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沃洛夫的戰(zhàn)爭生涯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уво?ров;英語:Alexander Vasilyevich Suvorov,1730年11月13日—1800年5月6日),俄羅斯帝國杰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戰(zhàn)略家、統(tǒng)帥,俄羅斯軍事學術和軍隊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蘇沃洛夫一生率部作戰(zhàn)三十五次,從未有過敗績,被認為是俄國軍事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 ? ? ? ? ? ? ? ? ?早年生涯
1742年11月,蘇沃洛夫被錄為謝苗諾夫斯科耶禁衛(wèi)團的火槍兵。在他年滿15歲時,父親決定將他留在家中,“自理生活,學完條令規(guī)定的課程,即算術學、幾何學、三角學、炮兵學及部分工程和筑城學,還有外語及全部軍事操練內容”。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希臘史學家普盧塔爾赫的著名的古羅馬統(tǒng)帥愷撒的回憶錄,并學習了奧地利軍事家蒙特庫科利的《論軍事藝術》,研究過休布納和羅連的歷史和地理學著作,沃爾夫和萊布尼茨的哲學原理。在父親指導下學習炮兵學和筑城學。除了會用法語外,還掌握了德語。在這段時間,蘇沃洛夫生動活潑的氣質、急躁而剛毅的性格得到展露。
1748年5月,蘇沃洛夫開始在謝苗諾夫斯科耶禁衛(wèi)團服現(xiàn)役,升任下士。之后自莫斯科前往彼得堡,開始在謝苗諾夫斯科耶團正式服役,任班長。1749年底被登記為下級準尉。1751年中旬被提升為中士。1754年5月升為中尉軍官軍銜,5月被派往英格曼蘭步兵團任職。1756年至1758年在陸軍院供職。
在兵營的9年,蘇沃洛夫和士兵們同吃同睡,總能擠出時間看書。后來他在自傳中寫道:“說到我的學問,我懂數(shù)學,知曉一些哲學、地理、歷史,會幾種語言,如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波蘭語、土耳其語,還會一點兒阿拉伯語、波斯語和芬蘭語?!?/p>

? ? ? ? ? ? ? ? ? ? 戰(zhàn)斗生涯
1758年,蘇沃洛夫以一級少校軍銜在里夫蘭和庫爾蘭為作戰(zhàn)軍隊組建預備營,在梅梅爾任要塞司令,10月晉升為中校。1759年起任俄國作戰(zhàn)軍隊大本營參謀,參加了庫訥斯多夫戰(zhàn)役。1760年參加柏林戰(zhàn)役。1761年,蘇沃洛夫開始指揮獨立支隊,協(xié)同彼得·亞歷山德羅維奇·魯緬采夫-扎杜奈斯基將軍的攻城軍攻占科爾貝格(科沃布熱格)。
1762年9月,蘇沃洛夫晉升為上校,被派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團任團長。1763年至1769年4月17日任蘇茲達利步兵團團長,任內編寫了《蘇茲達爾團條令》(1764年至1765年)一書,內容包括軍隊的士兵教育、內務和戰(zhàn)斗訓練等方面的各項原則和規(guī)定。
1768年至1772年,蘇沃洛夫晉升為準將(1768年)和少將(1770年),并參加了對小貴族階級的巴爾同盟(旨在反對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國王和俄國)軍隊的戰(zhàn)斗。他指揮一個旅和幾個獨立支隊,在奧列霍夫(1769年)、朗茨克魯納、扎莫斯季耶、斯特洛維奇等地區(qū)戰(zhàn)勝波蘭貴族黨人,攻占克拉科夫城堡(1772年)。
1773年,蘇沃洛夫被派到第五次俄土戰(zhàn)爭的巴爾干戰(zhàn)區(qū),在魯緬采夫元帥指揮的第1集團軍任職。5月21日和6月28日,蘇沃洛夫率領的支隊兩次完成搜索任務,擊敗圖爾圖卡依的土耳其人,掩護俄軍撤退。9月14日,防守赫爾紹瓦時擊退土軍的進攻,使其遭受重大損失。
1774年3月28日,蘇沃洛夫晉升為陸軍中將。6月20日以8000人在科茲盧賈附近擊潰土軍4萬人。7月俄土《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qū)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克里米亞汗國宣告“獨立”,實則受俄國控制。
1775年,執(zhí)行抗俄政策的德夫列特·吉里登上克里米亞汗位,同時土軍一部在卡法登陸以示聲援。177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命蘇沃洛夫進駐克里米亞,另立親俄的沙亨·吉里為汗,并驅逐登陸的土軍。沙亨·吉里“要求”蘇沃洛夫“維持秩序”,俄軍遂于1777年4月上旬占領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1778年,蘇沃洛夫被任命為駐克里米亞和庫班軍隊司令。
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宣布將克里米亞和庫班地區(qū)并入俄國版圖。蘇沃洛夫強迫庫班地區(qū)的諾蓋族頭人宣誓效忠沙皇,對不肯臣服的諾蓋人進行鎮(zhèn)壓。
1785年至1787年,蘇沃洛夫先后指揮過弗拉基米爾師、彼得堡師和克列緬丘格師。1786年10月3日,晉升為陸軍上將。
1787年,第六次俄土戰(zhàn)爭開始,蘇沃洛夫領導克里米亞及赫爾松—金布恩地區(qū)的防御。9月25日,小股土耳其部隊在小股艦隊支援下在金布恩登陸未遂。10月12日,土軍約5000人登陸,再次攻擊金布恩,蘇沃洛夫約有兵力4000人。經(jīng)三次攻擊,土軍遭到蘇沃洛夫重創(chuàng),幾遭全殲。金布恩之戰(zhàn)的失利,打亂了土耳其的戰(zhàn)略計劃,為俄軍集結主力發(fā)動進攻爭取了時間。

1788年6月,蘇沃洛夫隨格里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元帥圍攻奧恰科夫,負責指揮陸軍左翼。他主張立即從陸海兩面強攻要塞,但遭波將金反對。土守軍幾度出擊,均被堵回。其中一次,蘇沃洛夫追擊退卻之敵,擅自決定沖入要塞,但中途被波將金嚴令制止。蘇沃洛夫受重傷,加之與波將金意見分歧,遂返回金布恩。
