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風(fēng)流韻事: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
不同于現(xiàn)代人對“4”這個數(shù)字很忌諱,中國古人很喜歡用“四”這個數(shù)字。傳統(tǒng)文化里,天有四時、地有四方、年有四季、分有四刻、卦有四象,似乎用“四”就可以概括一切,四通八達、四平八穩(wěn)、縱橫四海等等,連常用的成語也大都是四字的,干什么都要湊齊四個,什么商山四皓、初唐四杰、四庫全書、四大發(fā)明、四大才子、四大名著、四大名山……不勝枚舉。
今天就講講古代四大風(fēng)流韻事:“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當(dāng)然,這里的“風(fēng)流”不是今人理解的沾花惹草的男女之事,古人所講的“風(fēng)流”,多指的是風(fēng)采、風(fēng)度、風(fēng)雅。
一、韓壽偷香
韓壽,字德真,西晉時期官員,曹魏司徒韓暨曾孫,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的女婿。
韓壽是個美男子,《晉書》說他“美姿貌,善容止?!?賈充為司空時,韓壽是他手下幕僚(司空掾)。賈充每次會集賓客時,他的小女兒賈午都從鏤空的窗格子中偷偷張望,見到韓壽,滿心歡喜,心里一直想念著,常常在吟詠中暗暗表露出來。后來賈午的婢女到韓壽家里去,把這些情況都詳細說給了韓壽,并說賈午是個光彩艷麗的美女。韓壽聽說后,也很心動,就托這個婢女暗中為倆人傳遞音信。到了約定的日期,就到賈午住處幽會。韓壽勁捷過人,身手不凡,他翻墻而入,賈家沒有人察覺。只有賈充發(fā)覺女兒越發(fā)用心修飾打扮,心情也比平常愉悅歡暢。后來有一次賈充再次會見幕僚,他聞到韓壽身上有一股奇特的香味,這是外國的貢品,一旦沾到人身上,香味幾個月也不會消散。賈充思量著晉武帝只把這種香料賞賜給自己和陳騫,其他人家沒有這種香,就懷疑韓壽和女兒私通。但是圍墻重疊嚴密,門戶嚴緊高大,從哪里能進來呢?于是借口有盜賊,派人修整圍墻。派去的人回來稟告說:“其它地方?jīng)]有什么異樣,只有東北角好像有人跨過的痕跡,可是圍墻很高,并不是人能跨過去的。”賈充就把女兒身邊的婢女叫來拷問,婢女只得把實情一一說了出來。賈充心中有數(shù),秘而不宣,順?biāo)浦?,就把小女兒嫁給了韓壽。
賈充是當(dāng)時的權(quán)臣,他的大女兒賈南風(fēng)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一度把持朝政;他的小女兒賈午就此嫁給了韓壽,韓壽也自此平步青云,從賈充手下的司空掾一直做到散騎常侍、河南尹。
《世說新語·惑溺》記載:
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于青瑣中看,見壽,說之,恒懷存想,發(fā)于吟詠。后婢往壽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蹺捷絕人,逾墻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于常。后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余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墻重密,門閤急峻,何由得爾?乃托言有盜,令人修墻。使反,曰:“其余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墻高非人所逾?!背淠巳∨笥益究紗枴<匆誀顚?。充秘之,以女妻壽。
“韓壽偷香”的事跡也成了中國古代小說話本中書生和千金小姐私定終身故事的原型。
“韓壽偷香”成了后世文人常常引用的典故,借以表達美好的愛戀。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唐代喬知之《倡女行》:“昨宵綺帳迎韓壽,今朝羅袖引潘郎”;唐代羅虬《比紅兒詩》:“當(dāng)時若是逢韓壽,未必埋蹤在賈家”;宋代歐陽修詞《望江南》:“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元代曾瑞《青杏子·騁懷》套曲:“大筵排回雪韋娘,小酌會竊香韓壽?!?/p>
二、相如竊玉
