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狂飆之后,“好賭”的曾毓群開始謙虛

文丨新熔財經
作者丨濤聲
新能源車降價內卷,一路狂飆、大力出奇跡的動力電池行業(yè)也將會開始放慢節(jié)奏。
有相關企業(yè)內部員工告訴我們:“相比于前兩年,目前的行業(yè)熱度明顯降低,很多企業(yè)不怎么招人,人才需求量已經減少,同時招聘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嚴苛,二三線企業(yè)甚至頭部企業(yè)都是如此?!?/p>
除了人才的供需關系,還有動力電池的供需關系。
去年,國內動力電池累計產量545.9GWh,同比增長148.5%;同時期,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94.6GWh,同比增長90.7%,另外動力電池企業(yè)電池累計出口達68.1GWh。無論怎么計算,動力電池產量都比裝車量(含出口)多出一大截,明顯供大于求。
將這兩段事實簡單來說,便是:動力電池行業(yè),要開始降速了。隨之可以引出一個問題:以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為代表的企業(yè)會如何順應當下的趨勢?
“同甘”之后,寧德時代和新能源車企“共苦”
“謙虛”,是動力電池企業(yè)正在擺出的姿態(tài),從一路狂飆到放慢節(jié)奏,目前不再高傲也不適合再高傲。
不久前,寧德時代推出了“鋰礦返利”計劃,最近又傳出這個計劃已經在穩(wěn)步推進。根據多位產業(yè)鏈人士透露,該計劃的核心條款是:未來三年,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以20萬/噸結算。同時,簽署這項合作的車企,需要將約80%的電池采購量承諾給寧德時代,并需要一定的鎖定費用。
寧德時代對計劃做了解釋:“不是出于降價的目的,而是自身有一些礦產資源,不想獲取暴利,希望可以與長期戰(zhàn)略客戶分享?!?/p>
蜂巢能源則是被曝推出了10%降價計劃,部分供應商已收到其要求配合降價的郵件;億緯鋰能表示:“下游客戶基本上還是尚未盈利的狀態(tài),因此作為主要供應商,公司會在利潤上部分讓利下游?!?/p>
這種“謙虛”本質是動力電池企業(yè)對于當下做出了一種新的戰(zhàn)略轉變。
過去,得益于新能源車市場增長飛速,上游原材料和動力電池企業(yè)獲得巨大的利潤,上演著“造富”故事。比如寧德時代,2020年到2022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年凈利潤從55.83億元上升到307.29億元。
現(xiàn)在,新能源車市場增長放緩,一切又會和過去大不相同。
2022年國內汽車總銷量是2686.4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688.7萬臺,滲透率是25.6%。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120萬臺,從2019年到2022年,用了4年時間滲透率從4.6%增長至25.6%,這期間銷量增長了5倍,也就是新能源汽車增速最快的階段。
這意味著,接下來就算賣到1300萬臺,滲透率提升至50%,整體的銷量增速也將低于過去幾年。
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也給出預測:2023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臺,按照2700萬臺的總銷量來計算(2500-2700之間),滲透率將超過33%,而新能源汽車的增速也下滑至30.6%左右。
相應地,電池需求量會有所緩和,動力電池企業(yè)都得小心應對。
既然回不到過去,那么動力電池企業(yè)的重心會偏向于“如何維持住新能源車的盤子”,而不再像過去那般只是享受片刻的利潤狂歡。畢竟大部分新能源車廠商依然虧損,生存也是個問題,他們目前才是所有動力電池企業(yè)的主要收入來源。
而現(xiàn)在又是新能源車企的成本調整期。車企們加快降本增效,又因為市場內卷不得不加大促銷力度,搶份額搶“定價權”。這樣的話,車企為了未來獲得更多收入和盈利,現(xiàn)在就必須要重新計算賣車成本,考慮經濟性。
現(xiàn)在是動力電池企業(yè)和新能源車企都會做出戰(zhàn)略選擇的階段,而動力電池企業(yè)“謙虛”的目的,自然是要鎖定住未來的下一波增量。
之前提到的“鋰礦返利”計劃,就是一個大廠順勢而為的應對策略:下游需求減少,鋰價降低,今年市場供大于求成為行業(yè)共識,那么用讓利的方式鎖定一批中短期訂單,保證價格和遠期產能的供給,給未來業(yè)績更多的“確定性”。蜂巢能源、億緯鋰能也是如此。
對于現(xiàn)階段的寧德時代來說,銷量比較好的車企除了比亞迪自供電池以外,其余大部分都與寧德時代建立了合作關系,這就是寧德時代的下一波增量來源。
過去的2022年,特斯拉采購寧德時代的電池花費了380億元,相比于2021年的130億元的鋰電池訂單,足足上漲了250億元,占據寧德時代總營收的11.59%,除了特斯拉這個最大的客戶,寧德時代需要更多的車企客戶把新能源車市場做得更大。