1789年春,蘇沃洛夫部(1萬人)進駐貝爾拉德一帶,與進駐阿茹得的奧地利科布爾親王(1.8萬人)相呼應。6月下旬,多瑙河下游的土軍主力大舉北上,土軍3萬人進抵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間的要道??松衬?,迫近奧軍駐地。7月27日,蘇沃洛夫應奧軍請求,率5000人在28小時內急行軍50公里,馳援阿茹得。蘇沃洛夫將俄奧聯(lián)軍編成兩個集團,成縱隊隊形,從行進間強渡普特納河,進攻??松衬帷?月1日,聯(lián)軍與土軍在??松衬峒?zhàn)經(jīng)10小時,土軍陣亡1500人,聯(lián)軍傷亡約3、400人。戰(zhàn)后聯(lián)軍各返駐地。同時,波將金指揮的俄軍主力行動遲緩。土軍統(tǒng)帥部趁機集結近10萬大軍,準備搶先殲滅俄奧聯(lián)軍,再回擊俄軍主力。9月中旬,土軍主力進逼??松衬?,9月18日夜,蘇沃洛夫率所部7000人兩晝夜行軍約70公里,于21日隱蔽進至??松衬?,與奧軍會合。面對6倍于己并占有堅強陣地的土軍(15萬人對2.5萬人),蘇沃洛夫堅持趁土軍分散不備,先行發(fā)動進攻。21日夜,聯(lián)軍乘夜偷渡雷姆納河(羅馬尼亞錫雷特河的支流),次日晨,雙方展開激戰(zhàn),蘇沃洛夫企圖逐個殲滅土軍各集團,土軍則在優(yōu)素福帕夏指揮下節(jié)節(jié)抗擊。12小時后,土軍放棄陣地潰逃,傷亡、溺斃者達1萬余人,到重新集結時,10萬大軍僅剩1.5萬人。聯(lián)軍傷亡1000余人。這一仗是這次俄土戰(zhàn)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會戰(zhàn),它打亂了土耳其統(tǒng)帥部的整個計劃。在這次勝利的影響下,波將金攻克了賓杰拉,不戰(zhàn)奪取阿克爾曼,控制了整個摩爾多瓦。同年,蘇沃洛夫受封雷姆尼克伯爵。
1790年12月,俄軍兩次圍攻多瑙河左岸的伊茲梅爾要塞失敗,波將金遂派蘇沃洛夫前往指揮戰(zhàn)斗。12月13日,蘇沃洛夫抵達前線后,決議強攻。他計劃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主攻防御較薄弱的南面。為此,他在戰(zhàn)前進行大量操練、準備工作,并鼓舞俄軍低落的士氣。22日,俄軍同時對要塞發(fā)起強攻,經(jīng)慘烈的戰(zhàn)斗之后,俄軍獲勝。此戰(zhàn),土軍陣亡2.6萬人,被俘9000人,全部火炮及大量財物被繳;俄軍亦傷亡約1萬人,650名軍官中傷亡400名。至此,土耳其在多瑙河下游的防御體系被打破,此次俄土戰(zhàn)爭的結局基本決定。1792年1月,俄土簽訂《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并克里米亞,宣布放棄格魯吉亞。
自1791年起,蘇沃洛夫被調離俄土戰(zhàn)場,奉命指揮駐芬蘭的俄國軍隊,視察芬蘭至瑞典的邊防工程,在與瑞典接壤的邊界上構筑了許多堡壘。
1792年至1794年,蘇沃洛夫指揮俄南部軍隊,1794年參加對波蘭的遠征,鎮(zhèn)壓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發(fā)動的起義(大波蘭起義之一)。1794年至1795年指揮駐波蘭的軍隊,俄國完成了對波蘭的瓜分(參加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1794年11月30日,蘇沃洛夫晉升為陸軍元帥。1795年至1796年指揮駐烏克蘭的軍隊,行營設在圖利欽。在此期間,他寫成《制勝的科學》一書。

? ? ? ? 反法聯(lián)盟與意大利戰(zhàn)場
1796年,法國將領拿破侖·波拿巴橫掃奧屬北意大利,葉卡捷琳娜二世準備派6萬俄軍進入奧地利,并提名蘇沃洛夫為統(tǒng)帥。正當遠征軍在波多利亞組建時,葉卡捷琳娜二世于1796年11月17日因中風逝世,其子保羅一世即位。保羅一世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式的形式主義和棍棒紀律,引起了擁護“開明專制”、屬于軍事革新派的蘇沃洛夫不滿,二人關系惡化。

1797年2月17日,蘇沃洛夫被革職,并被褫奪著用軍服權,回到自己的莊園孔昌斯科耶鎮(zhèn)。5月3日,被流放到諾夫哥羅德省的康昌斯科耶鎮(zhèn),由警察監(jiān)視。
1798年底,俄國、英國、奧地利、土耳其、葡萄牙和兩西西里王國等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在盟國的堅決要求下,保羅一世不得不在次年2月任命蘇沃洛夫為駐意大利北部俄軍總司令,奧軍也歸他指揮。
1799年3月,蘇沃洛夫抵達維也納,被授予奧軍元帥軍銜,指揮48500人(俄軍1.2萬人,奧軍3.65萬人)遠征意大利。蘇沃洛夫反對奧地利統(tǒng)帥部據(jù)守邊界的計劃,主張在北意大利展開進攻,首先占領倫巴第和皮埃蒙特,以后沿里昂—巴黎軸線直搗法國本土。同時認為應在瑞士、德國南部和比利時等地實施助攻,要求在地中海的俄土聯(lián)合艦隊積極配合。在北意大利戰(zhàn)場上,蘇沃洛夫計劃在法軍麥克唐納、謝雷爾兩個集團軍尚未會師前,予以各個殲滅。這次攻勢以布里西亞—米蘭方向為主要作戰(zhàn)方向,企圖切斷瑞士和意大利法軍的聯(lián)系。他一面訓練奧軍,改進補給方法,提高部隊機動能力,一面煽動意大利人民掀起反法斗爭。

1799年4月中旬,聯(lián)軍發(fā)起攻勢,謝雷爾被迫放棄布里西亞和貝加莫兩城堡,撤至阿達河西岸,依托有利地形,以2.8萬人展開成一線防御。蘇沃洛夫進抵阿達河東岸,針對法軍部署,決心在正面突破,兩翼輔助主攻法軍防御較弱地段。4月26日8時,北翼巴格拉季昂先以3000人牽制優(yōu)勢法軍達12小時。翌日拂曉,聯(lián)軍主力及南翼梅拉斯均發(fā)起強渡,突破法軍防御。新任法軍司令莫羅以3個師迎擊聯(lián)軍。蘇沃洛夫指揮奧軍出擊,還派出3個哥薩克騎兵團斷敵退路,但因遷延誤期而未能殲滅法軍。此戰(zhàn),聯(lián)軍斃俘法軍約7000人,自損2000人。