“相如竊玉”的故事說的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西漢著名辭賦家,善鼓琴。司馬相如從小聰明伶俐,才華橫溢,二十多歲時家里用錢為他買了個官職,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這是一個陪侍皇帝玩樂的閑職。漢景帝對游玩并不感興趣,自然對司馬相如也不重用。司馬相如做這些也不是他的志趣所在,空有抱負和才華無處展現(xiàn),因而常有知音不遇的慨嘆。
不久,機遇來了。漢景帝的胞弟梁王劉武來到了京城。劉武愛好文學(xué),司馬相如得以和他相遇。司馬相如為梁王寫了一篇《子虛賦》,梁王非常喜歡賞識。于是司馬相如稱病辭官,去了梁王建造的梁園,成了梁王的座上賓。梁園是梁王劉武用來召集文人雅士的住所。漢武帝劉徹即位后,偶然看到了《子虛賦》,非常喜歡,召見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給漢武帝寫了《上林賦》,得到賞識,被封為郎官。
梁王去世后,司馬相如失去了伯樂。不久,父母也過世了。司馬相如也因病辭官。無處可去的司馬相如去臨邛(今四川邛崍市)投靠他的好友王吉。王吉是當(dāng)?shù)乜h令。臨邛首富卓王孫得知縣令有貴客,便設(shè)宴相邀,司馬相如故意稱病不去,王吉親自相迎,司馬相如只得前去赴宴。卓王孫有個女兒,名叫卓文君,因久仰司馬相如文采,便從屏風(fēng)內(nèi)窺視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撫琴一曲,卓文君為他的風(fēng)度和才情深深吸引,對他暗許芳心。司馬相如也早已耳聞卓文君的芳名。席間,通過卓文君的侍婢,司馬相如知道了卓文君對他的仰慕之情后,又撫琴一曲《鳳求凰》,表明愛慕之情。
宴畢,司馬相如又通過卓文君的婢女向她轉(zhuǎn)達心意。于是卓文君當(dāng)夜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定終身,二人私奔到了司馬相如的老家成都。
卓文君本為富家女,平日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如今看到司馬相如家徒四壁,一無所有,生活無以為繼。卓文君就和司馬相如商議,二人又回到臨邛。卓文君變賣掉了自己的車馬首飾,又和兄弟姐妹借了些錢,在臨邛開了一家酒館。卓文君當(dāng)壚賣酒,司馬相如在內(nèi)負責(zé)雜務(wù)。
首富的女兒自己開酒館賣酒,這讓卓王孫顏面掃地,一時成為當(dāng)?shù)厝藗兊男φ?。在眾人的勸解下,卓王孫只好同意了這門婚事,并送來了豐厚的嫁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后來漢武帝重新召回司馬相如,官復(fù)原職。
落魄中的司馬相如將年輕貌美的卓文君吸引到手,然后與之私奔。卓文君無異于一塊美玉,司馬相如偷偷與之?dāng)y手私奔,如同“竊玉”之舉,因此后人便用“竊玉”代指偷偷抱得美人歸?!跋嗳绺`玉”也成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三、張敞畫眉
張敞,字子高,西漢茂陵(今陜西興平)人,漢宣帝時期官員,歷任太中大夫、平尚書事、山陽太守、膠東相、守京兆尹、冀州刺史等職。張敞清廉耿直,剛正不阿,敢于直諫。
張敞擔(dān)任京兆尹時,朝廷每當(dāng)議論大事,他都能引古博今,處置適宜,大臣們都非常佩服他?;实鄱啻温爮膹埑ǖ囊庖姟H欢鴱埑ㄗ龉贈]有架子,有時下朝,經(jīng)過可以跑馬的章臺街時,讓車夫趕馬快跑,自己用折扇拍馬。張敞又給妻子描畫眉毛,長安城中傳說張京兆畫的眉毛很漂亮。有司官拿這事參奏張敞?;实蹎枏埑ㄓ袥]有此事,張敞回答:“我聽說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間親昵的私事,有比畫眉毛更過分的?!被实蹛巯牟拍埽瑳]有責(zé)備他。
《漢書·張敞傳》記載:
敞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shù)從之。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qū),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zé)也。然終不得大位。
后來張敞的好友楊惲因罪被誅,按理張敞也在罷免之列,漢宣帝惜其才能,沒有罷免他。張敞的手下絮舜卻以為張敞即將被罷免,于是譏諷張敞為“五日京兆”。張敞怒而將絮舜抓捕斬首。張敞被參奏濫殺無辜。漢宣帝無奈,只得將他削職為民。張敞離職不久后,宣帝又召回了他,任命他為冀州刺史,后又任太原太守。
