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367)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文游天下(367)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文/石巖磊
雄赳赳
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
衛(wèi)祖國
就是保家鄉(xiāng)
中國好兒女
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
打敗美國野心狼
? ? ?伴隨著高亢嘹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在鑼鼓喧天的歡送場景中,一隊隊整齊的志愿軍戰(zhàn)士帶著大紅花,英姿颯爽地踏上了鴨綠江大橋。這是一些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題材影片里的經(jīng)典鏡頭,然而當你走進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時,就能了解到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jié)。
? ? ? 從1950年10月19日開始,25萬志愿軍官兵換上朝鮮人民軍服裝后,利用3個晚上便悄然渡過了鴨綠江,目的就是要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當10月25日雙方首次交火時,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果然被打蒙圈了,他們根本沒有料到中國敢于出兵,并且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深入到了朝鮮境內,我軍達到了攻其不備的戰(zhàn)略目標。
? ? ? 紀念館的資料顯示,我國先后有240萬部隊入朝作戰(zhàn),擊斃、擊傷及俘虜敵軍71萬,取得史詩般的重大勝利,然而我們自身也付出作戰(zhàn)減員36.6萬人的沉痛代價。由于沒有制空權,敵機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我前進隊伍及后勤補給線,我軍的非戰(zhàn)斗減員十分嚴重。運輸車隊只能晚上行進,且不能開燈,依靠在地上撒石灰的辦法指引路線,車輛墜崖事故難以避免。
? ? ?而敵機轟炸造成的損失更為慘烈,毛岸英就是在1950年11月25日美軍空襲中犧牲的。稀缺的物資保障,不僅造成部隊武器彈藥的不足,得不到重炮的火力支援,而且官兵的生活也極度困苦,戰(zhàn)士們只能靠炒面就雪團裹腹,更為艱難的是,許多部隊沒來得及配發(fā)過冬服裝,凜冽的寒風中戰(zhàn)士們身上僅有薄薄的單衣,最令人痛心的便是那些因凍餓而犧牲的子弟兵。
? ? ?去年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lián)合執(zhí)導的《長津湖》大火,影片再現(xiàn)了部分戰(zhàn)爭里的慘烈場景。長津湖之戰(zhàn)中,志愿軍第九兵團20軍59師177團6連的戰(zhàn)士們潛伏在陣地上,等待著南逃的敵人進入伏擊圈,可戰(zhàn)斗并沒有打響。因為零下40度的嚴寒已奪去了這些年輕人的生命,他們仍手握鋼槍,保持著戰(zhàn)斗姿勢,頭頂掛滿了冰凌,稚氣未脫的臉頰上凝刻著剛毅與無畏。
? ? ? 他們都是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羅盛教、“王成”,都是視死如歸的“鋼鐵俠”,他們用血肉之軀堵槍眼、炸碉堡與敵人同歸于盡,一句“向我開炮”喊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最強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始終充斥于整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全過程,志愿軍打出了我們的軍威、國威,令敵人心驚膽戰(zhàn)不寒而栗,也最終促成了1953年7月《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的簽訂。
? ? ?在紀念館里,人們細細地觀看著志愿軍用過的沖鋒槍、手榴彈,繳獲的機槍、大炮,以及獲得的各種勛章、嘉獎令,雖然聞不到戰(zhàn)爭的硝煙味,但能感受到入朝官兵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撲面而來。是他們讓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瑟瑟發(fā)抖,是他們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凜然不可侵犯,是他們令億萬國人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英雄不會過時,他們始終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也必將永遠響徹在大江南北,讓后人銘記住那場曠世之戰(zhàn)。
? ? ? 2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