此后,聯(lián)軍擴大戰(zhàn)果,在6個星期內幾乎占領整個北意大利。法軍統(tǒng)帥部調集兵力,企圖圍殲聯(lián)軍。蘇沃洛夫獲悉法軍意圖后,制定各個殲敵計劃:以1.7萬人留在亞歷山德里亞附近阻擊莫羅部(2.5萬人),掩護聯(lián)軍主力側后;親率主力3萬殲滅麥克唐納部(3.5萬人)。他以一晝夜行軍近50公里的速度奔赴波河支流提多涅河,與法軍對峙。6月17日,雙方先頭部隊發(fā)生前哨戰(zhàn),麥克唐納退至特雷比亞河(波河支流,與提多涅河平行)左岸。蘇沃洛夫率主力趕到后,決心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遭遇戰(zhàn),開創(chuàng)了俄軍戰(zhàn)史上此種行動的先例。他命令聯(lián)軍成3路縱隊,在行軍中展開,從行進間投入戰(zhàn)斗。18日上午10時許,聯(lián)軍以三分之二的兵迂回麥克唐納左翼,企圖斷其退路,實行圍殲。麥克唐納則依左岸陣地頑抗。隨后法國援軍趕到,使法軍撤右岸。19日晨,麥克唐納以優(yōu)勢兵力渡河反擊,雙方激戰(zhàn)至18時,各自返回陣地。在3天的戰(zhàn)斗中,聯(lián)軍斃俘法軍約1.1萬人,己方傷亡5000至6000人。20日,蘇沃洛夫以兩路追擊連夜撤離的法軍,在皮阿琴察再殲法軍7000余人。
6月22日,蘇沃洛夫留下1萬人繼續(xù)追擊,自己則率領聯(lián)軍主力,以兩天半急行軍120公里的速度,準備與已經(jīng)擊敗聯(lián)軍牽制部隊的莫羅部展開決戰(zhàn)。莫羅迅即向熱那亞撤退。蘇沃洛夫以輕騎兵追趕莫羅的后衛(wèi)至諾維地區(qū)。由于俄奧雙方在戰(zhàn)略上再度發(fā)生分歧(蘇沃洛夫要繼續(xù)進攻,奧方要分兵鞏固占領地),蘇沃洛夫立即殲滅莫羅的計劃被迫推遲。法國督政府抓緊時機增援,使熱那亞法軍增至4.8萬人,并派儒貝爾接替莫羅指揮,準備從熱那亞、瑞士兩個方向夾擊俄奧聯(lián)軍。擔任主攻的茹貝爾企圖先殲滅俄軍于托爾托納,于8月11日率先發(fā)起進攻。與此同時,蘇沃洛夫集中6.5萬人,派出前鋒誘敵,將茹貝爾部從山區(qū)誘至平原決戰(zhàn)。14日,法軍開始下山,但發(fā)現(xiàn)聯(lián)軍主力集結于平原后,立即停止。先到的部隊則依托山區(qū)有利地形防御,等待支援。蘇沃洛夫也改變計劃,決定趁法軍后續(xù)部隊趕到之前主動攻擊。其計劃是:以次要兵力(2.7萬人)攻敵左翼,主要兵力(3.8萬人)攻敵右翼;次要方向以積極行動吸引法軍主力,為主攻方向創(chuàng)造戰(zhàn)機。15日拂曉,戰(zhàn)斗打響。法軍錯判左翼為聯(lián)軍主攻方向,將后續(xù)部隊和右翼的部分兵力調去加強左翼,大大增加了對該方向上聯(lián)軍的壓力,奧軍指揮官克拉伊多次要求增援,蘇沃洛夫均置之不理。上午10時,當法軍被牽制在左翼,預備隊已使用殆盡,右翼兵力削弱時,蘇沃洛夫猛攻右翼,在兩翼均采取迂回戰(zhàn)法。傍晚,法軍主動撤退。蘇沃洛夫準備次日晨追擊,因奧方停止供應軍糧,這才作罷。此役,法軍損失1.6萬人(4500人被俘)和全部火炮、輜重,儒貝爾陣亡[10] ;聯(lián)軍損失8000人(俄軍占2000人)。至此,意大利境內的法軍主力基本被殲滅。
意大利北部解放后,蘇沃洛夫本打算向法國本土發(fā)展進攻,向格勒諾布爾、里昂和巴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但是,這個計劃被盟國所破壞,它們擔心俄國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響增大。英國和奧地利決定將俄國軍隊調離北意大利。蘇沃洛夫依照命令把奧軍留在意大利,于8月27日率領俄軍開往瑞士,與在那里作戰(zhàn)的里姆斯基—科爾薩科夫軍會合,并從那里進攻法國。9月11日,蘇沃洛夫開始了對瑞士的遠征,俄軍打過瑞士的圣哥達隘口和鬼橋,率軍翻過羅斯希托克山脈,進入姆堅山谷,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脈的進軍。這是軍事學術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蘇沃洛夫軍事生涯的顛峰,用他自己的話說:“俄國的刺刀穿透了阿爾卑斯山?!倍韲婈牨憩F(xiàn)出空前的英雄主義,在前衛(wèi)戰(zhàn)斗、后衛(wèi)戰(zhàn)斗,巧妙迂回陣地、戰(zhàn)術合圍和全殲被圍之敵等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例。
因戰(zhàn)功卓著,蘇沃洛夫于1799年10月28日被保羅一世授予全俄軍隊大元帥軍銜,并在圣彼得堡馬爾索沃廣場上為他建立紀念碑,以表彰其對瑞士遠征的功勛。在此年,蘇沃洛夫還被封為意大利公爵。

1799年10月,俄國與奧地利的聯(lián)盟破裂,蘇沃洛夫奉詔返回俄國,再遭貶謫。1800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殘酷的不公正的事實使這位統(tǒng)帥心灰意冷,于同年5月6日(俄歷5月18日)在彼得堡克留科夫運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逝世。
蘇沃洛夫的統(tǒng)帥實踐在俄軍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蘇沃洛夫崇拜彼得一世,他培養(yǎng)出一輩杰出的俄國統(tǒng)帥和軍事指揮員,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是庫圖佐夫和巴格拉季昂,(兩人均在打敗拿破侖的侵俄戰(zhàn)爭中做出貢獻)。
法國皇帝拿破侖在圣赫勒拿島評價他:蘇沃洛夫元帥擁有偉大將領的靈魂,但并沒有對應的頭腦。他具備天賜的堅強意志,十分活躍,面對任何考驗都無所畏懼,但他既沒有天才,也沒有戰(zhàn)爭藝術知識。
法國將軍莫羅認為,蘇沃洛夫在“諾維和特雷比亞河,尤其是特雷比亞河戰(zhàn)前的進軍,那是戰(zhàn)爭藝術的巔峰(c'est le sublime de l'art militaire)”。
法國元帥馬塞納評價道:我愿意用自己所有的勝利來換取一個榮譽,那就是蘇沃洛夫翻越阿爾卑斯的偉績。

附《制勝的科學》
Ⅰ分隊對抗演習或演習前的訓練
(分隊對抗演習在訓練中有著重要作用。)
Ⅱ原地演練
整隊!擊鼓集合!準備演練 [ 注:指揮用語。] !——按照口令、排頭兵 [ 注:排頭兵——指站在隊列前做操槍動作的排頭士兵或軍士。全隊按排頭的人的節(jié)奏,重復同樣的動作。] 和鼓聲練習操槍動作和轉向。
Ⅲ射擊
