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聽 | 涿州告急,民間跨省救援能否特事特辦?
評論員 李長需
一場臺風,讓河北涿州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據(jù)央視報道,7月29日8時至8月1日11時,河北保定涿州市出現(xiàn)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最大降水量為兩河村435.7毫米,多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降水量均超過300毫米。截至8月1日上午10時,涿州市受災人數(shù)133913人。
受上游洪水過境影響,涿州市河道行洪和城市內澇加劇,防汛形勢十分嚴峻,境內北拒馬河、小清河、白溝河等多條河流流量較大,小清河分洪區(qū)、蘭溝洼蓄滯洪區(qū)已相繼啟動。其中,小清河分洪區(qū)要轉移7個鄉(xiāng)鎮(zhèn)、67個村、8.6萬人,已轉移了8.31萬人,剩余群眾還在陸續(xù)轉移;蘭溝洼蓄滯洪區(qū)共轉移3個鄉(xiāng)鎮(zhèn)、57個村、4.2萬人,已完成有序轉移。
上述信息可以看出,一方面,涿州市的降水量,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另一封面,涿州市也承擔了上游泄洪的任務,兩個泄洪區(qū)需要轉移的群眾,數(shù)量不少。這對當?shù)卣桶傩諄碚f,壓力可想而知。

我們在一些媒體報道和相關平臺中,看到不少群眾求救的信息,也看到涿州市政府值班人員,希望通過媒體呼吁更多救援隊伍的幫助的報道。
目前,涿州市共成立了28支共計8755人的應急搶險隊伍,但并不清楚,這樣的救援力量,能否足夠滿足當?shù)匕傩盏男枰牟簧偾纻鬟_出的信息看,當?shù)剡€有部分百姓在等待救援。
據(jù)媒體報道,部分前往涿州準備參與救援的民間救援隊,卡在了“邀請函”上。據(jù)這些救援隊的志愿者講,按照規(guī)定,外地的民間救援隊跨省救援前,需要向事發(fā)地的應急管理部門申請邀請函,隨后再向屬地的應急管理部門報備。得到批準后,救援隊方可出發(fā)。

根據(jù)《南方周末》的報道,山西兩支救援隊原計劃支援北京,因手續(xù)未全,他們向涿州當?shù)貞惫芾砭值墓ぷ魅藛T申請開函,被婉拒;一家山東救援隊也難以開到邀請函,只得從一家民政部門主管的社會團體處開到了邀請函,正等待山東當?shù)貞辈块T批準。而由于災情影響通訊,申請開函的時間也難以把握。一家江蘇獵鷹救援隊上午11點成功開到了邀請函,但由于當?shù)赝ㄓ嵃c瘓,過了幾個小時才傳到救援隊手上。
值得警惕的是,等待救援的市民、村民有的也困在了邀請函上。除了屬地和當?shù)貎商帒惫芾聿块T開具的邀請函外,部分救援隊可能還會向求救的村莊、街道單獨要求開具邀請函。這對處在洪災中的村鎮(zhèn)來說,并不容易。
由屬地和救援地應急管理部門開具邀請函,大概出于救援調度、救援總體安排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其合理性和正當性;民間救援隊除了應急管理部門的邀請函外,還要求被救村莊或街道單獨開具邀請函,也有其自我考量的成分,因為民間救援組織存在與政府部門以及其他救援組織之間的協(xié)調,還沒有形成常態(tài)化、制度化等困境,在大應急救援理念尚未形成的情況下,他們這么做自有其苦衷。

盡管各有其合理性,但大水無情,救援工作需要爭分奪秒地跟洪水搶時間,開具邀請函這種常規(guī)操作,實在與洪水逼人的緊急救援氛圍不協(xié)調。受影響的辦公條件,各種繁雜的救災事務,都在言說災區(qū)的情況特殊,為了一紙邀請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可能會導致錯過最佳救援時機,這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結果。
事急從權。在嚴峻的災情面前,像這種跨省的民間救援,完全可以簡化程序,采取特事特辦的方式,在征得相關方面同意后,可先行救援,相關手續(xù)隨后可以緩辦或補辦。畢竟,災情不等人,救人最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