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還原恐龍的顏色!

古生物學家還原恐龍的顏色!

? ? ? 恐龍化石基本上都是骨骼,看上去不可能保存關于顏色的信息,但是通過一項特殊的技術,古生物學家成功還原了少數恐龍的顏色,最近古生物學家就還原了渤海舞龍(Wulong bohaiensis)的顏色。
? ? ? 舞龍的化石發(fā)現于2010年,地點在中國的遼寧省,其化石后來被大連自然博物館征集(化石編號 DNHM D2933),之后由古生物學家研究并確定是一個新的物種,于是在2020年將其命名為渤海舞龍,屬名意為“跳舞的恐龍”,因為化石保存姿態(tài)就像是在跳舞,種名則來自中國的渤海。

圖注:舞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 ? ? ?舞龍的化石來自于熱河群九佛堂組地層,生存年代是距今1.2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同一地層中發(fā)現的恐龍還包括有巨大殘暴的中國暴龍、笨重堅硬的傳奇龍、成群出沒的鸚鵡嘴龍,還有會飛的小盜龍等等。舞龍和小盜龍可是親戚,它們同屬于馳龍科之下的小盜龍亞科,屬于小型的肉食性恐龍。根據化石測算,舞龍的長度只有0.8米,不過化石屬于一個只有一歲多的未成年個體,所以成年之后的舞龍應該還要大一些。

圖注:舞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中國暴龍捕食鸚鵡嘴龍,圖片來自網絡
?
? ? ? ?舞龍不僅在親緣關系上與小盜龍非常接近,長相上也很相似。舞龍長著一個大腦袋,腦袋較長,前端鼻尖微微隆起,后面拉長至顱部有一對大眼睛。在舞龍的嘴中長有兩排鋒利的牙齒,表明它是小而兇猛的掠食者。與腦袋相比,舞龍的身體顯得很瘦,四肢卻很長,而且有彎曲的爪子。在舞龍后肢的第二趾上有一個明顯變大的爪子,這也是馳龍家族的特征,專用于捕獵。舞龍的身后是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幾乎是腦袋加上身體的兩倍,在尾巴末端還有兩根超長的尾羽,小盜龍的尾巴上也有這樣的兩根尾羽。

圖注:舞龍的頭骨化石及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舞龍吃魚的想象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之前關于舞龍的復原中兩根長尾羽,圖片來自網絡
?
? ? ? ?舞龍的化石不僅保存了骨骼,還保存了羽毛,羽毛的作用一方面是保溫,另一方面就是飛行。舞龍的前后肢上都有長長的飛羽,就形成了四個翅膀,可以讓它從高處進行自由滑翔。舞龍的羽毛其實還不僅有這兩個作用,其中還隱藏著關于舞龍顏色的信息。

圖注:舞龍化石中的羽毛分布,圖片來自網絡
?
? ? ? ?早在幾年前,古生物學家就已經能夠通過羽毛化石中保存的黑素體來重建顏色了,當利用顯微分析等技術對舞龍的羽毛化石進行分析之后,同樣發(fā)現了保存的黑素體結構,然后再根據黑素體的排列就能夠復原舞龍羽毛的顏色了。經過研究,古生物學家最終確定舞龍四肢上的羽毛帶有金屬光澤,而身體其他部分的羽毛則是灰色的,這就與之前對其藝術的重建有了明顯的不同。當提及這種顏色搭配時,古生物學家認為舞龍的羽毛顏色可以進行信號交流,這種功能或許普遍存在于羽毛恐龍身上。

圖注:古生物學家對舞龍化石進行研究,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舞龍羽毛中的黑素體排列,圖片來自網絡
?
? ? ? ?通過對舞龍化石的新研究,讓它成為繼趙氏小盜龍、赫氏近鳥龍、原始中華龍鳥和巨嵴彩虹龍之后第五種成功還原顏色的羽毛恐龍,依靠這項技術之后還會有更多恐龍的顏色被還原,恐龍時代的色調也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圖注:已經被科學復原顏色的中華龍鳥,圖片來自網絡
?
?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