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消費者的認知發(fā)現(xiàn),跟著喝茶消費者買普洱茶
消費者一直在買喝普洱茶,一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同一款茶,總是會找到一些價格便宜的“渠道”。而跟著這群喝茶消費者呢,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買茶喝茶這件事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全網(wǎng)比價,說著“你不買我不買還能更低”的話,默默下單,然后家里一大堆茶看見喜歡的還是忍不住要買回來。
今天發(fā)這篇文章出來可能會得罪所有關于普洱茶的所有群體吧。但這種東西遲早是會被大部分人知道的,所以別想來怪我咯。畢竟這個時代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越來越高了。
先看幾張圖:
平臺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拼多多啦,普洱茶消費者為什么喜歡拼多多買普洱茶?
第一點就是:價格便宜啦,這個便宜一是標得便宜,二是可以領劵減、支付減,相比平臺便宜很多,很直接的減沒套路。
第二點就是:售后服務啦,不滿意隨便退,商家不退平臺客服幫商家退給你。非常偏心消費者。說個實際的例子:前幾天買了2盞led燈板,貨到了快遞不送上門,畢竟燈這種東西要開箱插上電驗貨,外包裝看不出來,不送我就申請退款,也投訴了幾次快遞,結果晚上6點多就送來了,收驗貨之后就沒上拼多多,結果第二天平臺沒經(jīng)商家處理就把申請退款退到賬了。我就想既然收到貨了沒問題買東西還是要付錢的。然后找拼多多客服詢問怎么把退回來的款支付商家,又找到商家要了個補差價鏈接支付了貨款。
看到了這里,如果你是商家,你會不會很生氣?明明商品寄到了,但由于快遞不送造成單子成績失敗。另一個則是買了一個小訂書機,結果到貨只剩書釘,快遞直接賠我貨款讓我重新買一個,這單子就交易成功了。白得幾盒書釘,期間沒找商家協(xié)商解決。
說了這兩個平臺特性之后,作為商家和品牌方,如果考慮的還是面子問題或者平臺調(diào)性問題,那么請問中茶、大益、下關旗艦店這么多銷量的店自己是不是在?除開茶葉行業(yè),你看看就連蘋果都扛不住還是給拼多多上貨。那么在里面的商家能不能賺到錢?商家不亂價平臺補貼亂價又有什么辦法?
品牌方控價控平臺,除了能起到一個相對封閉不開放的信息作用,很多都是無意義,就算大家商家都統(tǒng)一標一個虛高的價格,背后賣多少價格還不是透明的。更不用說現(xiàn)在直播帶貨來搗亂的(進幾件品牌茶,作為直播引流款,低于進貨價虧錢的方式閃購限時購,有人氣了又賣利潤款)。至于不亂價罰款這種,賣下關茶的都知道,罰了又能如何?解決不了亂價的問題。
畢竟對于商家來說關店又能如何,關店之后的庫存茶也得賣不是?畢竟商家關店品牌方又不回收回去。
也就是說不管哪個品牌的普洱茶,在行情好容易銷售的時間段,大家還是跟人民幣很親的,能多賺不會去亂價。但是行情和市場流通都低迷的時間段,跑貨為主,賺不賺錢無所謂。當然,你能持續(xù)虧損幾年的當我沒說。
現(xiàn)在的市場情況就是出貨渠道多,作為一些思想還是傳統(tǒng)門店的茶商來說,面對目前的市場狀況就是跟品牌方抱怨,但如果你認真從上面看到這里,你認為品牌方能管控得了嗎?那除非品牌方放棄大部分茶商店,之后很多茶商退出,那么這個品牌市場流通交易和知名度也就沒落了。
再看看拼多多這些價格低下來的上千銷量的普洱茶,如果你關注過普洱茶的發(fā)行量,這些購買品飲普洱茶的人又能占比多少?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假如拋開這些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還在購買喝普洱茶的人又還有多少?如果再拋開有知名度的品牌普洱茶。現(xiàn)在的消費者又不是傻,有多少還天天只喝包裝紙普洱茶,誰不是五花八門的茶品都有喝,但知名度品牌的普洱茶一定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