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戶締》觀感
? 純主觀角度,純個人體驗。
? 我對《鈴芽戶締》這部電影的總評是不錯的快餐電影,值得去看。電影的畫面,大場景震撼,小場景精致。主題曲也十分好聽(邊聽邊寫觀感ing)。故事情節(jié)是好的,能吸引住人的,但如果要深究的話,會感覺略顯淺薄。
? 可能是受《西游記》《三國演義》(人民出版社版本)的前言影響,我會不自覺地按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即“蚓厄”為日本遭受的自然災害也就是地震的反映,而閉門人則是勇敢和自然災害搏斗的歷代日本人民的集中體現。這樣的故事是和日本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分不開的。
? 分析淺嘗輒止。
? 電影應該還想講青年人的那種敢想敢做,做什么不會瞻前顧后而是一往無前的熱忱與勇氣。因為前期電影總是會有不同的人說“到叛逆期了”“像我當年的樣子”“這下更像不良少女了”的這種說法,而且與環(huán)姨媽的那種時時擔心形成了對比。筆者也對在旅途上的感覺十分喜歡,無論風雨,明天總是充滿未知,總是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那將是寶貴的回憶。
? 電影里讓人動容的是鈴芽每次對草太的吻,在草太失去意識或已經失去意識時都打開了草太的救贖之門。還有一處則是鈴芽給小時候的自己那把兒童椅,給她擁抱,這是未來的自己對自己最無助的時候的一次救贖。而這種救贖是現實中永遠沒有的。
? 令我疑惑的有一點就是鈴芽和草太他爺爺那段,一開始爺爺說“你想讓草太心血白費嗎?”還有一些話讓我覺得他是那種責任重于一切的人。然后當鈴芽表示自己不怕“逝者的世界”時爺爺又讓她去了。難道爺爺知道救出草太之后會有其它要石出現嗎?在此不提。
? 有一點是我想額外提的。
? 自《你的名字》開始的作品。
? 第一部是瓏和三葉主一起拯救世界,且兩人都沒有犧牲,最終也相遇,是最完滿的結局。
? 第二部是帆高放棄了世界而選擇救陽菜,這點讓很多人詬病,當時我看到許多評論是接受不了這樣的價值觀。
? 第三部則是鈴芽不愿看到有幾百萬人死亡,決絕地用草太化作的要石去鎮(zhèn)壓“蚓厄”(感覺像是對《天氣之子》的批判的回應),雖然后面又去救他,但是仍有犧牲者(大臣),雖然世界和兩人都得以保全,但總要有人犧牲。
? 從這可以感覺新海誠一直在做突破和嘗試,但這樣的嘗試永遠都是在框架內的,不會有根本性的突破。當然一種風格定型后去大刀闊斧的改變確實是十分冒險的。在這也只是指出,并無批評。畢竟忽然將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突然置換也是讓人極不舒服的事,更何況還不知道將要置換的那個生活方式是什么樣子的。
《鈴芽戶締》觀感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