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陣法術士面臨的困境和展望一下
親愛的博士:
您好。
正值模組餅發(fā)布之際。模組評論區(qū)已然淪為情緒輸出主要陣線(其實也不錯,反正餅夠多,聊天室轉移的很快,只要不影響大多數(shù)玩家的心情,適當?shù)姆艂€宣泄情緒的點,也不錯——至少讓明日方舟設計師挨罵比看著一堆人辱角色要好得多。(笑))。
有時候總覺得我和大部分人腦回路差異過大——嘛,隨便。
我反正不覺得互聯(lián)網上叫的最大聲的那些人,人數(shù)就一定多——反正互聯(lián)網是越來越抽象了——現(xiàn)在隱約能夠感受到以前的那些老人,看到路邊那些花花綠綠的殺馬特是什么感覺了。哈。
言歸正傳。
陣法術士。
這是一個在術士界也廣受非議的模組。
嗯,之前我提到過一個觀點。
就是說,法傷,真群攻,這兩個特性如果聚集在一個干員身上,那這個干員(或者模組)的強度就不會很高。
為什么呢?
因為法傷是高貴的,真群攻也是高貴的,出于數(shù)值平衡的目的,通常擁有以上兩個特性的干員的屬性(特指攻擊力和攻擊間隔,或者兩者的商)會比較保守。
因此,這名干員的輸出能力就會比較——堪憂吧。
因為法傷和真群攻特性會導致干員在高屬性情況下?lián)碛袠O強的壓制力。也就是,在高數(shù)值情況下對敵方單位的壓制力是極強的。所以他們的數(shù)值會被削弱——就是說,對于擁有上述特點的角色來說,他們的攻擊力是相對較低的。
并且,這個攻擊力低,不是說攻擊力降低一次,而是說,他的攻擊力將會同時收到法傷TAG和真群攻TAG的削弱。這個削弱還是很恐怖的。因為法傷的干員可能會少個5%攻擊力,然后真群攻的干員可能會少個5%的攻擊力。但是這兩個tag放在一起,恐怕這個干員的攻擊力會少個10%?;蛘吒??
再配合一些奇奇怪怪的虛弱——比如說法傷單位特有的長攻擊間隔——干員的數(shù)據(jù)可能會更不好看……
群攻TAG本身也會增加攻擊間隔——倒不如說。群攻和法傷本身就是會從高攻擊和長攻擊間隔這兩個角度對干員進行平衡(或者說限制)。(所以兼具這兩個TAG的干員就會非常尷尬的,數(shù)據(jù)較低。例如說,擴散術士。目前唯一的真群攻法傷是陣法術士,但陣法術士本身依靠無法平A的虧模能力,把自己的攻擊間隔拉回了2.0——雖然還是長,但相比擴散術士和鏈術士,畢竟還是好了很多。當然——畢竟獻祭了自己的平A呢。)
在雙乘區(qū)削弱,雙TAG削弱的情況下,陣法術士的處境,確實不算很好。
不過,在我看來,陣法術士其實不缺傷害。她們缺的是一種能夠讓她們發(fā)揮作用的戰(zhàn)術。
當前的環(huán)境,對陣法術士不是很友好——在我看來,陣法術士目前唯一的就業(yè)環(huán)境就是配合守護者,站在守護者的側前方,自己吸引火力,然后配合守護者進行阻擋和醫(yī)療,然后適時的開技能清理守護者阻擋的目標。
目前來看,這個戰(zhàn)術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就是在大哥(重岳)上線的時候,我想到的那個問題。
就是,我為什么要用這個組合。
就像當時大哥出的時候我一下就覺得大哥這個干員問題很大——很多人當時都在說怎么用大哥——但,不考慮肉鴿之類的娛樂對局之類的東西的話。
用大哥就有一個問題。
大哥作為一個限定干員——哪怕拋卻他限定的身份。他也是一個六星。
不管怎么和其他干員進行配合,這樣一加一帶來的效果,真的有那種普通的兩個六星干員加起來的效果大嗎?
就好比輸出。
大哥配個盾。那我一個普通的輸出干員配個盾的傷害難道就比大哥配盾低多少嗎?
