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還認為《進擊的巨人》爛尾的讀者
? 4.9日最終章發(fā)表的時候,艾倫一副“那種事情不要啊”的小丑般的姿態(tài)打垮了他之前1人vs全世界的幕后主使者的人設,讓大部分人都認為艾倫這地鳴之后或第四季開始之后,裝作謎語人或不明行為都可以歸類為小丑行為。所以簡單概括,最后一話,艾倫就是藏得很深的小丑,做了很多迷之行為而且還希望三笠能為他守寡什么的,而且很多坑沒有填,所以算為“爛尾”。
? 先不說那些坑沒有填,但是就艾倫這些表現(xiàn)來看,其實就是他的人設罷了。
? 他的人設就是,頭腦戰(zhàn)3(滿分10)的19歲少年罷了。
? 很多人希望艾倫可以做到他們擬定的結局,大部分人認可的“好結局”,但是沒有。因為艾倫說到底就是一個沒有成年的孩子罷了(日本20歲算成年)。他憑借著自己向往自由的執(zhí)念,生下來一刻就不惜奔往自由。沒有人會認為受到50米高的城墻保護是一種不自由,直到想突破這一屏障的艾倫。
? 但當他無可奈何發(fā)動地鳴之后,他才意識到他的任期內(nèi)可以做到的事情太少了。他并不能改變島外人對島內(nèi)人的敵視,他也不能消除這種無法改變的隔閡。他知道墻外的敵人已經(jīng)會開啟持久的戰(zhàn)役來對付島上的人了,所以他只能化身惡魔來對抗世界———這個想要毀滅他和他的族群的世界。意識到未來是無法改變的,就算是他幫助的人也會慘遭他的地鳴攻擊,一遍一遍的內(nèi)心的譴責在不斷擊垮這這個少年。
? 他所能做的,就是在盡快的消滅敵人,或許是消滅敵人的進攻勢力以使島內(nèi)外戰(zhàn)力均衡都不會再度開戰(zhàn)。在得知了墻外對島內(nèi)的敵視之后,艾倫僅存的憐憫之心也逐漸失去,為了島內(nèi)的大家,一切后果都由我來擔吧?!銈兪俏易钫滟F的伙伴啊。
其他的關于艾倫人設,比如說“艾倫自己殺的馬為什么找萊納對線”什么的
看過最新的劇情應該都會知道了。艾倫知道他的媽媽因為巨人死了——因為貝爾托特和萊納的破墻攻擊而死。但是看過透過局外人,我們的視角來說,艾倫確實操縱過“吃嗎巨”,所以我們都會認為這個和艾倫有關。但艾倫真的不知道。直到139話,艾倫才得知原來是他干的。這是無法改變的,艾倫也只能接受了。
? 關于“無法改變的”,進擊的巨人中也強調(diào)了很多次。當艾倫看到漢尼斯被吃嗎巨殺掉時,第一次感嘆自己和之前一樣什么都沒有變,還是不能為其母報仇;第二次就是139的絕望了吧,他就像當年那個少年一樣,努力改寫著這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他也真的沒辦法了。他才19歲啊。
19歲的你們在干什么呢,在忙著考大學嗎,在忙著找工作嗎,還是宅在家躺平嗎。
19歲的艾倫正在與敵視他們族人的全世界戰(zhàn)斗。即便是漫畫劇情,但對于只有19歲的他,已經(jīng)是極限了。
? isayamahajime塑造的角色以及劇情就是為了讓大家產(chǎn)生分歧與討論,我也不是在這說這是唯一的理解方式,這是我結合劇情和一些分析得出來的。在讀者眼中,艾倫可以是一個失敗的滅世者,也可以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少年,或許島上的行為和日本現(xiàn)在一樣,或許這個漫畫是反戰(zhàn)敗什么的,只要大家這么想,作者的意圖便達到了。

? 今天看崩3劇情時感覺與進擊的巨人劇情有點相像于是就順便寫了。都是為了至愛之人的奮斗,奧托與艾倫確實兩種不同的評價。奧托心智成熟,500年間已經(jīng)做出了各種挑戰(zhàn)與嘗試,終于在最終之戰(zhàn)成功套用公式使其摯愛之人卡蓮得以復活——但必須以奧托的死為代價。雖然行事奇怪,經(jīng)常背叛隊友,經(jīng)常犧牲手下,但是在得知了他最終的單純的目的,大部分讀者們還是選擇了原諒。 相比艾倫,艾倫就沒有奧托那么充裕的時間與精神力了。相比活了500年的主教,這位少年還是很難的。艾倫沒有像團長那樣的思維,沒有阿爾敏的智慧,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和三笠好好過日子。但是島外想要除掉他們,他也為此,為了同伴們的幸福,去一個人擔下所以罪名,這就是這位少年的方式吧、。。
“再見了,我的大發(fā)明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見了,知曉了自由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