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學習筆記分享丨Part 4:作家在工作(全書筆記整理請查看文集)

本來想把板塊分得細一點,但是發(fā)現(xiàn)發(fā)新文的動態(tài)沒法刪除。
為了不刷屏就這樣分成四個板塊發(fā)完吧。
最后這一部分是關(guān)于作者創(chuàng)作的詳細指導(dǎo),有指出一些常見的問題,也有一些關(guān)于寫作步驟的指導(dǎo),相較于第三部分來講內(nèi)容少一些也簡單一些。
依然按需取用吧=v=
第四部分:作家在工作
(一)反面人物塑造原理:將故事和人物帶到線索的終點
一、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魅力,必須與對抗力量相適應(yīng)→對抗力量是指對抗人物意志和欲望的各種力量的總和。
?
二、故事必須包含相反價值、矛盾價值和否定之否定價值——其正面鏡像是:漸入佳境、錦上添花、終至完美無缺。

三、一部作品的偉大在于作者對負面的處理。
?
(二)解說
一、展示,不要告訴
1.講解說戲劇化:展示出誠實而自然的場景,其中的任務(wù)以誠實而自然的方式動作言談……而與此同時,卻間接將必要的事實傳遞給觀眾。
2.沒有人會告訴另一個人雙方都知道的事,除非闡述明顯事實是為了填補另一個迫切需求。
3.一系列的攝影畫面鏡頭回溯過往也是告訴,不是展示。展示是由人物和鏡頭共同的真實展現(xiàn)。
4.我們并不是靠給予信息保持觀眾的興趣,而是靠扣押信息——最重要的事實應(yīng)放到最后,而最重要的解說信息是:秘密。
5.從“事情的中間”開始講故事——亞里士多德。
?
二、使用幕后故事
1.轉(zhuǎn)折場景的方式:要么通過動作,要么通過揭示——強有力的揭示來自幕后故事——人物以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者可以在危機時披露,以創(chuàng)造轉(zhuǎn)折點。
?
三、閃回(如何使用)
1.閃回戲劇化:與其回憶過去,不如在故事中插入一個微型劇,有它自己的激勵事件、進展過程和轉(zhuǎn)折點。
2.除非觀眾心中有了想知道的需求和欲望,不要閃回。
?
四、夢境序列
同上
?
五、蒙太奇
盡量避免
?
六、畫外音解說——僅適合用于對照或襯托。
1.電影藝術(shù)是通過剪輯、機位或鏡頭運動來將A形象和B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其效果是富有意味的C、D、E,無需解釋便能表達意義。
2.展示而非告訴是對觀眾智慧和感知力的尊重。
?
(三)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興趣問題(好奇心、關(guān)心)
故事設(shè)計需要能夠同時吸引人性的兩個方面——智慧和情感。
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正確的,并想要認同這些正面價值→善之中心→善之中心必須位于主人公身上。
?
1.神秘、懸念和戲劇反諷
·神秘:觀眾知道得比人物少。
分為:閉合神秘:阿加莎形式,“是誰干的?;開放神秘:可倫坡形式,“他怎么才能抓到他”
·懸念:觀眾與人物知道同樣的信息
·戲劇反諷:觀眾比人物知道更多——戲劇反諷鼓勵觀眾深入探尋人物生活中起作用的動機和因果力量。
?
二、驚奇問題
1.真實驚奇來自期望和結(jié)果間的鴻溝的突然揭示。
2.廉價驚奇是在利用觀眾的脆弱。
?
三、巧合問題
我們不回避巧合,但是要戲劇化地表現(xiàn)出它是如何毫無意義地進入生活,然后隨著時間的逝去獲得意義,表現(xiàn)出隨意的反邏輯如何變成生活現(xiàn)實的邏輯。
1.盡早引入巧合,給它充足的時間構(gòu)建意義——不要在講述過程中點之后采用巧合,要更多地將故事交到人物手中。
2.不用利用巧合來轉(zhuǎn)折一個結(jié)局?!緞∽骷业淖畲蠹芍M】
?
四、故事中的主觀視點
完全從主人公的主觀視點來構(gòu)建一個故事是一條創(chuàng)作戒律(盡量遵守)。
?
五、改編問題
1.長篇小說:戲劇化地表現(xiàn)內(nèi)心沖突;戲?。簯騽』乇憩F(xiàn)個人沖突(80%靠耳朵聽,20%靠眼睛看);電影:戲劇化地表現(xiàn)個人外沖突——人類為生存而斗爭的巨大而生動的意象。
2.為表達個人沖突,劇作家必須使用平實的對白。
3.小說越純、戲劇越純、電影就越差——改編必須降低一兩個檔次,走下“純”文學的殿堂,去尋找沖突分布于所有三個層面上,并強調(diào)個人-外界關(guān)系的故事。
4.改編必須愿意再創(chuàng)造——不要在人物口中填滿自我解說的對白,而要為他們的內(nèi)心沖突找到視覺表達。
?
六、戲劇腔的問題
不是夸張表達的結(jié)果,是動機不足的結(jié)果。不是因為寫得太大,而是寫作欲望太小。
?
(四)人物(心靈蟲)
一、人物不是真人
1.人物設(shè)計開始于兩個主要方面的安排: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
·人物真相只能通過兩難選擇來表達:這個人在壓力之下如何選擇行動,表明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壓力越大,選擇越能更加深刻而真實地揭示性格真相。
·人物真相的關(guān)鍵是欲望,欲望后面便是動機。
·自我解釋必須用行動來證實或反駁。
2.人物維
A維指矛盾,人物的矛盾必須是連貫一致的——多維人物令人癡迷,性格或行為中的矛盾會鎖定觀眾的注意力。因此,主人公必須是全體人物中最多維的一個,以將移情焦點集中在這一明星角色上。
B維可以通過對照法來創(chuàng)造:將正統(tǒng)的人物至于怪異背景,或?qū)⑸衩毓终Q的個體至于普通地道的社會。
3.人物設(shè)計
A是主人公創(chuàng)造了其他人物。