準備射擊!裝彈!——按排、半營和營射擊 [ 注:為了進行齊射和隊列機動演習,一個大隊分為幾個營(通常為四個營),每營分四個排;兩個排組成半營。] ?!b彈時槍托絕對不可置地。通條彈回了沒有?——彈頭不要壓得太緊[ 注:大多數(shù)文章將這一條的含義解釋為:如果槍托置地,通條就會往回彈,于是就壓不緊彈藥。實際上通條的回彈并不依賴于槍托是否置地。
1763年的條令中說:“為盡快裝上子彈,在裝彈時將槍托置地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碧K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這種要求看來是根據(jù)經(jīng)驗和觀察的結果提出來的;同時,它也被內彈道學規(guī)律證實是正確的。
問題在于:當槍托置地時,通條的打擊過分猛烈地壓在彈頭上,彈頭把火藥壓擠成一塊。這對射擊有不利影響。此外,在朝彈藥猛壓時,彈頭會從紙制的彈頭包裝材料中脫離出來,在射擊時就會出現(xiàn)反跳,撞擊槍管壁。這樣還會擴大子彈散布面。
所以子彈頭不應該壓得太緊。蘇沃洛夫的要求是適宜的?!巴l彈回了沒有?”這是提醒執(zhí)行條令所要求的動作:“一下子把通條推進槍口,使通條不僅壓著彈藥,而且彈出來一半?!盷 。
保持斜形隊 [ 注:為了進行射擊,后面幾列向前列緊靠過來,后一排士兵對著前一排士兵的空隙站著,隊形變成了斜形。] ;槍托緊頂右肩肩窩,槍身托在左手掌。子彈打半人高處 [ 注:蘇沃洛夫那個時代的步槍射擊彈道在300步的距離上升30-35厘米。所以只有直射才有意義。為此,使用固定的瞄準線(經(jīng)過槍管后端的缺口和準星),瞄人體的中部,即半人高處。] 。
可以用火藥 [ 注:即空包彈。] 進行示范。
清槍在換崗間 [ 注:換崗間——指換崗以后,因為演習是在派崗之前進行的。] 進行。
射擊一發(fā)或兩發(fā)子彈。
各排進攻射擊開始!——不停頓。信號——《行軍》鼓點,——射擊一至兩發(fā)子彈 [ 注:各排進攻射擊是指向前運動中的射擊。關于射擊種類詳見第14條。采用排射擊的進攻直接轉入對敵沖擊:不能停頓!射1-2發(fā)子彈后,沖擊敵人的第一橫隊!] 。
Ⅳ以橫隊向敵橫隊進行示范沖擊
向敵人第一橫隊沖擊!上刺刀!烏拉!排長們喊:刺、刺!士兵們喊:烏拉!——聲音要宏亮。暫停!
Ⅴ向騎兵進行同樣的沖擊
敵騎兵馳援步兵?!獩_擊!——這時應將刺刀對準敵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時也可刺馬面、馬脖子,特別是馬的胸部?!獣和!?/p>
向敵人第二橫隊沖擊,或向敵人的預備隊沖擊!停止。到此為止 [ 注:進攻從單方面的攻擊開始。敵人通常用籬笆、柵欄或其它的地物來標示,有時由進行個別指揮的人來充當。
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務必接敵(“發(fā)口令:停止!發(fā)出結束戰(zhàn)斗的信號的地方,應該正是假想敵所在的地方?!?沖擊任務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體:沖擊敵人的第一橫隊,沖擊第二橫隊、沖擊預備隊!
對付敵人的騎兵,也是用刺刀沖擊。在1769年的奧列霍沃之戰(zhàn)中就是這么做的。士兵們都有這樣一種信念:密集的、隊列有序的步兵不懼怕任何騎兵。 ] 。
第三是貫穿沖擊。橫隊迅速排齊。前進!誰也不許后退,哪怕是后退四分之一步 [ 注:沖擊后變得紊亂的隊伍在轉入下一階段——貫穿沖擊之前已經(jīng)排列整齊。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不論是在隊列中,在行進間,還是在進行各種練習時,只能向前看齊。“無論采取什么樣的隊形,或是在拉齊正面的時候,都不能向后退。后退一步,就是死亡?!盷 。行進!
按排、半營或營前進!——行進時每兩個排合為半營,或將半營分成排。士兵的步幅為一俄尺,轉彎時為一俄尺半。開始擊鼓,打三段式 [ 注:擊鼓時的三段式:用鼓槌敲擊,用鼓棒敲擊,用鼓槌鼓棒相間敲擊。] ;以軍樂代替擊鼓,奏“全速進軍”;再擊鼓。如此交替進行。
擊鼓和奏樂加快,步子也隨之加快。排與排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間隔和距離,以便在聽到“立定”口令時,各排能立即止步,走進橫隊,回到原來位置 [ 注:部隊從密集隊形轉為排(半營,營)縱隊,拉足距離前往對抗演習——貫穿沖擊的地點。在行軍時部隊進行由大化小和由小變大的隊形輪番演練,注意觀察距離的保持情況。
蘇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進,而在轉彎時用1.5俄尺。運動的節(jié)奏是很快的。蘇沃洛夫教士兵用這樣的節(jié)奏行進,達到了很高的行軍速度。
保羅一世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的行軍條例,規(guī)定步幅為3/4俄尺,速度為每分鐘75步,蘇沃洛夫就此說道:“我的步幅被壓縮了1/4,這樣去接近敵人,等于慢30-40俄里的路程。”] 。
第二或第一列半橫隊,分別向左轉和向右轉,行進,行進,沖擊!——行進!這時擊“戰(zhàn)斗行軍”鼓。
從霰彈射擊范圍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隊前進。行進!——打“進軍”鼓。
在距敵正面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過野戰(zhàn)炮的霰彈線,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彈的準確射程。
行進,行進!上刺刀!烏拉!——敵橫隊在這一最近距離內用火器迎戰(zhàn),而在三十步的距離內也以刺刀沖擊。雙方貫穿沖擊開始 [ 注:為了進行對抗沖擊,橫隊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擔任進攻一方,走到野戰(zhàn)炮兵的霰彈射擊范圍之外(80俄丈,或250步),面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
從這里開始實施沖擊。在這段沖擊距離內,蘇沃洛夫擬定了三道界線:野戰(zhàn)炮霰彈火力的有效射擊線(“野戰(zhàn)炮的霰彈線”)為80俄丈,團屬火炮(“團屬炮兵的霰彈線”)為60俄丈,步騎槍的有效火力(“子彈的準確射程”)為60步。
