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現代藝術史: 達達主義
什么是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是歐洲先鋒派藝術與文學運動,大約從1916年持續(xù)到1924年。作為人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恐懼以及對被認為是沖突催化劑的民族主義做出的反應,它擁護一種新的藝術方法,拒絕傳統(tǒng)的資產階級價值觀,例如支持機會和荒謬的理性主義。達達主義始于蘇黎世伏爾泰酒館的一群藝術家和詩人,緊接著包括紐約、巴黎、漢諾威、科隆和柏林的團體。雖然這些派系的哲學(信念)各不相同,但所有這些派系都由對實驗的嗜好所支撐,這些實驗挑戰(zhàn)了"藝術應該是什么"等傳統(tǒng)觀念。
達達代表了藝術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其激進的概念認同、對流行文化和參與式表演的接納,以及對材料的開創(chuàng)性使用,直接影響了整個20世紀和21世紀的運動。
達達的特征與風格
總的來說,達達主義藝術家將概念置于風格之上,采用基于機會的技術和非常規(guī)材料來批判長期存在的資產階級觀念,并形成一種新的、革命性的藝術理念。他們放棄了既定的雕塑和繪畫媒介,進而轉向拼貼畫、表演、照片蒙太奇和組合,通常由隨機的文本和材料組成(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的詩是通過從報紙上剪下單詞,把它們弄亂并放在一個表面上而成的)。這樣,達達主義的作品往往在外觀上是臨時湊合的,具有反諷和諷刺的共同特征。

然而,并非所有達達主義藝術家的風格和特征都是統(tǒng)一的。柏林的達達主義藝術家比紐約的藝術家更具政治色彩,紐約藝術家專注于制作嘲笑藝術權威人士的作品,而不是政府,而另一方面的藝術家則在尋求破壞社會規(guī)范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表現和抽象技術。因此,最好將達達理解為一種折衷主義的國際主義運動,由相當廣泛的藝術和道德追求而不是審美興趣所聯合起來。
達達主義的藝術遺產
許多達達主義藝術家在早期階段同時參與了超現實主義,到1924年,達達主義被吸收并被這一新興運動所取代。然而,達達主義對下個世紀藝術的影響不可低估。達達主義被廣泛視為概念主義的先驅,其影響也可以通過超現實主義、極簡主義、波普藝術、激浪派和許多其他運動以及音樂和商業(yè)廣告來追溯。達達對資產階級傳統(tǒng)的破壞重新校準了藝術可能是什么,從那以后,視覺和非視覺文化世界就再也不一樣了。

達達主義歷史

1913
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在這段時間創(chuàng)造了“反藝術(anti-art)”一詞,指的是顛覆傳統(tǒng)藝術觀念的作品,并開始制作體現這一理念的現成品。

1916
1916年伏爾泰酒館開業(yè),這年夏天第一屆達達活動在這里舉行,德國作家和詩人雨果·鮑爾(Hugo Ball)宣讀了最初的宣言。達達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各種傳聞:一種說法是德國作家、詩人和精神分析學家理查德·胡爾森貝克(Richard Huelsenbeck)在德法詞典中放置一把刀, 隨機選擇了一個詞“達達”, 而另一種說法是,選擇達達是因為它在不同語言中的含義,就像羅馬尼亞語和俄語中的“yes,yes”。

1917
達達主義已在柏林和紐約出現,紐約達達主義者出版的《盲人》、法國畫家弗朗西斯·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的《391》等出版物首次亮相。馬塞爾·杜尚向紐約獨立藝術家協(xié)會的首屆展覽提交了他現今非常著名的現成品《泉》,一個帶有“R.Mutt”簽名的瓷器便池。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達達藝術家們返回家鄉(xiāng),在此過程中將運動傳播到新的城市。達達主義組織在科隆成立,隨后在漢諾威和巴黎成立。與此同時,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發(fā)表了《達達宣言》。

1920
第一屆國際達達主義博覽會在柏林舉行,參展的藝術家包括 漢娜·霍克( Hannah H?ch),拉烏爾·豪斯曼(Roal Hausman),格羅茲(George Grosz)和約翰·哈特菲爾德(John Heartfield)。哈特菲爾德和藝術家 魯道夫·施利希特(Rudolf Schlichter)將Prussian Angel懸掛在天花板上,這是一尊穿著德國軍服的豬雕塑;他們后來被指控誹謗。

1921
畢卡巴(Picabia)放棄了達達主義,在《391 》中寫了一篇批判性文章,他對后來成為超現實主義主要理論家的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進行了抨擊。

1924
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發(fā)表超現實主義宣言,大批達達主義者加入這場運動——標志著達達主義的終結。
達達主義藝術家
在伏爾泰酒館成立的原始瑞士達達主義團體包括詩人雨果·鮑爾(Hugo Ball)、詩人兼演員艾美·海明斯(Emmy Hemmings),以及藝術家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馬塞爾·揚科(Marcel Janco)和漢斯·阿爾普(Hans Arp)。他們一起出版了雜志《達達》,并舉辦了展覽和表演、詩歌等活動,特里斯坦·查拉最終成為了這場運動的領袖。
與此同時,在柏林,出現了一個由藝術家拉烏爾·豪斯曼(Raoul Hausmann)和理查德·霍爾森貝克(Richard Huelsenbeck)領導的團體。庫爾特·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在漢諾威率先發(fā)起了一場單人達達運動,使用他在城市周圍偶然發(fā)現的材料制作拼貼畫,并創(chuàng)辦了一份名為"Merzist arts"的期刊。達達主義的國際先鋒是弗朗西斯·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漢斯·阿爾普(Hans Arp)、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漢娜·霍赫(Hannah H?ch)、曼·雷(Man Ray)和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杜尚1917年的現成品《泉》成為現代藝術的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