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小骨雕迪迦—完結(jié)

起因是去年6月30號的某站會員購真骨雕迪迦,雖然提前訂好鬧鐘,但依舊,無法挑戰(zhàn)修瑪吉亞。然后也不想多花原價之上去購入,(沒錢)于是想自己搞一個出來玩玩。因為本人喜歡玩小而精的,比方RG高達、國產(chǎn)第三方小比例變形金剛、掌動系假面騎士和奧特曼、暗源和酸雨人偶等。
放兜里好揣,放手里好玩。于是尺寸為3.75寸。
現(xiàn)在快一年過去了,終于結(jié)束了。我來說說制作過程與感想吧。
1. 搜集三視圖
從網(wǎng)上、皮套圖、真骨雕官圖、測評圖中獲得。調(diào)整比例,畫參考線,得到個標準的三視圖。然后得到個線稿,照著描或者用PS,都可以。看的清楚就行。
沒什么特別好說的。

2. 設計關節(jié)
做個基本的合理的可動范圍。比較費時間,縱軸橫軸,在平面里想象,比較困難,這點會在建模過程中體現(xiàn)。
設計方面,會在打印實體上說。

3. 建模
使用的軟件是C4D,屬于多邊形建模。工業(yè)建模軟件還沒學過,之后會去學。
建模過程沒什么技巧,因為我也基本就是從網(wǎng)上教程學來的。只能熟能生巧吧。
其實想要一個人形玩具好看,重點就是形體上了,所以只能慢慢調(diào)整。雖然很費時間,但沒辦法避免。
麻煩的點在于四邊面的處理,特別是在身體刻線與身體關節(jié)相交的地方。處理轉(zhuǎn)折處很棘手,而且還要考慮倒角的排線。這個方面我在想應該會有簡單的方式,不過對目前的我來說,還需要點時間。
(有個想法,有刻線或者浮雕的部分,在C4D里做好,然后在ZBrush里用布爾。目前還沒嘗試,以后會試試)
最重點,關于關節(jié)孔洞與樁的結(jié)合。留在打印里說。
關于兩個版本關節(jié)設計的區(qū)別、改進、取舍也結(jié)合著打印實體來說。

(版本1)

(版本2)
4. 打印
第一次打印
使用是白蠟。價格為80。細節(jié)較差,打印件實體,問題多多。
1)首先一個根本問題。由于建模時的錯誤估計,打印后發(fā)現(xiàn)壁厚太薄,導致零件會有破洞。

2)零件的組合上,建模軟件里的參數(shù)是不準確的。打印件上的孔洞與樁差距過大,需要擴孔,然后便又涉及到壁厚上。這兩者的關系要好好考慮才行。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用的是c4d,而不是用工業(yè)建模軟件,才導致這個問題。需要有相關知識的朋友解答下)
3)最后體型上,小臂有些細,于是手型也就小了。小腿有些長,而且跟大腿差不多長了,在人物上就會很別扭,因為不符合人體結(jié)構(gòu)。(插個題外話,有些玩具常見的單膝跪地pose擺的不好看,有時并不是可動的問題,也有是因為小腿過長導致的)整只腳也厚了點,像是松糕鞋了。

(整體來說,身體大,四肢小。有些怪)
現(xiàn)在,來談論一下,我自己想的一個關節(jié)。
就是在肩部做個滑槽,使肩部可以旋轉(zhuǎn)朝上提。類似高達肩部的可動,多加了一段往上提的空間。靈感來源是在站內(nèi)看到的兩位UP,他們詳細地介紹海洋堂的關節(jié)設計,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可以嘗試一下。
(兩位UP,一口iko09和B雷,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于是參考海洋堂的肩部設計,即可以做出大張力的pose,同時動作很自然。但有個問題,就是海洋堂是直接插個轉(zhuǎn)輪球在肩上,可以說是為了可動,放棄了美觀。(不過山口好像也在慢慢地改進,比說EVA8號機γ,大臂就多加了一段肩甲,擋住了肩部的轉(zhuǎn)輪)

(海洋堂EVA8號機β)
在肩部直接挖一個出來,然后再上提,來達到這個同樣的效果。朝著這個想法,我開始了建模??紤]最多的就是這個零件和頸部的干涉,得留多大的空間。


結(jié)果是失敗的,由于尺寸的關系,這個零件無法做到上提那么多,因此不能像海洋堂的設計那樣,做出那么多動作。同時這個零件其實也破壞了肩甲的整體性,可以說,美型和可動都沒沾到。

因為這次主要想知道關節(jié)設計的如何,所以胸燈都沒做。還有,我把眼睛和臉分開了,為了方便分色涂裝。發(fā)現(xiàn)眼睛實在是過小,遂下個版本建模作罷。
第二次打印
使用是紅蠟。價格為150。細節(jié)就基本沒差了,部分有螺紋,不過沒大礙。不過紅蠟太脆了,無法組裝起來,所以只能采取翻模了。
1)壁厚問題解決。
2)零件組合,在每個需要組合的部分都做了縮小,試試哪個孔位和樁可以適配。得到了一組,不過樁稍微還是小了一點,但是能順利插進去了。以這個為基礎,下次修改稍微放大一點。

3)體型上稍微還是壯實了一點。不過手臂沒法改細了,因為手肘的零件大小涉及壁厚,然后腿部也就變粗了。其實就是將上個版本的四肢加粗,為了解決壁厚的破洞。當然也考慮整體比例了,不會顯得特怪。(本人肉眼觀感還行)


現(xiàn)在來講講將上次肩部關節(jié)取消后,又加了啥吧。
取消后,其實不太甘心,于是拾起最初想用的設計。將肩甲分件,做成可動的,然后肩部的阻礙就會減少點。然后為了實現(xiàn)肩部能夠前伸,也能向上旋轉(zhuǎn)。一開始想著是用一個球關,就能實現(xiàn)。但觀察第一版打印的胸部,覺得沒有那么多空間。于是改變思路,將前伸和向上旋轉(zhuǎn)分成兩個,單獨負責。而打印出的結(jié)果是負責前伸的關節(jié)會阻礙腹部的可動。嗯嗯......


