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后,英特爾 NUC 走向 Mac 的反面
在《神話》等奇幻穿越劇中,古人面對手機這個小方盒時總是困惑、敬畏、但同時有帶有些許興奮。
對于一個完全陌生,但又功能豐富的產物,能播放聲音,將人與風景都裝進手掌大小的盒子中,古人即害怕這個小盒子會帶來不良影響,又欣喜于各種奇幻有趣的玩法。

巧合的是,這和科技界推崇的未來概念——「黑盒」計算機頗為相似。
黑盒計算機指的是一種理想的計算機模型,擁有精美的外觀,同時能為人們提供所需的各種功能服務,卻不需要知道內部是如何運作。
如今的 iPhone、iPad,乃至最近的 Mac Studio 都是這一理念下的產品,功能豐富、小型化、一體化是它們的共同特征。

作為蘋果曾經的合作伙伴,現(xiàn)在的競爭對手,英特爾其實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將電腦做「小」,甚至比起現(xiàn)在 Mac Studio 明亮的金屬鋁外殼,英特爾 NUC 電腦更符合小黑盒的形象。
方寸間,手掌里的小黑盒
未來感、理想形態(tài),黑盒計算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大科技公司追求的掌上明珠,這既是技術和設計實力的象征,更代表著產品的先進性,意味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NUC 微型電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發(fā)的,為了保證市場銷售,英特爾的營銷部門要求這款電腦要盡可能的輕、薄、小。

要實現(xiàn)這一系列的要求可不容易,電腦性能越強,功耗就越高,需要的電源和散熱模組也就更大,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傳輸接口,做大也就變成了簡單的選擇。
輕薄筆記本的出現(xiàn)證明電腦的小型化是可行的,但究竟要多小呢,多小才能保證性能、穩(wěn)定性呢?
就這樣,在營銷部門和工程師們的互相拉扯下,初代 NUC 的尺寸被定為長寬 4×4 英寸,高度為 1.5 英寸,同時配備準系統(tǒng),人們可以輕松拆開安裝存儲或安裝 Windows 電腦操作系統(tǒng)。

轉換一下 NUC 微型電腦的尺寸,就是長寬 10 厘米出頭,厚度不超過 4 厘米,一只手就可以輕松掌握,就和家中隨處可見的小型收納盒一樣大。
樸實的黑色與輕巧的造型,讓 NUC 能適應大部分環(huán)境,懸掛在顯示器備選組成「一體機」,或是書桌上不起眼的小黑盒。
NUC 樸實到人們很容易忽略它,但同時它又是一款具備豐富功能的電腦,這幾乎是對黑盒計算機概念的成功落地。

此后,4×4 英寸成為了 NUC 的經典型號,幾乎每年英特爾都會往這個小黑盒里塞入最新的處理器芯片和集成顯卡,以提供中輕度的辦公能力。
這個樸實的小黑盒子也逐漸出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的家里、公司、甚至是學校。
往更高處走
雖然英特爾在 4×英寸這樣的狹窄空間內塞下整臺電腦所需要的處理器、電源管理芯片,眾多 USB 接口等,但小尺寸也限制了算力,4×4 經典 NUC 被默認只能處理中輕度的工作。
轉折出現(xiàn)在 2018 年,英特爾開始往更高性能、更全面的體驗靠攏。
當時,英特爾出乎意料地與 AMD 達成了合作,往 NUC 里塞入了一顆特別的「融合芯片」,將 8 代酷睿處理器芯片和 AMD Radeon RX Vega 移動版封裝在同一塊芯片當中。

這臺同時擁有英特爾和 AMD 基因的 NUC 電腦最終被命名為骷髏峽谷,封裝設計不僅為它提供了不錯的圖像性能,處理器和顯卡融合的形式也讓整臺機器更小。
骷髏峽谷 NUC 電腦的長寬比僅為 9×6 英寸,幾乎和一本書同樣大小,在 3D Mark 圖形測試中,它的跑分相當于當年主流獨立顯卡英偉達 GTX 1060 的 75%,離暢玩 3A 游戲大作十分接近。

不錯的性能,小巧的身材迅速讓骷髏峽谷 NUC 在游戲玩家群體中爆火,要知道它不僅是一臺完全體的 Windows 電腦,身材甚至比 PS4 這樣的游戲主機更小巧,幾乎是一臺便攜版的游戲機。
正因于此,骷髏峽谷走向了各種各樣的地方。
NUC 的產品主管 Faisal Habib 在接受 PCworld 采訪時就表示,網吧以及電子競技酒店逐漸出現(xiàn)骷髏峽谷 NUC 這樣的產品,小巧的它適合放在酒店或小房間里玩游戲。

另外一批熱愛折騰的極客們也看上了骷髏峽谷 NUC,英特爾處理器加 AMD Vega 顯卡的配置組合,讓這款產品成為了「黑蘋果」系統(tǒng)的好選擇之一,Windows 與 macOS 雙系統(tǒng)是常見操作。
隨著氮化鎵技術的發(fā)展,近幾年更是有人開始嘗試用更輕更小的氮化鎵充電器取代骷髏峽谷那套碩大笨重的原裝充電器。

