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九年級物理上冊 蘇科版 蘇教版 江蘇版初中物理9年級上冊

1.1?杠桿
1.杠桿的概念
物理學(xué)中,將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稱為杠桿(杠桿不一定是筆直的)
△2.杠桿五要素
支點: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點,即O點
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即F1
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即F2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L1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L2
此處動力和阻力是指杠桿所受的力,而不是杠桿產(chǎn)生的力,杠桿是受力物體
點到線的距離是垂直
3.力作用線的反向延長線經(jīng)過支點,力臂為0
4.(1)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和支點一定在杠桿上
(2)動力臂和阻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3)動力和阻力的力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支點在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中間時,動力和阻力方向大致相同
△(5)支點不在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中間時,動力和阻力方向大致相反
中同側(cè)反
小結(jié):
5.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靜止或勻速轉(zhuǎn)動,我們就說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①傾斜靜止也是平衡狀態(tài)②傾斜一個角度靜止是平衡狀態(tài))
(2)安裝好杠桿,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實驗前,實驗過程中不可以),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
①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方法:哪邊高往哪調(diào)???????
②實驗前-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消除/減小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3)在杠桿左邊掛上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某一位置豎直拉動杠桿。設(shè)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對杠桿豎直向下的拉力F2是動力,動力臂為L1。鉤碼對杠桿的拉力F2是阻力,阻力臂為L2
實驗中-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便于測量力臂
使用彈簧測力計的目的:①便于改變重力方向②便于讀出拉力大小
→→最終目的是為了便于正確認識力臂
(4)鉤碼和砝碼(托盤天平)是不同的東西
(5)杠桿平衡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可寫成
F1L1=F2L2
杠桿的平衡條件也稱為杠桿原理,最早是由古希臘學(xué)者阿基米德總結(jié)出來的,但不是阿基米德原理
(6)多次實驗是為了尋找普遍性規(guī)律
(7)不需要控制變量,能同時改變阻力臂和阻力大小
+++
1.2?定滑輪和動滑輪與滑輪組
1.定滑輪與動滑輪的概念
工作時,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
工作時,軸的位置會隨著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定滑輪:不省力,不省距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等臂杠桿)
動滑輪:省力,費距離,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不等臂杠桿)
3.定滑輪工作時的特點
(1)組裝定滑輪,在它的左側(cè)掛上鉤碼,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勻速上升/緩慢上升--①使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②平衡狀態(tài)
(2)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復(fù)實驗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guī)律,不是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3)當不計繩重和摩擦?xí)r,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拉力)和鉤碼重力是相等的
:一般情況下是不計繩重和摩擦的,(一些年久失修的定滑輪會比其他定滑輪的摩擦力大,繩子的質(zhì)量可能不同)否則,重力小于拉力
(4)當彈簧測力計反方向放置時,測出結(jié)果比實際結(jié)果小(彈簧測力計的重力抵消一部分——G彈簧測力計+F拉=G物)
4.動滑輪
(1)組裝動滑輪時,在它的左側(cè)掛上鉤碼,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勻速上升)
(2)當不計動滑輪重力、繩重和摩擦?xí)r,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鉤碼重力的一半
當計算動滑輪重力,不計繩重和摩擦力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鉤碼重力和動滑輪重力的一半
5.定滑輪和動滑輪工作特點原因
當動滑輪必須豎直向上拉動時,單個動滑輪最多可以省一半力,定滑輪不一定豎直拉動,和豎直拉動無關(guān)。
△6.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時,動滑輪上有n段繩子,承擔(dān)物體和動滑輪的重,提起物體的力就是物體和動滑輪重的1/n,且這個力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n倍(不計繩重和摩擦)
7.將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施力的方向
8.注意繩子的段數(shù)是數(shù)動滑輪上的(各段繩子的拉力相等)ps:動滑輪不改變力的方向,所以圖上的下方是動滑輪
如下圖,左3右2
+++
1.3?功
1.eg. 當你舉高物體時,你就應(yīng)用于儲存于身體內(nèi)的化學(xué)能,使物體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學(xué)中,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
△2.物理學(xué)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簡稱功(work)
若用W表示功,F(xiàn)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則功的公式為
W=FS(W的單位-J,F(xiàn)-N,S-m)
W=Gh
1J=1N?m
3.你對雞蛋做的功大約為1J
4.對物體做功有兩個必要條件:
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
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5.使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但要費距離?;蛘呖梢允【嚯x,但要費力,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6.盤山公路和斜坡都省力
+++
1.4?功率
△1.物理學(xué)中,將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叫作功率
公式可寫成:P=W/t
變形:W=Pt,t=W/P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J),時間的單位是秒(s),則功率的單位是焦/秒(J/s)
瓦特,功率的單位命名為瓦特,簡稱瓦,用字母W表示——1W=1J/s
△2.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但做工不一定多,用時不一定少
速度大的物體跑的一定快,但路程不一定大,用時不一定少
3.人騎自行車時的功率通常為60到80W
△4.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