(其實翻模、倒模搞得我多少有些煩了,苦笑~)
5. 翻模、模具、倒模
材料準備:
1)硅膠、水晶滴膠(兩者都是食品級,主要就是得保證安全性,雖說是無毒,但最好還是帶個口罩)
2)翻模積木(店家會送一個積木底板和分模器,看實際情況需要多少,只能說多多少也不嫌多。因為零件有很多,倒硅膠的時候,每個都需要很多)
3)凡士林(小瓶足夠了,脫模用)
4)小刷子(筆涂漆用的那種,3mm一只,現(xiàn)階段用來涂凡士林)
5)油泥(用來固定零件,將模具分割)
6)塑料滴管or不需要針頭的注射器,推薦塑料滴管(用來注射水晶滴膠,因為不好處理管中殘留的滴膠,所以買一次性的滴管更方便,幾塊錢一大包,比注射器也便宜很多)
7)牙簽、棉棒(用過的,沒用過的都可以。用來當流道,方便切割)
8)膠帶(粘連倒模模具用的)
步驟:
其實沒什么好說的,網(wǎng)上教程很多,我也是跟著教程一步一步來的。所以接下來,我是基于大家都看過教程后來說的。
關鍵點在于你有沒有真空泵用來抽氣泡、烤箱或者其他可以用來快速固化的工具。我都沒有,所以我就來說說我的試錯環(huán)節(jié)。
翻模
好,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用積木固定好了要翻模的零件了,油泥也按實了(注意:在做流道時,一定得將零件的高低點確定),油泥處也涂勻了凡士林了(翻模零件可以不涂,因為我買的這款油泥太黏了,所以得涂,不然不好去除干凈)。AB膠,也按一比一倒好了。開始攪拌,攪拌時得按一個方向攪,減少氣泡的產(chǎn)生。
3、4月,天氣稍涼,可以多攪拌一會,大概6-7分鐘。5、6月,熱起來了,大概4-5分鐘。我覺得不需要靜置消泡,靜置時,就在開始固化了,所以直接倒入模具靜置不就行了。要注意的點,有刻線和球窩的地方一定要先滴進去,等這些部位的氣泡消掉(是特別大的氣泡,那些細小的可以不用管,后面固化會消失),再倒入硅膠將整個零件覆蓋。然后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凍15分鐘左右,具體看天氣情況,這樣氣泡就會消失了。拿出來,等固化就行了,冬天一天,夏天半天。OK,接下來重復,就行了。


(這里是錯誤示范,最好是一個零件做一個模具。零件頭的高低點也不對。我忘了拍新做的模具制作過程了)

(這些是正確的模具,因為是每個零件單獨做的模具,總計40個,其中較小的零件是兩個一起。實際零件為64個,包括直樁)
倒模
模具中的零件的部分,一定要拿凡士林涂勻,流道也最好涂一下。
我推薦不要一次性,準備把所有的模具都灌上。一個一個來,最好。涂好一個模具后,就立刻粘好。避免里面的凡士林變干,方便滴膠流的的順通。
所以,順序是,1)滴膠調(diào)好,靜置消泡。2)涂勻模具粘好。3)注射滴膠。
注意的點,在注射,看到滴膠從出水口流出時,得讓它多流些,防止回流帶入空氣。拔出時,同時注射的動作不要停,也是防止拔出流入空氣。接著放冰箱冷藏4-5小時靜置消泡,拿出固化。大概得48小時。
最激動的時候就是,等時間到,揭曉了。如果流道設計不對,會使滴膠流不到有些部位。還有就算你怎么小心,多少還會有氣泡摻雜在其中。這多半看運氣。(最好有個真空泵)
時間浪費了很多,也作廢了很多。

6. 涂裝
材料準備:
1)酋長大陸迪迦色各一瓶(足夠了)
2)3mm、2mm、1.5mm筆刷各一只(再買只大一點也行)
3)水補土、半消光各一瓶
步驟;
網(wǎng)上也有很多教程,就不多說了。
其實找了朋友噴涂,但發(fā)現(xiàn)會賭噴口。銀色還好,噴完藍色發(fā)現(xiàn)的。最好的紅色用的是他那里僅有的猩紅,結(jié)果顏色過深了,最后還是手涂的。感覺還不如直接手涂,因為做遮蓋太麻煩了,而且這個水性漆還掛不住。(不曉得是水性漆掛不住的原因,還是因為脫模后,我沒用清潔劑來洗零件)

(水性漆掛不住,遮蓋不足,導致溢漆。還有猩紅色太深了)

(用筆涂補完色,與超動奧做個比較)
磕磕絆絆,終于結(jié)束了。
這個雖然涂完,看著還行吧 。但依舊還是有問題的,關于這些還需要修改的,我會在之后慢慢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