B不要把小角色寫得比必要的更有趣,會導(dǎo)致虛假的預(yù)期。
C第二位的角色不僅需要主人公,還彼此相互需要,以勾畫他們自己的維。
4.喜劇人物:顯著特征就是盲目執(zhí)著。
5.寫作銀幕人物的三個訣竅:為演員留有余地;熱愛你的所有人物;人物就是自知。
→我們的人物是通過觀察得來的。所有優(yōu)秀人物寫作的根本是自知→誠實的回答總是正確的,你會做出人會做的事。你對自己人性的神秘之處觀察得越深,對你自己的了解就會越多,從而也就越能了解別人。
?
(五)文本
一、對白
1.對白不是對話
A銀幕對白必須具有日常談話的形式,但其內(nèi)容必須遠遠超越尋常。
·壓縮和簡約:以最少的詞句表達最多的內(nèi)容。
·具有方向。表達出變化的行為,且不重復(fù)。
B電影美學80%屬于視覺,20%屬于聽覺。
C對白不要求完整的句子,同樣的信息拆解為一系列結(jié)構(gòu)簡單、通俗易懂的短句,觀眾會一點一點吸收。
2.長話短說
A大段對白和電影美學是對立的。
B觀眾實際上需要靠唇讀。他們對臺詞的理解有50%來自親眼看著演員把它說出來,演員臉消失之后,他們就停止聆聽了。
C生活中不存在獨白,生活是對白,是動作/反應(yīng)。
3.懸念句
優(yōu)秀的電影對白傾向于用掉尾句(倒裝句?)構(gòu)建。語義被延緩到最后一個字,迫使演員和觀眾聽到臺詞的末尾。
4.無言的劇本
形象是我們的第一選擇,對白是令人遺憾的第二選擇。少即是多。
?
二、描寫
1.將電影植入讀者的腦海:只描寫可以拍攝出來的東西
2.現(xiàn)在時刻中的生動動作
?
三、形象系統(tǒng)
1.作為詩人的銀幕劇作家
A詩化是指強化表現(xiàn)力。
B形象系統(tǒng)是一種主題策略,是植入影片中的一個形象種類,從頭至尾連貫一致而又不無變化地在聲畫中反復(fù)出現(xiàn),以同樣微妙的方式,作為一種潛在交流來增加審美情感的深度和復(fù)雜性。
C一個形象系統(tǒng)必須是潛在的,絕不能讓觀眾意識到它。
?
四、片名
一部影片的片名是用以“定位”觀眾的市場營銷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使觀眾對即將來臨的體驗有一個切實的心理準備。
?
(六)作家的創(chuàng)造方法
一、從外到里的寫作(是不行的)
?
二、從里到外的寫作
1.步驟大綱
每一幕一疊卡片,用單句和復(fù)句陳述,簡單明了地描述每個場景發(fā)生了什么,再在卡片背面標明這一場景屬于哪一步驟(激勵事情?微激勵事件?第一幕高潮?主情節(jié)還是次情節(jié)……)。
2.處理臺本
對步驟大綱進行處理:將每一個場景從一兩個句子擴展為一個段落或更長的雙倍行距的、現(xiàn)在時的、一個時刻接一個時刻的描寫。
PS:在處理本中,作者指明人物在談?wù)撌裁?,但絕不要寫出對白,要創(chuàng)造出潛文本。
?
三、銀幕劇本
根據(jù)處理好的臺本來寫劇本是快樂的。
通過精心準備之后寫出的對白能創(chuàng)造出因人而異的聲音。
盡量推遲對白的寫作,因為未成熟的對白寫作會窒息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