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問】古人如何得知并看待人體運行之規(guī)律?
醫(yī)之于人,乃知常達變,此古今中外不二之舉。 然今人有理化科技,解剖生理,可量化人體,以求認知。古人無此機巧,然仍能發(fā)展相對完備之醫(yī)學體系,又以何知之? 《黃帝陰符經(jīng)》曰:“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比鐭o機巧,能有所為者,無非觀其之所為,進而知其之道,執(zhí)其道而行之。 古人觀之人體,為求其生,需飲食水谷,呼吸空氣,通過有限的解剖認知,知水谷入于胃腸而逐步化之乃至于成糟粕排出,空氣于肺臟而出入其中,人能得其二者生存,必取其中所能利者,故胃腸傳化水谷之精微,而肺攝空氣之中清氣,在中焦共成人體生命必須之物。又觀血脈于活人全身灌注流行而心臟聯(lián)系血脈搏動不止,故以赤液稱血,動血者稱氣,是以人體生命必須之物言為氣血。綜上,水谷清氣由胃腸肺臟而入,在中焦(肝脾)化為氣血,又由心臟血脈流注全身,完成人體能量生成的階段。 那氣血于全身又如何運行流注呢?古人觀烈日當空熱氣蒸騰,火焰熊熊熱浪洶涌,故陽化氣者,皆行于上散于外。血之有形為陰,受陽化氣而動,自然也行于上而散于表,以此四肢百骸五官顱腦而能用之。用之所余,則出腠理以為汗。到此,人體能量之生成,耗用,皆可完成。 然古人食物獲取不易,時常忍饑,是以又觀饑餓數(shù)天人體尚有余力,甚見有可食之物興奮之下突發(fā)壯力,何也?必如藏食過冬,人體以藏氣血精微而待時用之。然藏于何處呢?觀自然之藏,果落于地,水滲于淵,藏必于里于下。故以有限解剖,知下有兩腎于腰為實,膀胱存尿為虛,其中管系之,膀胱雖虛,但所存為尿而非血,當排之,故非氣血之所藏,而腎臟實體無血,故藏之當為氣血去尿液糟粕之精微。(并見肝臟藏血,可為同源。)所藏之精血,再用仍需運化推動之力,故又系于中焦。 此觀人體生命之大局,生化耗用運行閉藏,大勢皆具,人體生命之運行已趨完備,后續(xù)細觀實踐,可知運行之末節(jié),查臟腑經(jīng)絡之精微,以證醫(yī)道。 ? ?補注:此站在古人之視角揣測其思維之一二,限于時代之認知手段,于今人或有不一,僅為理解學習中醫(yī)古旨之舉,不可迷而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