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疑難雜癥之沙漏剛度
沙漏模式是怎樣產生的?
沙漏模式指的是非物理的零能變形模式,簡而言之有變形沒有應力或應變。如果采用單點積分(積分點在等參元中心),在某些情況下節(jié)點位移不為零,即單元有形變,但插值得到的應變卻為零。主要出現(xiàn)在CPS4R、CAX4R、C3D8R等線性減縮積分單元中,因為線性減縮積分在每個方向上只有一個積分點,應變插值后有可能為零。打個比方說,一個正方體單元變形為等腰梯形,節(jié)點位移相等卻方向相反,各點的形函數為零,所以插值結果為零,這樣內能計算結果也為零,即計算認識單元沒有變形,與事實相反。
如何判斷出現(xiàn)沙漏模式?
方法一:
????在Visualization功能模塊中選擇菜單Result、History Output,繪制偽應變能ALLAE(artificial strain energy)和內能ALLIE(internal energy)的曲線,當偽應變能ALLAE約占內能ALLIE的1%時,表明沙漏模式對計算結果影響不大;當偽應變能超過內能10%時,分析就是無效的,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方法二:
????查看單元變形過程:如果有單元變形明顯異常,或有單元變成交替出現(xiàn)的梯形形狀,一般是出現(xiàn)沙漏模式。

應該怎樣避免?
細化網格。使用線性減縮積分單元時,要避免劃分過于粗糙的網格,在厚度方向至少劃分4個單元。
選擇其他單元類型,非協(xié)調單元不會出現(xiàn)沙漏模式的問題,要求關心的區(qū)域是規(guī)則的單元網格,就可以達到較高的分析精度。
避免將載荷或者位移邊界調節(jié)施加在一個點上,將點載荷和點上的位移邊界條件定義在一個小區(qū)域上,可有效避免沙漏剛度。
案例分析
模型介紹
????一個圓柱形剛體下壓坯料的平面應變模型,根據對稱性,只取右半部分建模,目的是獲得接觸區(qū)域的應力分布。如下圖所示:

接觸定義中的ADJUST參數過大。在未變形圖中坯料頂點處有一節(jié)點坐標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定義接觸時,位置誤差限度設置為0.01,相對過大。位置誤差限度的含義是某個從面節(jié)點和主面的初始距離小于0.01,就改變此節(jié)點上的坐標,使其恰好在主面上。


位置誤差限度存在的意義:由于模型中的節(jié)點坐標可能存在數據誤差,使從面節(jié)點和主面之間出現(xiàn)一個本不應有的微小距離,因此一般情況下應設置一定的位置誤差限度,保證從面節(jié)點和主面節(jié)點在初始狀態(tài)下就能互相接觸。對于本例中的情況,位置誤差限度設置為1e-5即可。
網格密度。對于初學者而言,劃分網格的時候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的將整個區(qū)域布置相同密度的種子,這樣會浪費計算資源,種子稀疏還會影響精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接觸的部分適當加密種子,分別為不同區(qū)域定義不同密度的種子,從而生成局部細化高質量網格。如圖所示:

單元類型。繪制出偽應變能與內能曲線,在最后一個增量步的時候,偽應變能為60921.6,內能為1.24224e7,偽應變能是內能的0.5%,盡管小于1%,但是單元中出現(xiàn)了梯形交替的形狀,需要將單元類型改為CPE4I。
對稱邊界條件。模型中左側沒有施加對稱邊界條件,導致坯料左上方頂點的節(jié)點是自由的,剛體擠壓后,頂點在剛體的上方,出現(xiàn)“穿透”現(xiàn)象,這樣以來就違反了接觸分析的重要原則:從面節(jié)點在分析過程中應該始終處于主面法線的覆蓋范圍之內,而不能落在主面之外。
剛體參考點位置。建模過程中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將參考點設置在剛體形心位置處,如果模型涉及轉動不至于出現(xiàn)偏離。
源文件可在公眾號:‘易木木響叮當’ 內回復“沙漏剛度”自動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