顯然不見得……所以,大哥面對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和就業(yè)空間。
這也是陣法術士面臨的問題。
或者說,這是所有的冷門模板所面臨的問題。
斗士,術戰(zhàn)者,陣法術士,鏈術士,這些本身沒有太強娛樂性的干員在加入博士的作戰(zhàn)隊伍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需要考量的東西的。博士的面前畢竟有著一種已經經受了許多考驗的成熟的隊伍配置。
就好比說高配掛機流。
這個流派大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練度足夠的博士的日常作戰(zhàn)(不包括集成戰(zhàn)略,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我說的所有的作戰(zhàn)的環(huán)境都是指sidestory和主線活動的環(huán)境。)。
博士的日常作戰(zhàn),以我來說,對日常作戰(zhàn)的隊伍選擇,其實是非常簡單的。
首先是低難度,靠深海隊一路碾壓過去,然后高難抄作業(yè)(……)。
咳咳。
畢竟,高配掛機是一種可以比較簡單的復制過來的戰(zhàn)術,這種戰(zhàn)術也經受了很多的考驗,面對大部分環(huán)境都可以游刃有余。
就好比塞煌鎧甲,大部分環(huán)境下,塞煌鎧甲的戰(zhàn)斗力都是確定的。不會出現(xiàn)太多的問題。博士也不需要看著關卡調整塞煌鎧甲。
但,如果是其他的戰(zhàn)術的話——例如說想要把重岳帶上。
那么重岳的位置可能就是放在一個塞雷婭的身后——或者找一個盾側輸出位?;蛘叨芮啊簿褪钦f,重岳基本上就是換掉煌,或者說,煌占據(jù)的盾側(后,前)輸出位。
這樣的一個位置,其實還好——但,重岳換掉煌,其實是有很多未知性的,就好比,煌和塞雷婭加起來擋六,但重岳會少掉兩個阻擋數(shù)。并且重岳沒煌能抗——至于重岳的輸出和煌比之如何——大概是重岳高吧……破甲線的優(yōu)勢這邊……不過我沒具體算過……
如果說,重岳的使用算是對當前主流戰(zhàn)術的加法擴容的話,那陣法術士就算是勇敢的開荒者,試圖直接開拓出一片全新的戰(zhàn)術。
嗯,可以見得,陣法術士目前正處于悲傷的重整期。
陣法術士的模組其實不是很好設計——因為本身陣法術士在這個版本很缺隊友!缺隊友的問題不是一個模組就能解決的。
所以從這次模組發(fā)布也可以看出一點點端倪——就是說,平常的話,雙六星的模板,出模組數(shù)據(jù)都是一次把兩個模組的數(shù)據(jù)(指XY模組)都貼出來的。不管是當時的鐵衛(wèi),重射手之類的。但陣法術士就比較微妙,只出了一個模組數(shù)據(jù)。也就是,目前的這個進一步增加陣法術士生存能力的模組。
留一個模組,可以稍微保留一點修正的機會。當然也有可能只是因為陣法術士的第二模組還沒有設計好……誰知道呢。
話說回來,我覺得目前的這個模組思路其實不錯。只是限于本身陣法術士的先天不足的緣故,想要直接扭轉陣法術士目前面臨的困境,還是有些乏力的。
(順便預測一下陣法術士的數(shù)據(jù)。預計可能從+200%防御,20法抗增加到+300%防御,30法抗。)【事實證明鷹角不打算改這部分數(shù)據(jù),預測完全錯誤,法抗增加幅度可以接受。防御增加幅度——真的值得上一個‘更大幅度’的描述字樣嗎?】
如果上述預測正確,那么陣法術士將擁有常態(tài)化約1000+左右防御力,45法術抗性(現(xiàn)在是850+左右,35法術抗性)。
這個數(shù)值如果配合一下閃靈或者夜鶯,數(shù)值在往上蹦一蹦,可以讓陣法術士的生存能力超越大部分鐵衛(wèi)。(當然這沒意義就是了。)
千防法師,至少在數(shù)值上,這個數(shù)據(jù)是足以支撐陣法術士站在吸收傷害的最前端的——但,其實陣法術士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
