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解說詞臺詞文稿丨柳永:奉旨填詞

公元1018年,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落下帷幕,禮部向皇帝呈上了待錄取的進士名單,宋真宗看到名單后提筆劃掉一個名字,說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這個被皇帝御筆劃掉的倒霉蛋,是一個叫柳三變的年輕人,這已經(jīng)是柳三變第三次科考落地了,現(xiàn)在又得了皇帝金口指示,且去填詞,柳三變的仕途已然葬送殆盡,這一切都源于9年前的一首詞。
常桂旭:柳三變是柳永的原名,他還有兩個哥哥,柳三復和柳三接,兄弟三個在福建崇安非常有名,都是大才子,號稱柳氏三絕。
柳三變,這個名字出自論語,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王兆鵬:意思說看樣子他很威嚴,其實你去接近他的時候挺和藹可親的,但是你要聽他說話非常的莊重,這是個有文化的家族,家人給他取這個名,其實對他挺有寄托的。
崇安就是今天的武夷山市,1000多年前,這里是江南一帶士大夫的避亂隱居圣地。柳永的祖父柳崇是五代時期著名的儒學大家,因為時局動亂,柳崇拒絕了朝廷召他出世的邀請,在故鄉(xiāng)隱居治學,布衣終老。柳崇雖然無益于仕途,但并不阻止子孫科舉入仕。柳永父輩六人都是朝廷命官,其中3個是進士出身,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柳永從出生那天開始,面前就只有一條路,讀書、科考、做官。
群山環(huán)抱處,這個曾經(jīng)叫做白水的小村莊,就是柳永的故鄉(xiāng)。金鵝峰下柳永故居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兩株千年羅漢松依然枝繁葉茂,松下一條小路蜿蜒伸向金鵝峰,早年的柳永就是沿著這條曲折的山路前往山頂?shù)闹蟹逅虑髮W讀書。深谷幽澗,遠離塵囂,竹木掩映處,井井可入畫。閩西北的九曲流水和層巒疊嶂,常使柳永流連忘返。讀書之余他寫下了一首詩《題中峰寺》: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常桂旭:《題中峰寺》這首詩是柳永傳世不多的律詩中的一首。通過這首詩,柳永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他獨特的詩詞天賦,因為這首詩柳永被譽為“鵝子峰下一支筆”。
在武夷山的碧水丹崖間,柳永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武夷山的風骨和底蘊陶冶了這位聰明好學的少年的詩眼、詞韻。求學期間柳永讀到了一首詞,《眉峰碧》。
王兆鵬:這是一首無名氏的作品,柳永很喜歡,把它貼在墻壁上,早晚來揣摩,從中就感悟到了寫作的一些方法,特別是結(jié)構和運筆的變化。因此這一首詞成了柳永作詞的啟蒙。
金鵝峰的四季輪回了十幾載,轉(zhuǎn)眼間柳永已經(jīng)學有所成,他決定離開家鄉(xiāng)福建,去京都趕考,從崇安到開封1000多公里的路程,柳永這一走就走了6年。
——待更——
如需整理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更多集臺詞,可找公眾號【小小臺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