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獎怎么考?(Diamond & Dybvig部分)|2023金融考研
上一篇文章我們對Bernanke的部分進行了總結??今年諾獎怎么考?(Bernanke部分),這一篇繼續(xù)看Zuanshi和Dybvig。
一、DD模型介紹
(一)模型設定(可以跳過)
包含t=0,1,2三個時期。僅存在一種消費品,既可以用來消費、也可以用來投資。t=0期,每個消費者均有1單位的消費品稟賦,之后不再獲得新的稟賦。
兩類消費者。一類是短期消費者,效用來自于t=1期的消費(u(c1));另一類是長期消費者,效用來自于t=2期的消費(u(c2)),消費者的主觀貼現(xiàn)因子為ρ。到底屬于哪種類型是消費者的私人信息,并且他們在t=0期也不知道自己會是哪種類型,這是偶然的(事兒是真多),只知道自己是短期消費者的概率為λ,到t=1期才知道。
兩類資產。因為消費者獲得稟賦的時間跟消費的時間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資產來實現(xiàn)資源的跨期配置。一類是短期資產,下一期到期(滾動存在),沒有回報,只是單純的把消費品儲藏下來;另一類是長期資產,t=2期到期,可以帶來R(>1)單位的消費品,不能提前變現(xiàn)。
(二)構造方程&求解(可以跳過)
構造消費者期望效用最大化方程。目標函數(shù):消費者期望效用;約束條件:資產配置下每期的消費品數(shù)量;控制變量:短期資產的配置比例θ。算出來θ之后,可以得到每期的消費,代入消費者期望效用函數(shù)得到效用。
比較四種情況下的消費者的最大效用:自給自足(autarky)、中央計劃者(central planner)、市場交易(exchange market)、銀行(bank)。central planner和bank的效用最大,market其次,autarky最低。
(三)結論(可能考查,留意加粗部分,考試時候可以直接用)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解釋了三個問題:
①銀行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②銀行面臨什么風險?
③如何降低銀行面臨的風險?依次展開。
1.銀行可以在短期消費者和長期消費者之間進行風險分擔,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消費者期望效用最大)。
邏輯:從微觀層面來看,消費者的消費存在不確定性。在t=0期,消費者也無法確定自己在哪一期消費,所以在效用最大化下會長短期資產都配一些(autarky)。這會出現(xiàn)次優(yōu)結果:短期消費者錯誤配置了一些長期資產,而長期消費者錯誤配置了一些短期資產。他們確實可以交易(market),但是因為信息不完全,所以并不存在阿羅—德布魯(Arrow-Debreu)市場,市場交易均衡也無法達到最優(yōu)。但是從宏觀層面來看,將所有消費者加總起來則沒有不確定性。根據(jù)大數(shù)定律,每個人有λ的概率是短期消費者,那么當人數(shù)很多時,總人口中就會有λ比例的短期消費者。這個時候就可以由銀行做主,銀行可以將稟賦全部收上來,然后統(tǒng)一進行配置,開設活期存款、預留λC1的資金來滿足短期消費者需求(這是確定的);剩下資金用于長期投資以提高回報,滿足長期消費者的需求。在t=1期,消費者若確定為短期消費者,則立即從銀行提現(xiàn);若確定為長期消費者,則等到t=2期再從銀行提現(xiàn)。在銀行主導的配置下,不會再有短期消費者把錢白扔在長期,拿不回來;也不會有長期消費者把錢浪費在短期、沒有回報,人們的效用是提高的。
如果用我們課上的表述就是:銀行的作用是期限轉換,負債方通過開設活期存款、提供流動性來滿足人們不確定的消費需求;同時,所有人不會同時來提現(xiàn),中間會形成沉淀余額,銀行以其支持資產方長期的貸款投放。問題是:如果真的所有人來同時提現(xiàn)呢?第二個結論。
2.在銀行這一制度安排下存在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擠兌就是其中一種。
邏輯:跟我們課上講的相似,這一博弈存在兩個納什均衡:第一個是正常均衡,長期消費者安安靜靜等到2時刻提款,可以達成最優(yōu)的資源配置;第二個則是銀行擠兌均衡,長期消費者認為別的長期消費者會在1時刻提前提款,那么為了保證自己不受損失,他也會在1時刻提款(這里需要用到兩個關鍵假定:一是短期或長期是私人信息,銀行無從得知,無法拒絕;二是銀行將長期資產提前變現(xiàn)要承擔很高的折價,這會使得銀行在1時刻就資不抵債,只能支付一部分的債務,先到先得,所以人們會去擠兌)。每個人都是對稱的,人人罵老六,人人皆老六。此時即便健康經營的銀行也會破產(作者的關注點是panic-based,非fundamental-based),貸款收回、長期的生產投資終止。哪種均衡會出現(xiàn)取決于長期消費者的預期,預期會自我實現(xiàn)。預期形成的背后又是一些隨機事件。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活期存款+長期投資的組合使銀行具有內生的脆弱性,銀行存在的意義和銀行的脆弱性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如果不做長期投資,就無法實現(xiàn)優(yōu)化配置,則存在無意義;如果做長期投資,則必然面臨擠兌的風險,存在至尊寶的緊箍咒問題(周星馳,1995,苦海泛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如何破解?存款保險制度,第三個結論。
3.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減少擠兌,提升銀行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邏輯:存款保險制度可以保證長期消費者即便在銀行出現(xiàn)問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支付,此時他就沒有動力在1時刻進行擠兌,好的均衡會成為唯一的納什均衡。
【參考文獻】
Diamond,Dybvig,《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二、今年如何考查?
