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大學都教育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前言:京都大學作為日本名校之一,也成為了很多同學留學日本時的目標校。近年來,京都大學大學院招收的留學生人數(shù)也在逐年增長。但是比起如工學、經(jīng)濟學之類的熱門大學院,教育學相比之下則是一個小眾的選擇。作為其中的一員,筆者想借此機會從客觀情況和主觀感受兩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讀碩士研究生的體驗。

01
課程概況
筆者就讀的是「研究者養(yǎng)成プログラム」,約等于國內(nèi)的“學術型碩士”課程。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教育學各領域的下一代研究者,所以培養(yǎng)方法也以授課、論文·研究指導為主。
下圖是京都大學對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主要的學術活動的概括:

來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overview/publications
可以看到,三個主要的構成部分分別是:研究科共通科目(系公共課程),研究科高度專門科目(各學科專業(yè)課)以及研究指導(學會發(fā)表、畢業(yè)論文)。
系公共課程指的是所有教育學研究科的學生均需修習的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掌握教育系的基本知識,以及廣泛了解各學科的研究現(xiàn)狀和應用場景。
各學科專業(yè)課則是學生所屬的教育學細分領域所要求的高度專業(yè)化的課程。如筆者的專業(yè)是臨床教育學·教育人間學,那么就需要修習本學科開設的各類特論、演習、文獻講讀等課程。因為本學科的研究方法基本是思想研究,所以這些課程的授課形式也以文獻讀解和研討為主。
其他的學科還包括教育史學·哲學、教育方法學、認知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等不一而足(具體分科如下圖)。不同的學科開設的課程、采取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實證性研究的學科也會有質(zhì)性研究、量性研究的實習課程。

來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overview/publications
研究指導一般是指導教授以組會或者一對一的形式對學生自身的研究進行指導,主要以碩士畢業(yè)論文的輔導為主,期刊論文、學會發(fā)表等活動只要學生想?yún)⑴c,老師也會盡力指導。
除此之外,學校還會不定時地開展一些其他活動,比如外校、國際學者的演講會,教育從業(yè)者、教育部門官員的分享會等等。

來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archives/7104
02
特色課程
在這里,筆者想介紹幾個能夠體現(xiàn)本研究課特色的課程。
1、? 學際総合教育科學
這是在研一下學期開設的必修課程(唯二的必修課之一),由七名專家學者講述自己專業(yè)領域的基本研究關心、主要研究手法以及研究現(xiàn)狀等。該課程的內(nèi)容橫跨教育哲學、臨床心理學、教育政策學、教育信息學、教育社會學等等,旨在讓學生在學習與教育學相關各領域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跨學科的視野,分析與解決社會教育問題的能力。

2、?國際合同授業(yè)
國際合作課程是京都大學與國外兩所大學(倫敦大學教育學院(IOE),夏威夷大學)合作開展的密集型課程(Intensive Course)。倫敦大學教育學院連續(xù)八年被國際教育統(tǒng)計機構QS評為教育學世界第一,而夏威夷大學自上世紀后半葉以來一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鎮(zhèn)。在寒假期間分兩期開展的密集型課程中,京大的學生會分別與這兩所國際名校的師生一同交流與學習,筆者認為這種交流充分展現(xiàn)了京大的學術資源,對學生來說則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來源:https://www.educ.kyoto-u.ac.jp/archives/2614
直到兩年前為止,與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的合作課程會間隔地在京都和倫敦舉行,與夏威夷大學的合作課程會在夏威夷舉行,在窗外椰影搖曳白沙碧波的環(huán)境下和良師摯友暢所欲言,不得不說令人心馳神往??上б驗樾鹿谝咔榈挠绊?,前者改為線上舉行,后者則暫停開展。不過隨著全球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我想在未來幾年內(nèi)一定會恢復舉辦的。
以上兩個特色課程,我認為充分體現(xiàn)了京大教育學科的兩大特色,即跨學科性和國際性??鐚W科性不僅體現(xiàn)在教育學的諸領域內(nèi),更體現(xiàn)在和信息科學、社會科學的跨領域合作上。教育哲學科教授鈴木晶子老師同時擔任了京都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AIP倫理與社會組的組長。
至于國際性,京都大學一直以來致力于與國外的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已經(jīng)與包括北京師范大學的九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伙伴關系(參考:國際教育辦公室)。同時,國際教育辦公室的成立也為學生們參加國際學會,發(fā)表國際期刊,以及交換留學提供了學術與資金兩方面的幫助。我認為作為將來有可能不留在日本的留學生,能夠在研究生階段多接觸國外研究前沿,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對將來的生涯是非常有幫助的。
03
主觀感受
我在本研究科的一年多以來,主觀上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和關懷。
一方面,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必修課只有研一上下學期各一節(jié),除了所屬學科的課程以外,學生還可以自由選修、旁聽別的學科,以及別的系的課程。碩士畢業(yè)論文的題目選擇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本人的興趣與關心。在將來的進路選擇上,對于選擇就職的學生老師也會給予支持,一般來講因為就職活動所耽誤的課業(yè)、出席老師不會扣分。
另外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意愿的同時老師們(尤其是教授們)則會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關懷。在學術上,可能有的教授們有的嚴格有的寬容,但是在學生尋求幫助的時候肯定都會盡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期刊論文、畢業(yè)論文一遍又一遍的詳細批改,有求必應的研究指導等等。在生活上,去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新生沒法像以前一樣通過各種線下活動構建人際關系,前輩們和老師們也積極地利用午休等時間在線上舉行談話會等等活動來幫助學生。
總的來講,我覺得教育學研究科本身作為研究“教育”的場所,在理論上探索教育的種種可能性的同時,自身也在踐行著這些理念。作為學生,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是我的幸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