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第一個被滅亡的諸侯為什么是韓國?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整個中國歷史意義重大的“秦滅六國之戰(zhàn)”,最終統(tǒng)一天下。此后中國正式進入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時代,秦始皇也成為第一個皇帝。

在東方六國之中,韓國是秦始皇滅亡的第一個諸侯國。說起來當時秦國對于關東六國中的任意一國都處于實力上的絕對優(yōu)勢,既然如此,當秦始皇開始統(tǒng)一天下時,第一個被滅亡的諸侯國為什么是韓國呢?

首先,雖然秦國的實力當時已經(jīng)超過東方六國中的任何一國,但東方六國各自的實力也并不相同。與其他五國相比,韓國是最弱的。在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韓國只剩下了兩座主要城池和數(shù)萬軍隊而已。

正因如此,秦國滅韓國的難度是最小的。要知道滅六國進而統(tǒng)一天下是空前的大事業(yè),秦始皇也不是非常有自信的。因此秦始皇決定先從實力最弱的韓國開刀,這樣可以保證“秦滅六國之戰(zhàn)”不會“開門黑”。

其次,秦始皇滅六國的戰(zhàn)略基本沿用了秦相范雎的“遠交近攻”,首要攻擊目標就是趙、魏、韓。而韓國在“三晉”中距離秦國最近,是秦國夾擊趙國、南下攻楚、東進攻魏的必經(jīng)之路,屬于四通八達的要地。

只有滅亡韓國,秦國才能進一步向趙國、魏國、楚國發(fā)動進攻。于是韓國自然就成為秦始皇第一個滅亡的諸侯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