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習筆記 2022.09.18
真正的好醫(yī)生,治未病。再也沒有比循序漸進,保持一定強度的持續(xù)鍛煉,更好的靈丹妙藥了。
我曾經(jīng)一度被各種以訛傳訛的醫(yī)學知識給驚嚇,以為到處都是癌癥和各種可怕的慢性病,世界上很多食物或者藥物都能補這補那,防這個癌癥或者那個癌癥。?
后來才慢慢意識到,如果沒有足夠強度 (心跳水平在 120-150 之間,每天至少 30-60分鐘) 的身體鍛煉,合理的體重,和充足的睡眠,討論這些缺乏明確前提的簡單化的醫(yī)學知識,大概率都是扯淡,最好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如果堅持上面幾點后,會發(fā)現(xiàn)各種身體的不適自然消失。
鍛煉強度是個非常個人化的事情,但主流媒體上的宣傳存在兩極化的傾向。一種傾向是過于保守,怕這怕那,怕跑步傷膝,怕游泳池不干凈,怕戶外曬太陽出皮膚癌 ; 但實踐上如果只把運動限制在走路,爬山等心跳水平不高的活動上,很難真正達到高水平的體質(zhì) ;?
另一個極端則是推崇馬拉松,或沖撞較多的球類運動,運動量越大越好,不給身體任何時間恢復,很容易受傷,受傷以后被迫臥床休息,很快又肥胖起來。
物理學家 wolfgang pauli 對同事不留情面的一個批評是,"not even wrong", 就是說此人根本沒有把問題的框架搞清楚,根本還不到可以討論對錯的水平上。
類似的可以說,如果一個人,體重超標 (bmi >25), 每周累積有一定強度的鍛煉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他不研究鍛煉身體而醉心于"吃啥補啥"之類的偽科學,他就是 "not even wrong".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