曾毓群:以前的“賭王”后來的“寧王”,現(xiàn)在做“槳夫”
電池技術是決定哪家動力電池企業(yè)能稱“王”的核心基礎,以前就是如此。
寧德時代在成為“寧王”之前,離不開曾毓群的關鍵一“賭”——押注三元材料。當時市場普遍選擇低價的磷酸鐵鋰作為基礎材料,相比之下,三元材料成本要高出不少,不過各有利弊,雖然成本高,但是三元材料的續(xù)航能力也更強。
事實證明,曾毓群賭對了。三元電池很好地滿足中高端電動車市場,需求也迎來井噴?!百€王”成了“寧王”,而曾毓群辦公室墻上那副著名的“賭性更堅強”已經撤下,如今換成了“溥博淵泉”,意思是“像無底深淵那樣深厚、源遠流長”。
如今新能源車市場增長放緩,我們觀察動力電池行業(yè),似乎能嗅到一絲產能決定競爭力、客戶決定未來的味道,不只有技術。
這并非貶義,而是趨勢影響后的結果。下游的車企特斯拉就是這樣,利用生產車的產能發(fā)揮出成本優(yōu)勢,在市場中擴大競爭力。
對于未來,想要更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續(xù)航是否能“質變”是左右他們的重要因素。某種意義上說,電池技術一直是行業(yè)前行的破局點,新能源車企也在期待電池技術突破。
這樣來看,動力電池企業(yè)和新能源車企不算“同舟共濟”,實際應該是動力電池企業(yè)在“劃船”,寧德時代在“劃船”。
最近被火熱討論的鈉離子電池算是其中一個。作為剛剛闖入大眾視野不到一年的新興電池,距離走進消費者身邊其實還很遠,但一些消息又讓人覺得它很快到來。
此前傳出,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的鈉離子電池會率先在A00級車型海鷗上裝車;寧德時代要推進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實現(xiàn)產業(yè)化......無論是什么電池,每一次革新都避不開技術難關、研發(fā)生產投入大、前期成本相對較高和產業(yè)鏈不完善的問題,這離不開龍頭企業(yè)領頭去解決。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期待寧德時代的一些動作,比如要在何時、花費多少精力和資金投產鈉離子電池,以及如何把控鈉離子電池的量產節(jié)奏。這些會幫助寧德時代孕育出新增長點。
或是避動力電池鋒芒,“養(yǎng)精蓄銳”,同時在其他領域有所突破,帶來突破天花板的收入增長與規(guī)模增長。
拿寧德時代來說,其儲能業(yè)務的同比增速最快,業(yè)務推進也比競爭對手跑得更快。
2022年,寧德時代營收突破3000億元,共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3285.94億元,同比增長152.07%。而儲能業(yè)務成為寧德時代的第二大業(yè)務,營收達449.8億元,同比增長230.16% ,增幅為四大業(yè)務之首,占總營收的13.69%。

數據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系統(tǒng)出貨量全球市占率達43.4%,比上年同期提升5.1個百分點。其中,戶外EnerOne電柜和戶外預制艙系統(tǒng)EnerC是出貨主力,盡管它們不為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所知,但已經多次亮相海外能源展會,成為全球明星產品。
蜂巢能源在沖刺科創(chuàng)板IPO接受首輪審核問詢時,提到儲能業(yè)務:已為四川寶能電力、杭州高特電子等客戶提供儲能產品,并與華能江西清潔能源、麥田能源、中廣核新能源等儲能客戶建立合作意向。
億緯鋰能計劃在四川投資百億,建設2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進行產能擴張。
在儲能行業(yè)里,儲能目前算是初露崢嶸,最大的價值還在未來。
馬斯克在宏圖計劃第三篇章里也提到要落子儲能,給出了具體細節(jié):特斯拉未來將實現(xiàn)儲能規(guī)模達到240TWH,可再生電力達到規(guī)模30TWh,在制造方面投資10萬億美元。儲能業(yè)務,是實現(xiàn)地球能源100%可持續(xù)的關鍵一環(huán)。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新能源車市場增速放緩,專研電池技術創(chuàng)新落地或者是其他,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企業(yè)都需要擺出“謙虛”的姿態(tài),不宜高傲。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走上坡的路,自然是要低著頭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yè)新媒體,區(qū)域經濟鏈接者,產業(yè)趨勢發(fā)現(xiàn)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