為了減少傷亡,步兵跑步通過這三道線。當沖擊的橫隊接近有效射程時,留在原地的部隊用火力迎擊,而在沖擊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遠的距離時,迎戰(zhàn)的一方也轉入沖擊。蘇沃洛夫同一時代的人是這樣描述貫穿沖擊的:“這種沖擊是真正的格斗,正如真正的戰(zhàn)斗中所發(fā)生的那樣。它由從正面相互實施沖擊的雙方進行?!?/p>
不管雙方站成橫隊或者縱隊都是一樣,處于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隨著各種步兵和騎兵的不斷的喊殺聲。軍官們在這時喊:劈殺!上刺刀!無論是哪一方的部隊在格斗時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緩前進速度。步兵跑步?jīng)_向步兵,槍“端在手上”,只是在相遇時才抬起刺刀。
與此同時,每個士兵不得停步,只是稍稍向右轉,由此出現(xiàn)一些小的空隙,人就從這些空隙中穿過去。這種許多人的迎面接觸不是沒有危險的,特別是如果有騎兵參加的話。也發(fā)生過撞傷和其他的受傷事例,但這種沖擊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演習情況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實戰(zhàn)。] 。
另一橫隊和這一橫隊相同:沖擊!雙方回到原來位置。獨立部隊也是如此。縱隊沖擊是為了在地形條件許可時展開正面 [ 注:重做貫穿沖擊。另一部分橫隊成了進攻的一方。在重做沖擊后各方回到原來的位置。此后,部隊還要進行轉彎和展開練習。] 。
Ⅵ縱隊沖擊
兩支部隊按分隊對抗演習的人數(shù)組成縱隊??山M成一路或兩路縱隊。
準備縱隊沖擊!行進!——在距六十步的地方擊進軍鼓。
行進!行進!!白刃沖擊!烏拉!——槍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縱隊相互迅速穿過,進行示范刺殺 [ 注:為了實施沖擊,將橫隊變成縱隊??v隊重復做貫穿沖擊。] ??v隊列成方陣!射手在隊列各自的位置上射擊!各排射擊開始!——這時方陣在原地。
射手朝騎馬之敵和逃跑之敵射擊,特別是要對準敵軍官射擊;各排向敵群齊射。射擊宜短暫,因為這時霰彈更能解決問題。然后進行沖刺。
行進,行進!沖擊!上刺刀!烏拉!——這就是擬想中的方陣貫穿沖擊。
射手,前進!狠刺!猛射!抓俘虜!抓溜到方陣之間的異教徒!擊鼓——臨時集合[注:縱隊變成方陣。這種隊列樣式在與土耳其軍隊的作戰(zhàn)中部署得很周密,經(jīng)受了戰(zhàn)斗的檢驗。蘇沃洛夫的方陣是魯緬采夫的戰(zhàn)斗隊形的發(fā)展。
蘇沃洛夫主要采用的是團(兩個營)方陣和營方陣。這種方陣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構成交叉火力朝各個方向射擊,掃射方陣之間的要沖和間隙地帶。蘇沃洛夫的方陣只用于進攻。他把自己的方陣叫做“移動的多面堡”。這里對方陣里的行動的描述是以確定的敵人,即以大量兵力投入進攻的土耳其人為對象的。
所以方陣先是使用排射擊和用霰彈擊退進攻,然后再實施沖擊。射手在這里起著特殊作用。各連抽出4-6人的射手脫離軍士(連里的分隊長,一個連有四個分隊)的指揮,射手從優(yōu)秀射手中優(yōu)選。他們有權不受統(tǒng)一指揮走出隊列,獨立選擇射擊目標。] !
射手,回到自己位置!方陣——成縱隊!——按上述關于縱隊的要求去做 [ 注:方陣編成縱隊(方法之一),只需將方陣的側面簡單地銜接起來就行了。在戰(zhàn)斗中,當進攻的方陣遇到設防的野戰(zhàn)工事時,或者當敵人的騎兵有沖入方陣的威脅時,這種方陣就會派上用場。
“這支有著六列橫隊的縱隊,如果它是堅強勇敢的,尤其是它的指揮官素以堅強勇敢著稱,將槍換成刺刀,那整個正面上任何騎兵都是不能通過的……這樣的縱隊比任何編隊都靈活,它運動迅速,要是不停頓,就能夠穿通一切”(摘自1778年蘇沃洛夫對克里木和庫班軍的命令)。] !
Ⅶ方陣沖擊
縱隊,列成方陣!方陣,行進!行進!行進??!沖擊!上刺刀!——烏拉!這時無射擊,沖擊同前。
方陣,成線形正面!參加的部隊根據(jù)長官的決定把橫隊變成一路或四路縱隊??诹钊缦拢撼梢宦坊蛩穆房v隊,向右轉和向左轉,走回原位!立定!成線形正面!擊“戰(zhàn)斗行軍”鼓。
[ 注:這些基礎演練、行軍和變換隊形的練習在大隊、團和軍的射擊訓練中都是相同的!]
長官能否要求:
急速連續(xù)射擊?
使槍正確與否決定著射擊的效果。
這時的射擊由于必然出現(xiàn)的慌亂而不夠協(xié)調,但是在排射擊中可以發(fā)現(xiàn)糾正。
為了消滅敵人,盡量節(jié)省子彈,各人在每次射擊時都得瞄準敵人。
齊射?——在換崗時采用,即使射擊,也只是為了清槍。在其他隊形中,只是為了檢查校正槍支。用于對敵作戰(zhàn)是不適宜的;在你重新裝彈藥時,敵人會沖刺砍殺過來。
進攻時的排射擊?——這只是為了運動,在與敵作戰(zhàn)時使用這種折線隊形是不適宜的:它易被敵擊散,特別是易被敵騎兵、騎兵小隊擊散。
退卻時的排射擊?——最好不去考慮這個問題!它對士兵的影響是十分有害的,所以,步兵和騎兵不要去考慮任何退卻 [ 注:蘇沃洛夫扼要地對條令中的射擊方法作了批評性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對射擊的要求。1763年步兵條令規(guī)定的射擊類別是:排、半營、營、支隊、退卻和進攻間的排射擊、全團齊射,最后是急速連續(xù)射擊(不受口令指揮的單發(fā)快射)。
蘇沃洛夫對射擊的基本要求是瞄準。排射擊最符合這一要求,在排射擊中,可以看見每個射手的動作。急速連續(xù)射擊,盡管是單發(fā)的,但是由于太倉促,就不會瞄得很準。同時,如果射手要瞄準的話,整個部隊的每個射擊都將是單發(fā)的。
蘇沃洛夫認為全團齊射在戰(zhàn)斗中不是一種適宜的方法,保留它只是為了訓練目的——為了進行舉槍練習,也是為了將彈藥退出(用其他方法將從槍口裝進去的彈藥退出是不可能的)。進攻間的排(按1763年的條令是“走出的”排)的射擊方法是這樣的:各營的同等排(可以是前面的排)向前走出,進行射擊,然后同繼續(xù)前進中的橫隊看齊,其后剩下的排(第三批)走出,進行同樣的射擊,等等。
退卻過程中的排射擊照類似的方式在撤退時進行。屆時輪到的排停下來,轉向敵人,進行射擊,然后趕上陣列。蘇沃洛夫不提倡進攻間的排射擊,因為由各排組成的突出部在積極運動的敵人騎兵的攻擊下可能遭受犧牲。蘇沃洛夫甚至不準采用退卻時的排射擊,禁止提起和考慮。] !
