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上生活——蘇丹印象03:被遺棄的伊甸園
郵票的歷史便是國家的歷史。
從一枚枚小小的紙片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滄桑變遷。
過去的榮耀和輝煌,歷史的沉淀與厚度,都隨著小小的畫面一幅幅在眼前鋪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內(nèi)核,只有了解了她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這個民族的精神實質(zhì)和人文精髓。
在整理蘇丹郵票的過程中,才使我真正認識到,蘇丹,原來是個歷史悠久,充滿榮光的國度。
? ? ? ?

知乎里是這樣介紹蘇丹的:蘇丹共和國是非洲面積第3大國,世界面積第15大國。蘇丹給人的印象似乎就是肚皮脹大的孩子、旱災(zāi)蹂躪的大地、極度的貧窮以及頻繁的戰(zhàn)爭沖突。然而曾幾何時蘇丹非但與貧窮沾不上邊,還曾是極為富裕的古文明之一。

百科里,蘇丹同樣歷史悠久,她是努比亞人的世代居住地。公元前2800年—前1000年曾為古埃及的一部分,約公元前950年擺脫埃及統(tǒng)治獨立,建立庫施王國,并在最強盛時期經(jīng)統(tǒng)治過埃及。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大量移入,15世紀出現(xiàn)芬吉王國,?17世紀富爾人建科爾多凡王國和達爾富爾蘇丹國。19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自埃及向蘇丹擴張。1899年由英埃共管蘇丹。1951年廢除共管。1956年1月1日獨立為蘇丹共和國。1969年改名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再次改稱蘇丹共和國。

前面已經(jīng)講過,蘇丹一共發(fā)行過800多種郵票,我這次在蘇丹郵電總局里只掃到了200多種。雖然數(shù)量僅有四分之一,但是管中窺豹,也足以看到蘇丹的過往和取得的成就。捧著精心做好的郵冊,手上有著沉淀的感覺,心里也有著沉甸甸的感覺。
下面,我將沿著郵票的脈絡(luò),一步步追隨歷史的足跡,將蘇丹,這個被遺忘的伊甸園一點點展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
為了方便查詢,這本郵冊是按照《斯科特標(biāo)準(zhǔn)郵票目錄》蘇丹部分進行整理的,編號均是斯科特編號,描述也都是斯科特上的原話,我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翻譯。雖然描述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是郵票的內(nèi)容,每一套,甚至每一枚都有著深深的內(nèi)涵。

?這,是蘇丹的歷史,也是蘇丹的文化與文明。誰能說在一尊普通雕像的背后,包含的卻不是千百年的民族血淚和國家榮辱?

弱,只是一種狀態(tài),驕傲和自豪卻是鐫刻在骨子里的。在文明的滔滔長河中,暫時的沒落只是一個個漩渦,只有不屈的精神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