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首富胡雪巖富可敵國,最后卻被抄家,給后世商人什么啟示?
如果你是皇帝,面對一個有錢到可以輕而易舉動搖國家根本的商人,殺還是不殺?
胡雪巖,就是這樣一個富可敵國,卻不懂自保之道的亦官亦商之人。

(胡雪巖)
草根出身,發(fā)國難財走上人生巔峰
清朝末年,貧農(nóng)之子胡雪巖出生在績溪,家中收入來源主要靠幫人放牛。萬萬沒想到,正是這份工作為他大富大貴的人生路鋪上了第一塊磚。
一天他正在給東家放牛時,撿到了一個包袱,里面裝滿了白花花的銀子。這下平時吃飯都是清湯寡水的他哪里還能淡定,兩只眼睛都在放光。但他想起家中老母親的教誨,人窮志不窮,咽了咽口水,坐在原地等失主。
這一等,竟然把他的貴人給等來了。一位杭州的大客商回來找自己丟失的包袱,看到了正等待他的胡雪巖,心中大喜,說明情況之后,胡雪巖把包袱還給了他。不久,這位富商又來績溪,把胡雪巖帶到了杭州學(xué)做生意。
胡雪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xué),加上他膽大心細、自信誠實,很快從一個小伙計一躍成為阜康錢莊的老板,而后又一步步成為徽商巨頭。
1861年,太平軍攻打杭州,胡雪巖出于愛國,購運了大批的軍火和糧食接濟清軍。清軍統(tǒng)帥左宗棠得知后大喜,委任胡雪巖為總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使阜康錢莊大獲其利,他也由此走上了官商之路。

(左宗棠)
憑借過人的眼光和智慧,短短十幾年,胡雪巖就在政商兩界混得風生水起,開設(shè)了阜康錢莊、絲行、慶余堂,總資達2000萬兩白銀以上,是當時的大清首富。慈禧太后對他大加稱贊,竟然賞賜給他紅頂戴和黃馬褂。50多歲的胡雪巖,走到了他人生最輝煌的頂峰,成為了一名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
靠山倒塌,人死財空
然而,當時清朝的兩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明爭暗斗卻越來越激烈。李鴻章發(fā)現(xiàn),左宗棠之所以能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勞,都是因為胡雪巖在后面的支持。

(李鴻章)
“除掉胡雪巖,斷了左宗棠的財路,他自然就玩兒完了。”李鴻章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1883年,法軍進攻駐越南的清軍,朝廷立刻召左宗棠去打仗。李鴻章趁左宗棠不在兩江,開始準備向胡雪巖下手。而胡雪巖這時候還做著美夢,斥巨資收購了大量的蠶絲,想要打破洋人對蠶絲市場的壟斷呢。他的商場對手盛宣懷抓住這一時機,加入李鴻章陣營,通過電報掌握胡雪巖生絲買賣的情況,一邊收購生絲搶胡雪巖的生意,一邊籠絡(luò)人心,讓各地商戶今年不買胡雪巖的絲。這下可好,胡雪巖的蠶絲沒賣出去,資金也見底了。

(盛宣懷)
這時候李鴻章順勢把胡雪巖向外國銀行貸款時,多加利息的事情抖露出來,慈禧聽后大怒:“好你個胡雪巖,哀家這么看重你,你竟敢背地里干這種勾當!”同時,盛宣懷來了個雪上加霜,串通好外國銀行向胡雪巖催款,聲勢浩大的擠兌風波開始了。
胡雪巖見形勢完全hold不住,這才想起了自己的老大左宗棠,趕快去發(fā)電報求救。殊不知盛宣懷暗中叫人將電報扣下,左宗棠始終沒能收到。更悲傷的是,多年的不諳官理、剛愎自用,導(dǎo)致胡雪巖在官場和商場上都沒什么朋友。
幾近絕望的胡雪巖把他的地契和房產(chǎn)都押了出去,還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然而場面越來越無法控制,各地阜康錢莊早已經(jīng)人山人海。胡雪巖這才如夢方醒,當他知道是盛宣懷和李鴻章有意算計時,明白自己這一回是徹底完了。
1885年,左宗棠病逝,胡雪巖徹底沒了靠山。李鴻章又控告他在借外債之時吃回扣,慈禧聽了二話不說,當即下令抄了胡雪巖的家。胡雪巖經(jīng)受不住這樣的大起大落,沒過多久就病逝了。

(杭州,胡雪巖墓)
縱觀胡雪巖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里,他由一個錢莊的伙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于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
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終卻因為太過自負、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假如他能夠左右逢源,維護好和李鴻章的關(guān)系,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