她……沒辦法站在那個地方,不單單是因為陣法術士抗傷能力確實有限,更是因為陣法術士在開啟技能之后抗傷能力直線下降——偏偏陣法術士開技能都是要清理怪群的——怪群來了,開技能活不下來,不開技能沒輸出——很尷尬。
所以陣法術士的模組其實很不錯,可以稱得上解燃眉之急,或者雪中送炭。
但這種雪中送炭本身是建立在博士要使用陣法術士的前提下的……要是博士不打算使用陣法術士。
那這炭……未免有些華而不實。所以……其實陣法術士面臨的問題又回到了之前說的那個——為什么要用陣法術士。
就是說,陣法術士和目前的體系是不匹配的。目前的體系容不下陣法術士。
當然,陣法術士本身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攻擊范圍。
陣法術士的攻擊范圍是很難運用起來的——所以別看陣法術士常態(tài)劍雨(13格)的攻擊范圍,但實際上,陣法術士能夠運用到的攻擊范圍是很少的?;旧?,陣法術士除非遇到那種拐角,或者是一個孤立的十字路口中央——甚至沒辦法吃到常規(guī)醫(yī)療的那種位置。否則陣法術士都只能運用上自己面前的幾格(基本上就是四格了)——或者說,把陣法術士放在兩條路中間的高臺上,這樣可以吃到兩條路的攻擊范圍——大概六七格(常規(guī)速射手能夠比較輕松地運用的攻擊范圍為9格。中堅術士為7格。)。
看到了吧,陣法術士能夠比較方便的吃到的攻擊范圍其實也就那么幾格——甚至不如擴散術士——哪怕是擁有攻擊范圍擴大詞條的三技能,陣法術士也只不過擁有類似擴散術士的攻擊范圍——剩下的真用不了了!哪怕放到重裝的側面呢。
陣法術士作為高臺的弊端真的很多。
看一下同為常態(tài)不攻擊模板的解放者。作為一個地面單位,解放者的攻擊范圍是相當容易運用起來的,更別說,解放者還擁有三個阻擋能力,能夠更輕松的攔截敵人,為自身提供輸出環(huán)境。
但,陣法術士的攻擊范圍就不好運用——甚至說相當難運用。
本身高臺對地面單位的優(yōu)勢中就有一個攻擊范圍的優(yōu)勢。
就像是作為法術輸出能力的一個常規(guī)作戰(zhàn)單位。中堅術士和術戰(zhàn)者一對比,就能很輕松的看到中堅術士的優(yōu)勢所在。更大的攻擊范圍。
哪怕作為高臺干員的肉度不是很夠呢。中堅術士依然依靠攻擊范圍把術戰(zhàn)者比了下去(但另一方面術戰(zhàn)者也是冷門模組……)
可陣法術士對比解放者,不僅本身攻擊范圍沒有什么優(yōu)勢(啊,這邊其實特指叔叔的三技能啦……),攻擊范圍的運用難度也更上一層樓……真是令人嘆息——我在說什么??!
?
簡單的總結一下的話。
陣法術士目前面臨問題其實還算簡單。
首先是作為法術傷害單位,真群攻單位的雙TAG削弱。這一點導致了陣法術士的傷害有些欠缺。
其次是沒有適配的戰(zhàn)術。這導致陣法術士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就業(yè)環(huán)境。難以與其他干員進行配合,或者讓博士有意識的組織對陣法術士的有利環(huán)境。
緊接著是攻擊范圍的劣勢。這導致陣法術士在大部分環(huán)境下都沒辦法發(fā)揮戰(zhàn)斗力。缺少了一種泛用性。
?
這就是我眼中陣法術士面對的困境。
其中最主要的其實不是作為法術傷害單位和真群攻單位的雙TAG削弱。雖然收到了削弱,但是仔細想想。收到削弱的本質原因是陣法術士作為這樣的一個雙TAG單位擁有著一定的機制上的優(yōu)勢,所以才會在數(shù)值上被削弱。
所以,只要削弱的不是太狠,那陣法術士本身應該是不缺傷害的。
我認為最嚴重的問題應該是沒有一個可適配的戰(zhàn)術。
這一次陣法術士的模組也就是來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的。
從陣法術士新增的特性上來看。設計師仍舊是希望陣法術士作為一個前置的高臺單位,在保證生存的情況下承擔對群體的敵方單位進行一個法術輸出任務。
所以這一次的新增模組也是,優(yōu)化了陣法術士在開啟技能之后的抗傷能力。(至少面對一些物理遠程攻擊的話,壓力會小很多。)
鐵了心的設計師決定給陣法術士垃圾模組,將它拋棄,(×)
陣法術士在開拓新戰(zhàn)術體系的路上忍耐孤獨——并且將長時間的忍耐孤獨(笑)(√)
?