Ⅷ向士兵口授必須的知識
分隊對抗演習結束之后,參加該演習的分隊一般在黎明前到達大本營,黎明時拉出到操場上,接受檢閱。這時,由負責該分隊的那個團的一名校官發(fā)口令:槍放下,并且在全體將官、參謀和尉官在場的情況下,開始用士兵的語言對士兵講話:
腳跟并攏,小腿挺直!士兵要站成一條線。我看得見第四個人,看不到第五個人。
行軍步度為一俄尺,轉彎時為一俄尺半。要保持好間隔!行進間士兵正面之間保持一肘距離;橫列與橫列間距三步;行軍時為兩步。鼓聲,不要干擾 [ 注:這里的關于鼓聲的說明是什么意思,難以確定。最大的可能性是:提醒鼓手,不要被采取的快速運動弄糊涂了。把這理解為停止擊鼓是不妥當?shù)?。這樣會與該書原文第25頁里所講的相矛盾。] !
Ⅸ沖擊
珍存三天的子彈,有時要珍存到夠用整個戰(zhàn)役,假如子彈來源沒有保障的話。射擊要少而準,刺刀要刺得狠。子彈會上當,刺刀不會上當。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猛刺一次!把異教徒從刺刀上甩開!——亡命之徒沾著你的刺刀,他的馬刀會朝你脖子砍來。馬刀朝脖子砍來——立即跳開一步,做再次攻擊!刺倒第二個,刺倒第三個!一個勇士能夠刺倒半打敵人,我還見過更多的。
要愛惜槍膛里的子彈!遇上三個敵人——刺死第一個,射死第二個,第三個也用刺刀結果性命 [ 注:在蘇沃洛夫對紀律和射擊規(guī)定的要求中,節(jié)約子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那時的彈藥基數(shù)很有限:20發(fā)子彈隨身攜帶,30發(fā)裝在彈藥箱里。戰(zhàn)斗中,真正的有組織的彈藥補給是沒有的。所以蘇沃洛夫堅決要求減少子彈的消耗量,禁止無目標的射擊,違者要受到嚴厲的懲處。] !
沖擊時不得拖延!要對準目標猛射。每人配備約二十發(fā)子彈,為了節(jié)省,買鉛彈,花錢不多。我們是瞄準射擊的。在我們這里第三十發(fā)子彈落空,而在野戰(zhàn)炮兵和團屬炮兵那里,命中的炮彈難道能夠少于第十發(fā)嗎?
[ 注:按字面意義理解(即理解為實際射擊效果),如同某些注釋者所做的那樣,當然是不合適的。按照當時的射擊技術和兵器技術,這樣的命中率(96%)只能是一個幻想的數(shù)字。
步槍散布在300米內是這樣的,半徑為2.25俄尺的圓(1.5米以上——取整)容納一半的射彈。這個地方應該理解成更象是一種號召,讓步兵在30發(fā)子彈的范圍內不要落空,炮兵則是在10發(fā)之內,換句話說,就是要求做到彈無虛發(fā)。 ]
導火索接在霰彈上!要迎著霰彈沖過去!霰彈飛過頭頂。大炮是你的,人也是你的 [ 注:如果看見敵人的炮兵把導火索接在大炮上,就要向前猛沖,(“霰彈飛過你的頭頂,大炮就是你的!”士兵當然低著頭)。
這個規(guī)則在彼得時期就已確定了:“離大炮愈近,大炮的殺傷和威脅就愈小。”這種關于步兵向前猛沖克服射界的思想,在隨后炮兵技術裝備發(fā)展的時期獲得更大的意義。] !掀翻在地!追擊,拼殺!其他人我們就饒恕吧。枉殺無辜是有罪的,他們同樣也是人。
要為“圣母殿”而死,為神甫之妻、為最光輝之殿堂而死!——教堂祈禱上帝。誰活下來,榮譽和光榮就屬于誰!
Ⅹ宿營
不要欺負居民:他們是我們的衣食之源。士兵不是強盜。
戰(zhàn)利品是神圣誘人的!攻占兵營!——一切都是你們的。攻克要塞!——一切都是你們的。在伊茲梅爾,除其它外,大家把金銀一捧一捧地分。在其他許多地方也是如此。沒有命令絕對不得去拿戰(zhàn)利品
[ 注:士兵對戰(zhàn)利品的擁有權是18世紀的戰(zhàn)爭法規(guī)。戰(zhàn)利品的概念在當時除了包括有戰(zhàn)利品意義的物品——武器、敵軍長官的權力標志等以外,還包括敵人私人用品。蘇沃洛夫按他所處的時代的精神行事。但是蘇沃洛夫對搶劫和平居民及以任何形式侵犯他們的行為追究責任,甚至在敵國也是如此。
“用仁愛戰(zhàn)勝敵人的威力不亞于武器?!薄皯?zhàn)爭不是對著他們(居民),而是對著武裝起來的敵人。”對戰(zhàn)斗情況中的搶劫者就地正法。] !
ⅩⅠ大激戰(zhàn)和總攻擊
野戰(zhàn)中有三種攻擊:向較弱的側翼攻擊。用森林把強硬的側翼隱蔽起來——這不高明!士兵可以從沼澤地穿過去。渡河是困難的——沒有橋過不去。越過各種戰(zhàn)壕。向中部攻擊不適宜,除非是有善于砍殺的騎兵,否則會擠傷自己人。向后方攻擊很好,但這只適用于規(guī)模不大的軍,大部隊是難以繞到后方去的
[ 注:蘇沃洛夫力圖使每個士兵不僅理解他們個人在部隊中的職責,而且還要使他們理解更高一級編隊的行動的總意圖。他在這里用寥寥幾筆勾畫了這種或那種機動的特點。] 。
野外作戰(zhàn):用橫隊對付敵人的正規(guī)軍,用方陣對付異教徒。不使用縱隊。在與土耳其人作戰(zhàn)時可能會遇上這種情況:在側翼方陣的協(xié)同下,要以五百人的方陣突破五千至七千人的敵群。在這種情況下也可用縱隊突擊,但這種必要性尚未出現(xiàn)過。
還有肆無忌憚、浮躁、狂妄的法國人。他們在與德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軍隊作戰(zhàn)時使用縱隊。假如我們要與法國人作戰(zhàn),我們也要用縱隊打擊他們。
[ 注:蘇沃洛夫不只是列舉了戰(zhàn)斗隊形的基本種類——橫隊、方陣、縱隊,而且還指出了在什么樣的具體情況下,針對什么樣的敵人,采用什么樣的隊形最好。對付歐洲的正規(guī)軍要采用展開的橫隊;對土耳其人采用方陣??v隊用于野戰(zhàn)工事沖擊(圖爾圖凱)和攻打要塞(伊茲梅爾、普拉加)的時候。
在野戰(zhàn)中對付土耳其人時也不排除用縱隊的可能性。例如,可以用縱隊對付人數(shù)眾多的敵群。但是此種必要尚未出現(xiàn),這個任務由“移動的多面堡”——方陣擔負了。
蘇沃洛夫仔細觀察法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術發(fā)展,指出法軍的縱隊在對付奧地利和普魯士軍隊的線式隊形方面的有效作用。在1799年的戰(zhàn)爭中他采用了與展開的營橫隊相結合的縱隊來對付法國人。]
以野戰(zhàn)為基礎的沖越戰(zhàn)壕的戰(zhàn)斗。壕溝不深,圍墻不高。跳入壕溝,躍過圍墻,用刺刀突擊,刺殺,追擊,抓俘虜!切勿忘記斷敵后路!這里時常用騎兵。在普拉加使用的是步兵,那里曾有三重的大戰(zhàn)壕和完整的要塞,所以使用了縱隊沖擊。
ⅩⅡ強擊或總攻
砍斷樹枝經(jīng)過鹿砦,投下編條越過陷阱!急速奔跑!跳過木柵,扔下束柴,下到壕溝,豎起云梯!射手,清理縱隊,瞄準腦袋打擊 [ 注:射手隊通常在實施強擊的縱隊前面。接近壕溝時,射手隊從縱隊中走出來(“清理縱隊”),向藏在障壁,胸墻后面的敵人開火(“瞄準腦袋打擊!”),掩護實施強擊的縱隊的行動。] !
