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與有聽力困難的老年人有效交流?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shù)老年人的聽覺都有些喪失,不如以前敏銳。這種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便是眾所周知的老年性耳聾。
在與有聽力問題的老年人溝通時,人們往往是提高音量,甚至吼著說話,以便老年人能夠聽見。從某種程度上說,提高說話的音量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你是否發(fā)現(xiàn),有時明明已經(jīng)說得很大聲,但是老年人還是不明白你在說什么。這種“我聽到了,但不明白你說的是什么”的現(xiàn)象,被稱為音位退化。
那么,如何才能與有聽力困難的老年人進行有效交流呢?
采用合適的音量,而不是大聲說話。對于老年性耳聾者來說,部分老年人可能會出現(xiàn)重振現(xiàn)象,即小聲講話時聽不清,大聲講話時又嫌吵。所以,社工可以采用降低而不是提高自己音量的方式,找到合適的音量與老年人交流。
說話的速度不能太快,但也不能慢于自然語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認知加工速度會越來越慢,中樞系統(tǒng)處理語言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與有聽力困難的老年人說話時應放慢語速。但如果語速太慢以至于不能組成連貫的句子,就違反了語言的自然流暢原則,最終也是無用的。
關鍵語詞盡量不采用高頻音。如果老年人聽不清的原因不在于音量,而在于音頻,那么這時社工就需要重新組織語言,語調要緩平,不要急促和尖利,盡量減少其中的高頻音。
慎用“老年語”。“老年語”的特征不僅包括句子短、語法簡單、語速慢,還包括音量和語調過高,即夸張式語調。老年語其實和兒化語類似,當社工采用這種方式說話時,老年人會感到不舒服,有可能導致他們不愿意交流。
說話時面對老人,給予其充分的視覺信息。社工說話時最好面對著老年人,以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視覺信息,比如說話者的嘴唇和肢體語言,從而有效增進對話的理解。

總之,與有聽力困難的老年人交流要比其他人難一些,作為一名養(yǎng)老社工,只有具備足夠的耐心和交流技巧,才能夠實現(xiàn)與有聽力困難的老年人有效交流。
注:文章轉載自社工中國網(wǎng)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
1553360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