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料記錄:魏書1
本集開始整理《魏書》,前三處記載夾在《曹瞞傳》收尾,鏈接如下:

第四處記載記載了曹操上任濟南相后的作為。沒來之前,這里民不聊生。曹操到來之后,罷免了那些不稱職的官員,濟南煥然一新。當初,濟南國內有著平定諸呂之亂的功臣劉章的廟宇,后來的商人在這些廟宇中鋪張浪費,曹操搗毀了過多的廟宇。
這些狀況,被應劭記在《風俗通》中,表示曹操卸任以后,這種狀況又一次出現了。
《魏書》:長吏受取貪饕,依倚貴勢,歷前相不見舉,聞太祖至,咸皆舉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竄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陽景王劉章以有功于漢,故其國為立祠,青州諸郡轉相仿效,濟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賈人或假二千石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民坐貧窮,歷世長吏無敢禁絕者。太祖到,皆毀壞祠屋,止絕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絕。
《集解》:即誅諸呂之朱虛侯劉章也。
《后漢書·瑯琊孝王傳》:瑯邪孝王京國中有城陽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數下言宮中多不便利。
應劭《風俗通》:瑯邪、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鄉(xiāng)亭聚落皆為立祠,轉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譴問禍福立應,歷歲彌久,莫之匡糾。唯樂安太傅陳蕃、濟南相曹操一切禁絕,肅然政清。陳、曹之后,稍復如故。
第五處記載的內容是曹操為了避免權臣的干預,稱病回到家鄉(xiāng),蓋了一座房子,過著安逸的生活。這時候,兒子魏文帝出生在這座小房子里。
《魏書》:于是權臣專朝,貴戚橫恣。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干忤,恐為家禍,遂乞留宿衛(wèi)。拜議郎,常托疾病,輒告歸鄉(xiāng)里;筑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
《水經注·陰溝水》:譙城東有曹太祖舊宅,所在負郭對廛,側隍臨水。文帝以漢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車蓋,終日乃解,即是處也。
第六處就是曹操反對許攸他們廢掉漢靈帝的話語。盧文弨(chao超)則認為“此事不可信”,
《魏書》: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讬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勢,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眾連黨,何若七國?合肥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盧文弨:此事不可信。廢立何事,而昌言拒之,操不如是之疎也。
第七處也是引用曹操的話,總體意思是反對何進、袁紹的計劃。話語中曹操否定自己的出身(宦官祖父曹騰),應該和前面說的高級黑是有關系的。
《魏書》:太祖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于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何焯:此注乃事后虛詞掠美。厥祖何人,斥言閹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