以上三個結論分別對應三個問題,都是課上反復講過的,大家權當復習,只需要對涉及DD模型的部分再進行明確、把前面DD的結論放到答案里即可,DD模型可能會被老師設為采分點。
(一)商業(yè)銀行存在的必要性(《金融學十講(上冊)》 P45)
1.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
金融市場存在摩擦,借貸雙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進而會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加劇貸款人面臨的信用風險。所以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性,貸出資金的一方需要生產更多的信息,如甄別、監(jiān)督等,這個過程會產生交易成本(狀態(tài)識別成本,CSV),而銀行憑借其專業(yè)化和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2.信用風險分擔和風險管理
即便不存在信息不對稱,資金借入者仍然有違約的可能性,貸出者可能不希望承擔該信用風險,而銀行可以進行風險共擔和風險管理,包括:(1)貸款于更多的企業(yè),分散非系統(tǒng)性風險;(2)更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tǒng);(3)資本金的保護等。
3.流動性風險分擔和貨幣創(chuàng)造
根據(jù)DD模型(Diamond&Dybvig,1983),銀行可以通過開辦活期存款在短期消費者和長期消費者之間進行流動性風險的分擔(期限轉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同時,因為存款流動性較強,所以也具備一定的貨幣屬性,可以充當貨幣。現(xiàn)代貨幣創(chuàng)造是雙層次的:中央銀行創(chuàng)造基礎貨幣,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造存款貨幣。
(二)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金融學十講(上冊)》 P105)
1.含義
流動性風險是指因無力滿足客戶的提現(xiàn)需求或正當?shù)馁J款需求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其集中表現(xiàn)為擠兌,即大量儲戶(尤其是長期消費者)同時要求提現(xiàn)。
2.產生原因
(1)直接原因:期限錯配。負債方存款期限短,資產方貸款期限長,并且作為非標準化的債權不易變現(xiàn);
(2)根本原因:銀行的業(yè)務性質。根據(jù)DD模型(Diamond & Dybvig,1983),銀行存在的意義就是期限轉換:負債方通過開設活期存款、提供流動性來滿足人們不確定的消費需求;同時,所有人不會同時來提現(xiàn),中間會形成沉淀余額,銀行以其支持資產方長期的貸款投放。通過在短期消費者和長期消費者之間進行風險分擔,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這使得銀行具有內生的脆弱性,擠兌也是多重均衡中的一種。
3.緩解方式
(1)適當提高LCR、NSFR等指標,減少期限錯配;
(2)通過存款保險制度、最后貸款人制度的設計減少銀行流動性風險。
(三)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學十講(上冊)》 P111-P112)
1.含義
政府設立的一種旨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保險制度,在該制度下,存款類金融機構按照其吸收存款的數(shù)額和規(guī)定的保費費率向存款保險機構投保,當存款機構發(fā)生支付危機或破產清算時,由存款保險機構進行賠付。
2.積極影響
(1)保護存款人利益;
(2)降低了存款人擠兌的可能性,進而防止風險傳染,維護本國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是金融監(jiān)管的三道防線之一。
根據(jù)DD模型(Diamond&Dybvig, 1983),在沒有存款保險制度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多重均衡,擠兌是其中一種;而存款保險制度可以保證長期消費者即便在銀行出現(xiàn)問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支付,此時他們就沒有動力進行擠兌,好的均衡會成為唯一的納什均衡。
3.消極影響
(1)存款保險公司面臨嚴重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尤其是道德風險。銀行會過度從事高風險的業(yè)務,若從中盈利則由股東和管理層分享、若因此虧損則由存款保險公司來承擔。對應的,需要實施差異化的保費費率、有限賠付、允許存款保險公司提前介入銀行經營等來減少道德風險。
(2)銀行風險承擔的增加又會增加金融體系脆弱性。根據(jù)世行研究:對于制度環(huán)境薄弱的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設立反而降低了銀行體系穩(wěn)定性、增加了危機發(fā)生的概率。
4.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
略
以上是對今年諾獎的總結,完全新增的部分只有Bernanke對大蕭條的研究,并且考查的可能性不高,其他都是對課內知識稍作補充。當然,考試的時候還可能把幾個問題組合起來考一道大論述題,大家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裁剪即可,不用慌、沉著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