小型機電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人們對于它的癡迷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技術和設計的發(fā)展,要完成這樣的高性能產品,芯片和機器內部堆疊設計都必須獲得提升。
更大還是更小
骷髏峽谷 NUC 在玩家群體中一舉成名,直接推動了英特爾在高性能小型機電腦領域發(fā)力。
但黑盒始終是一個理想化的計算機概念,技術的進步其實并沒有那么快,桌面級顯卡性能快速增長的同時,功率提升不小,因此配置大風扇散熱自然成為默認選擇。
就這樣,NUC 電腦變大了。

搭載最新 12 代酷睿處理器 i9-12900 的英特爾 NUC 龍峽谷,體積已經達到了 8L,性能依舊很強,內部結構緊湊,但與行業(yè)內的小型機箱相比,體積優(yōu)勢在變小。
另一方面,要保持緊湊的機身,機身內部留給顯卡的空間也越發(fā)緊張,目前的頂級旗艦獨立顯卡 RTX 3090 長度已經達到了 31.3 厘米,NUC 產品主管 Faisal Habib 在采訪中表示 NUC 電腦內已經放不下如此大的顯卡了。
相對比而言,主流獨立顯卡 RTX 3060 才是 NUC 系列的好搭檔。

今年 4 月,英特爾公布了獨立顯卡系列 Arc,這讓不少游戲玩家興奮,它能否再度復刻骷髏峽谷的成功,將處理器和顯卡重新組合在一起,回歸 1L 左右的體積。
NUC 產品主管 Faisal Habib 在采訪中正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我們已經有過一些探索,比如將桌面級獨立顯卡焊接在一起,嘗試其他散熱和冷卻方式,但這并不是一條正確的路。
言下之意就是不會融合,NUC 雖然保持了小型機的特點,但在高性能產品中,英特爾仍然保持一定的可升級性,替換內存、顯卡、帶芯片的主板等。

對比來看,在小型機的探索中,蘋果確實拔得了頭籌。
Mac Stduio 中的 M1 Ultra 將處理器與顯卡融合,并以統(tǒng)一內存相互連接,以一體化融合的方式打造了一臺高性能、優(yōu)秀功耗比的小型機。
這臺長寬均為 7.7 英寸的電腦,完美實現(xiàn)了 22 年 Power Mac G4 Cube 沒能做好的事,也讓它離理想中的黑盒計算機概念更近。

但同時 Mac Stduio 也放棄了可升級性,NUC 更大但后續(xù)可升級,在探索小型機的過程中,蘋果和 NUC 幾乎走向了相反的道路。
打開黑盒
「黑盒」計算機概念所描述的未來電腦,原本是一個方正的盒子,人們不需要了解其運作原理,就能使用它,這顯然是一個以用戶體驗為目標的理想化概念。
喬布斯和蘋果顯然是這一理念的忠實信徒,從 iPad、iPhone、Mac Studio 等產品就可以看出。

NUC 卻沒有,原本最符合黑盒形象的它,在初代公布 10 年后的今天,逐漸走向了黑盒計算機概念的反面——打開黑盒。
比起游戲玩家群體,其實 NUC 在企業(yè)和學術領域更受歡迎,在這些領域性能不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
小巧、便宜、噪音小,讓 4×4 經典 NUC 小黑盒電腦能放在各種各樣的地方,甚至僅作為單一用途使用。

NUC 產品主管 Faisal Habib 發(fā)現(xiàn)甚至有人愿意在桌面上連續(xù)擺上 26 個經典 NUC 微型電腦,它小巧不占地方、噪音低、接口豐富、耗電量低,每一臺都作為單一用途使用。
另一方面,NUC 團隊將「黑盒」拆開,提供微型化的 NUC 電路板或是更高性能的芯片組裝卡,這讓 NUC 得以進入更多地方, Faisal Habib 就舉了一個十分形象的例子:
幾乎你去的每家快餐店都有一個小觸摸屏,如果你打開背面,你可能會在里面看到一個 NUC。

而對于高性能電腦,NUC 可以提供模塊化的組裝方式,在緊湊的機箱中提供一定的自定義功能,更換內存、顯卡、帶有英特爾處理器的顯卡。
這不僅體現(xiàn)在 NUC 系列產品中,甚至是其他 OEM 電腦廠商也可以直接以 NUC 為基礎,定制改造推出各種微型電腦。
自 2012 年初代 NUC 發(fā)布以來,這一系列產品款式已經超過 600,它們中有經典的 4×4 小黑盒電腦,也有放棄這一充滿未來感造型的電路板、組裝機箱形態(tài)。

豐富的形態(tài)讓 NUC 得以滿足不同需求,甚至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此時 NUC 就如同英特爾芯片的延伸,提供更好的標準,廠商可以自由定制和改造,極高的自由度,可定制和升級性,也讓 NUC 脫離了普通消費電腦的范疇,進入更多領域。
在追逐「黑盒」微型計算機概念,探索小型機電腦的過程中,蘋果和英特爾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兩者孰優(yōu)孰劣并不是一下就能得出結論。
更重要的是,你到底是進入產品生態(tài)接受規(guī)則,還是渴望「折騰」,滿足特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