陣法術士啊——
說起來我之前想到了一個二模(減費)夕的特殊用法。
就是開局直接下夕,然后夕一巴掌拍出兩個小自在,加快回轉,然后飛快的開出三技能,利用技能代替地面干員直接開局作戰(zhàn)。
因為小自在的屬性畢竟差了些,沒辦法抗高壓,索性我們直接拋棄小自在抗高壓的情況,讓小自在轉而攔截狗和小兵這類輸出能力不高的敵方單位。
然后等夕的技能快要結束的時候,直接莫斯提馬序時之鑰開始時停。
假設夕技能結束的一瞬間開啟莫斯提馬技能。
序時之鑰可以持續(xù)27秒。寫意勝形可以持續(xù)60秒。
兩人的技能軸都是方舟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長。
在莫斯提馬的協(xié)助下,夕的技能軸可以被壓縮到132左右。
減去兩人技能的時間,仍舊有45秒的空余時間需要其他干員進行處理。
這45秒的時間,其實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其實挺適合陣法術士這種分支來補充的。
正好術士隊。也可以勉強算一種流派(雖然上述戰(zhàn)術的造價略顯高昂。)。
如果上述猜想成立的話,那么陣法術士也可以有一個穩(wěn)定的就業(yè)環(huán)境。雖然不比強攻手,守護者這類高出場率的分支,但是至少和轟擊術士可以站在同一就業(yè)線上了。
正好陣法術士的話,加入這個流派可以發(fā)揮自己前置吸收傷害的能力。又可以在陣容的其他地方加入適配全域醫(yī)療的單位(例如,調香師,赫默,濁心斯卡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陣法術士目前沒有合適的干員可以加入這個流派。蜜蠟姐妹有自己給自己醫(yī)療的能力。這兩人可以直接拋棄醫(yī)療干員的援護,直接跑到陣線最前方對敵人進行輸出(至于能不能活下來,那就看博士對戰(zhàn)局的掌握能力了)。
剩下的林也有提升自身生存能力的能力(林需要的反而是像蜜蠟那樣在開啟技能之后轉移仇恨的機制。畢竟作為術士實在不好抗傷)。
至于薄綠——只能說薄綠確實是吃了出太早的虧。目前薄綠的天賦和技能設計甚至有沖突的地方。
地質學家天賦要求薄綠需要放在盾側,才能給我方重裝干員(或者需要抗線的干員)提供防御力加成。
但本身薄綠的二技能和模組解鎖任務又期望薄綠放在一個周圍四格是坑的地方——恐怕薄綠得等到二模普及才能等來適配自身二技能的新增天賦……至于現(xiàn)在的模組,和一技能一起用用也未嘗不可。
權當薄綠的一技能是攻擊力強化,二技能才是如今的一技能吧……
?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陣法術士的人數(shù)真的好少。
不算最近一個上線的林。
陣法術士居然只有3個人——
啊。不愧是冷門模板,不過林上線時間也不短了。陣法也可以算是四人模板。
話又說回來,陣法術士似乎標志著鷹角的模組進度開始朝著那些人數(shù)不多的模組進發(fā)了。
?
所以領主~~~
?
咳咳,就到這里吧。陣法術士或許還得等幾個模板——嗯,就和重劍手咒愈師差不多。新流派,但隊友沒完全到位之前,還是只能在現(xiàn)在的這個環(huán)境下進行戰(zhàn)斗——陣法術士或許只是其一。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模板面臨同樣的困境。
順便一提,領主不在此列。
再見。
(因為寫的很慢,所以其實模板詳細數(shù)據(jù)已經出來一段時間了。誒嘿?。?/p>
——————羅德島戰(zhàn)術部戰(zhàn)術顧問【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