縱隊,飛越城墻直奔要塞障壁,劈開障壁!在墻上展成橫隊!衛(wèi)兵隊立即去占領火藥庫!給騎兵打開大門!敵人向城內逃竄,調轉敵人的大炮對敵射擊。向街道猛射,炮擊要快!不得久待
[ 注:應當這樣理解:這種射擊(朝逃竄之敵的射擊)不應當進行得太久,要追擊敵人并且占領城市。] 。命令——下到城內,把敵人分割在街道上!騎兵,砍殺!不要鉆到屋子里去,要在街道場地上拼殺!敵人在哪里據(jù)守就向哪里突擊!
占領街道廣場,設立總警衛(wèi)室。立即把大門、火藥庫、倉庫布置上哨兵!敵人投降了就饒恕他!占領了城墻就去收繳戰(zhàn)利品 [ 注:這里對強擊場面的詳細而又形象生動的描寫再現(xiàn)了攻打伊茲梅爾的實際過程。] !
ⅩⅢ軍事學術
軍事學術原則有三條。
第一——觀察:如何安營,如何行進,向何處沖擊、追擊和打擊敵人。
第二——快速。野戰(zhàn)炮兵向前行軍半俄里到一俄里,使上下坡不受影響。縱隊要互相靠近,炮兵又保持原來的行軍距離。下山和在平原上行軍時用快步。
通過隘路、街道、小橋、水路、沼澤或小徑時用兩路或四路隊形;只有對敵沖擊時才用排縱隊,以便收縮隊尾。
不要停頓,要活動、娛樂、唱歌、擊鼓、奏樂,讓鼓樂齊鳴!
走過十俄里——第一排,取掉“風” [ 注:蘇沃洛夫這樣稱呼士兵的背囊。] ,躺下!其后是第二個排,如此排排相續(xù)。前不等后。縱隊行軍時,隊列會拉長。四路縱隊行軍時,隊列會拉長半倍,兩路縱隊行軍時,隊列會拉長一倍。
列隊時的間隔為一步,行起軍來的間隔會成為兩步。列隊時縱隊長一俄里,行軍中會拉長到兩俄里;列隊時兩俄里,行軍中會變成四俄里。最前面的排若要等最后面的排,那就會白白費掉半個小時。
走完第一個十俄里休息一小時。第一個排跳起來,背起“風”,向前跑十至十五步;行軍中通過狹窄地段、上山或下山的時候,要向前跑十五至五十步。一個排接一個排這樣做下去,使后面的排能在同時得到休息。
走完第二個十俄里,停止前進!休息一小時或一小時以上。如果第三個行程小,則行軍與休息各占一半時間,這時休息四十五分鐘或半小時,或者也可休息十五分鐘,讓小伙子們能趕快吃完飯。這些是對步兵而言。
騎兵按自己的行軍方式前進。對騎兵盡管放心!騎兵休息少,走十俄里以上才休息,這是為了讓馬能盡早趕到營地里歇息。
炊事車和貨篷箱在前面行進。弟兄們一到,就趕上吃飯。炊事班長喊:“開飯!”。早飯休息四小時。到宿營時休息時間可達六至八小時,這要視路程遠近而定。接近敵人時,要把鍋和食品收拾到貨篷箱里去,木柴也放在上面。
[ 注:蘇沃洛夫講的是在不與敵人接觸時的行軍示范組織和計算??v隊中行軍速度不同的兵種分開走(炮兵在步兵前面,“騎兵按自己的方式行軍”),縱隊中的步兵按數(shù)路或四路行軍。在接近敵人時縱隊走得更密集——各排銜接起來。
正常的一晝夜行程是28-35俄里。為了保存體力,蘇沃洛夫特別重視充分利用途中的小休息和大休息。在預計要進行大休息時,炊事車灶具派到前面,和騎兵在一起。當部隊接近休息地或宿營地的時候,已經(jīng)有現(xiàn)成的飯在等著,士兵不會受難熬的等飯之苦,可以得到充分休息。音樂、歌曲、指揮官的鼓動有助于保持行軍中旺盛的士氣。]
照此速度行軍人不感到疲乏。敵人沒有預料到我們,以為我們還在一百俄里以外,如果我們是從遠處趕來,則以為我們還在二、三百俄里以外,或者更遠的地方。突然,我們如神兵天降,敵人就會暈頭轉向[ 注:蘇沃洛夫的行軍速度已經(jīng)載入史冊。蘇沃洛夫統(tǒng)帥的蘇茲達爾團1768年從拉多加到斯摩棱斯克,850俄里的路程只用了30天,而且是在11月的陰雨天和道路泥濘不堪的環(huán)境中行軍的。1769年,從明斯克到布列斯特附近的洛基希采,420俄里用了12個晝夜完成,平均約每晝夜行軍35俄里。
1789年,從伯爾拉德到阿德茹德與奧地利軍會合時,蘇沃洛夫的師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渡過四條河,28小時走了50俄里。1799年,在迎擊麥克唐納的軍事行動中,從亞歷山大里亞到蒂多內河80俄里的行程,蘇沃洛夫的主力部隊冒著使人疲憊不堪的意大利的酷熱,用了36小時就通過了。用這樣的速度行軍,蘇沃洛夫的部隊就象“神兵天降”向敵人直壓下來。
在雷姆尼克河,蘇沃洛夫的出現(xiàn)是如此出乎意料,以致于土耳其的軍事指揮官拒絕相信這一點。但消息在土耳其士兵中間傳開了,大大削弱了他們的抵抗力。在這之前,蘇沃洛夫的名字就已經(jīng)使土耳其人聞風喪膽了。1794年蘇沃洛夫在克魯普齊茨的出現(xiàn)使得正在波蘭的一個軍的指揮者謝拉科夫斯基同樣也沒有料到,促使了波蘭人的失敗。] 。
沖擊。各種兵器一齊上!騎兵,開始沖擊!劈、刺、追、截,勿使漏網(wǎng)!烏拉!弟兄們創(chuàng)造了奇跡!
