”麥?zhǔn)詹娠L(fēng)創(chuàng)作活動,天氣原因來到了白道口鎮(zhèn)的鐵槍寺。

鐵槍寺,位于滑縣老城東北方約30里處的白道口鎮(zhèn)大劉營村東約100米處(不少資料說是位于“趙呼村北”,其實這里距離后趙湖村差不多有一公里)的一個高出地面三四米的土崗上。

鐵槍寺,本為始建于盛唐永昌元年的“明月寺”,后來五代后梁宣義軍節(jié)度使王彥章曾屯兵于此,且死后有石刻畫像供奉于此,民間俗稱此寺為“鐵槍寺”。

王彥章為五代時期后梁名將,因擅使鐵槍,人稱“王鐵槍”,曾任滑州節(jié)度使,后以身殉國。
歐陽修兩次在滑州任職,十分留意王彥章的事跡,飽含著激情寫下了散文名篇《王太師畫像記》,還在撰寫《新五代史》時專門為王彥章等忠貞死節(jié)之士立傳,補充糾正了《舊五代史》的疏漏和錯誤。
歐陽修第二次來滑州任通判期間,對寺廟和已經(jīng)磨滅不清的王彥章畫像加以重修,保證古跡完好、畫像不失真。

其實,“鐵槍寺”不僅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鐵槍寺遺址”,這里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太師畫像碑記”,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劉營遺址”。

王太師畫像碑記,《滑朔金石目》曾著錄,宋歐陽修撰文于北宋慶歷二年,學(xué)體措書,主要記述王彥章事跡。
原石毀于明正德年間,此碑是明代隆慶四年重刻。碑文補充并糾正了《舊五代史》中關(guān)于王彥章事跡的記述。
1980年,滑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重點保護范圍:以碑刻為基點,向四面各開20米為重點保護范圍。
建設(shè)控制地帶:以重點保護范圍邊緣線為準(zhǔn)線,再向外擴30米,為建設(shè)控制地帶。

鐵槍寺內(nèi)供奉的,是民間廟宇里大致差不多的各路神仙,是一些百姓的精神寄托。

鐵槍寺內(nèi),有很多的功德碑,對各界愛心人士保護遺址的善舉勒石以銘。

1987年公布的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劉營遺址”分為兩處,鐵槍寺所在地為前遺址,上圖為前遺址東北約200米處的后遺址。
資料顯示:
前遺址北高南低,面積約3萬平方米,出土文物為陶器,顏色多為灰、黑兩種,也有少量紅陶,系龍山、商、周文化遺物。
后遺址也是北高南低,北部高出地面約4.米,東西寬約83米,南北長125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從出土文物看,后遺址不及前遺址豐富,已經(jīng)采集到的有龍山、西周、春秋乃至漢代的陶片。

鐵槍寺、大劉營遺址所在的大劉營村,北面不遠(yuǎn)處就是金堤河與明天通車的濟鄭高鐵河南段。

大劉營村東口的牌子,赫然上書“大留營”。
大劉營怎么成了大劉營,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