張敞為官嚴厲剛直,不過他對待妻子溫柔細膩,每天為妻子畫好眉毛才上朝,“張敞畫眉”一時成為美談?!凹t袖添香夜讀書,夢中誰是畫眉人”。恩愛之情令人羨慕。
四、沈約瘦腰
沈約,字休文,南朝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竟陵八友”之一,先后在宋、齊、梁三朝做官,舊史一般稱他是梁朝人。沈約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由此可見其家族的顯赫。
沈約雖出身名門,但父親早亡,少時孤貧,他沒有氣餒消沉,而依然刻苦學(xué)習(xí),勤奮鉆研,成為詩文俱佳的大文豪,當(dāng)時才名天下知,后來入仕,歷宋、齊、梁三朝。
南朝政權(quán)更迭,紛亂戰(zhàn)伐不斷,短短幾十年,換了三個皇帝。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為官,很不容易。而沈約晚年又和梁武帝產(chǎn)生了嫌隙。
沈約雖長期擔(dān)任宰相職位,但他自己卻對御史臺的工作有興趣,但梁武帝始終不取用他。結(jié)果沈約雖然是高官,但一直沒有位列三公。沈約請求外出任職,梁武帝也不允許。沈約憂懼不安,回家后心神不定,一病不起,人漸消瘦,腰都瘦了幾圈。沈約和徐勉是好友,他寫信給徐勉,陳說自己瘦腰病弱,想告老還鄉(xiāng)。
《南史·沈約傳》記載:
初,約久處端揆,有志臺司,論者咸謂為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欲謝事,求歸老之秩。
沈約曾陪同梁武帝宴游,正趕上豫州獻上時令貢品栗子。梁武帝一時興起,和沈約說咱二人將關(guān)于栗子的典故各自分條寫下,看誰知道的多。結(jié)果沈約寫的比梁武帝少三條。出宮后沈約對人說:“皇帝很要面子,我要是不讓著他,他會羞愧而死。”梁武帝聽聞后,認為他的言論大不敬,要懲治他。經(jīng)徐勉懇切勸諫,梁武帝才罷休。
梁武帝對大臣張稷心存舊怨。張稷死后,梁武帝同沈約談起此事,沈約說:“這是過去的事,何必再提呢?”梁武帝很是氣憤,斥責(zé)了沈約幾句后,便起駕回宮了。沈約很恐慌,一時慌神,竟沒注意到皇帝已起身回宮,仍然呆坐在原地?;氐郊液?,沈約心神不定,未至床邊便坐下,結(jié)果坐空摔倒,因此得病。病中夢見齊和帝蕭寶融用劍割斷了他的舌頭。沈約請來巫師察看,結(jié)果竟跟他夢中所見一致,于是沈約請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說梁武帝蕭衍禪代之事并不是自己的主意。御醫(yī)徐奘去給沈約看病,回宮后徐奘就將這些情況全都告訴了梁武帝。
本來對沈約不滿,再加上赤章的事,梁武帝特別生氣,多次派使者譴責(zé)沈約,沈約恐懼而死。
由此可見,“沈約瘦腰”無關(guān)風(fēng)月,是宦海沉浮后的年老病弱。這個典故也常被文人引用,表達不得志或困境中的憂郁。李煜詞中有“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句;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詩句。
但后世將“沈約瘦腰”演變成了另一種美,常用作男女因情思而引起的病瘦,也用作詠寫身材細長的美男子。
“韓壽偷香”是私情,“相如竊玉”是私奔,“張敞畫眉”是私房,都是男女愛戀之事,但“沈約瘦腰”這個典故,完全與風(fēng)月無關(guān)。那么,“沈約瘦腰”怎么會成為“中國古代四大風(fēng)流韻事”之一呢?
其實,古人所講的“風(fēng)流韻事”,多指的是風(fēng)雅而有趣的事情。
“風(fēng)流”一詞出自《漢書·趙充辛慶贊國忌等傳》:“其風(fēng)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fēng)流猶存耳?!?/strong>風(fēng)流,指的是風(fēng)度、儀表,和男女之情無關(guān)。清代陳康祺《朗潛紀(jì)聞》中也說:“然今日之杭州,則湖山無恙,雅道寂如,‘西林’一社,不可謂非風(fēng)流韻事也?!憋L(fēng)流韻事,無關(guān)風(fēng)月,指的是文人雅集,高談闊論,不為世俗所縛的灑脫不羈。
可見,古人所講的風(fēng)流韻事,多指的是有風(fēng)采、有胸懷、有才學(xué)之人,不為權(quán)勢所屈,不為世俗所縛,灑脫率真,做出不同于常人的有趣的、風(fēng)雅的事。因而,“古代四大風(fēng)流韻事”也可以說成“古代四大風(fēng)雅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