第三——猛攻。手足相濟,同心協(xié)力!戰(zhàn)斗中會有許多人死亡。敵人也有兩只手,但他不知道怎樣對付俄國的刺刀。
展開橫隊,立即用冷兵器沖擊!沒有時間展開橫隊時就從遮蔽狹窄的地方?jīng)_出來刺殺,步兵,上刺刀!騎兵亦應如此?!谝欢砝飳拑炔涣艨障叮睆楋w過頭頂,大炮就為你所有。
通常是騎兵沖殺在前,步兵隨后。但要時刻保持隊形。騎兵要象步兵那樣,除沼澤泥濘地帶外到處都能夠行動,勒緊馬韁。哥薩克什么地方都能穿過去。在奪取勝利的最后關頭,騎兵要追擊、砍殺!騎兵大顯神威,步兵也不甘落后。
編成兩列橫隊有力量,編成三列橫隊力量增加一半;第一列突破,第二列將敵砍翻在地,第三列最后完成戰(zhàn)斗任務 [ 注:1788年俄國軍隊在魯緬采夫的首倡下采用兩列橫隊代替三列橫隊。蘇沃洛夫仍然贊成用三列橫隊,因為這種隊形用于沖擊時更有力量。] 。
ⅩⅣ醫(yī)院
望而生畏的殘廢收容所 [ 注:殘廢收容所——蘇沃洛夫這樣稱呼病院、軍醫(yī)院。] !德國的藥品老遠就能聞到霉臭味,完全是有害無益。俄國士兵不習慣用這些藥品。
你們吃的伙食中有草根、草葉。士兵是寶貴的。要愛護身體!如果消化不良,要清理腸胃。饑餓是最好的藥物。誰不愛護人,是當官的,要抓起來,是軍士和上等兵,要打棍子,誰自己不愛護自己,也要挨軍棍。胃弱瀉肚的人,如果想吃飯,就在傍晚時喝點稀粥,吃點面包,而對胃實便秘的人,煮點慧草喝,或服用酸模根。先生們,請記住別洛波利斯基 [ 注:別洛波利斯基——醫(yī)務主任,曾在蘇沃洛夫的部隊里供職。] 的戰(zhàn)地通俗醫(yī)書!在患熱病的時候什么也不要吃,哪怕餓十二天,要喝供士兵們飲用的格瓦斯:這也是藥。在患寒熱病的時候要不吃不喝:違者受罰!——因為你不愛惜自己。
殘廢收容所里第一天是柔軟的床鋪,第二天是沒味的法國稀粥,第三天醫(yī)院的弟兄就給你抬來一口棺材。一個人死亡,十個伙伴受死亡空氣的熏染。病人或體弱者住在營房或窩棚里,不比在空氣新鮮的農(nóng)村,沒有藥品是根本不行的。這時應舍得花錢買藥,有藥就買。此外就不要貪圖其他好處了。
所有這一切都不重要!我們要善于愛護自己。在他們那里每百人中死亡一人,而在我們這里一月內五百人中死亡不到一個。健康人需要的是飲料和食物,患病者則需要新鮮空氣、飲料和食物
[ 注:18世紀俄國軍隊中的衛(wèi)生勤務組織得非常差。醫(yī)院(蘇沃洛夫當時稱它為“殘廢收容所”)的聲譽很壞。軍醫(yī)院里舞弊成風。醫(yī)院的管理人員操心的不是病人,而是想辦法中飽私囊。盜竊公款達到了驚人的數(shù)額。毫不奇怪,進入醫(yī)院的有病的士兵極少有恢復健康的。這種狀況激起蘇沃洛夫對軍醫(yī)院的強烈的否定態(tài)度。
蘇沃洛夫對士兵的健康關心備至。他在這方面持有這樣的觀點:預防疾病較之治療疾病更省事、更重要。他的所有關于內務秩序和衛(wèi)生環(huán)境的命令,其宗旨是保證士兵有健康的衛(wèi)生環(huán)境和有益于健康的質量好的伙食。指責蘇沃洛夫一概否定醫(yī)學是完全沒有根據(jù)的。
蘇沃洛夫關心在軍隊中開辦野戰(zhàn)診療所,關心醫(yī)生,關心藥品。在蘇沃洛夫指揮的部隊中患病和死亡的百分比大大低于整個軍隊的平均數(shù)。] 。
勇士們!敵人被你們嚇得發(fā)抖!但是還有比殘廢收容所更可怕的敵人,就是那些該死的昏庸無知、暗示?;逝?、撒謊虛偽、滑頭滑腦、夸夸其談、語無倫次、虛情假意、思路不清的人,有這種毛病的人總喜歡說什么“界限”,“命令”,“往前”,“靠邊”,“命運”,“地獄”等等,等等[ 注:解釋這些令人費解的詞是沒有用的,雖然對其中的某些詞可以作出多少有點接近正確的解釋。它們總的意思是看得清楚的。蘇沃洛夫引用這些詞,作為“昏庸無知”者含糊不清語言的典型,這些人在不知怎樣回答時,總是尋找托詞和借口,竭力避免作直接明確的回答。] 。說來真叫人害臊!無知之徒愈多,禍患愈大。
士兵應當身體健康、勇敢、堅定、果決、有正義感,篤信宗教。要向上帝祈禱!上帝給我們勝利。神奇的勇士!上帝指引著我們,上帝就是我們的將軍!
因昏庸無知,是軍官的逮捕,是校官的從上校起關禁閉。
學則明,不學則愚。事怕行家。農(nóng)民不會掌犁,莊稼就長不出來。讓我們拿三個沒有學問的人換一個有學問的人。三個還嫌少,就六個、十個換一個吧!我們能打敗一切敵人,將他們摔倒在地,將他們俘虜!在最近的一次大戰(zhàn)中敵人傷亡了七萬五千人,幾乎達十萬人;而我們的傷亡還不到一千人[ 注:說的是1794年間波蘭的戰(zhàn)爭,蘇沃洛夫的神速、輝煌的行動決定了這次戰(zhàn)爭的結局。俄國軍隊的傷亡數(shù)字被縮小了。僅在攻打普拉加時俄國軍隊就傷亡了大約三千人。]?。弟兄們,這就是部隊訓練的威力!軍官先生們,這是多么振奮人心的喜訊??!
注:元帥講話結束時,親自發(fā)口令:聽口令!哨兵從兩翼向前!出發(fā)!上崗!
給將官及其他人交代了暗語、應答口號和信號后,接著對分隊進行表揚或批評。然后高呼:
服從上級,
加強訓練,
聽從指揮,
努力學習, [ 注:蘇沃洛夫翻譯了當時雖然已作為軍事用語,但尚不為大多數(shù)人所了解的外來語,如“服從”、“訓練”。]
遵守紀律,
執(zhí)行軍人守則,
講究衛(wèi)生,
鍛煉身體,
著裝整潔,
精神飽滿,
勇敢頑強,
爭取勝利,
光榮,光榮,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