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自考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名詞解釋真題整理

2023-03-16 23:28 作者:燕某燕某燕  | 我要投稿

00539古二 名詞解釋(2210-1001真題版) 2210

四大傳奇:

(1)為元代南戲。 (2)包括《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和《殺狗記》。

“童心說”:

(1)是李贄提出的文學觀念。 (2)所謂“童心”,即“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強調(diào)詩文思想感情的真實坦率與藝術(shù)表現(xiàn)的自由不拘。

鴛鴦蝴蝶派:

(1)晚清小說流派,主要成員有周瘦鵑、徐枕亞、包天笑、王鈍根、劉半農(nóng)等。 (2)表現(xiàn)知識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迷于個人的趣味世界,由此而痛苦、迷茫,以致頹廢墮落的心路歷程。

京劇:

(1)屬于花部新劇種,成熟于19世紀中期。 (2)以二黃調(diào)和西皮調(diào)為基本曲調(diào)。 (3)著名劇目有《打漁殺家》《群英會》《四進士》《玉堂春》等。 2204

神仙道化劇:

(1)元雜劇重要類型之一。 (2)以勸人出家歸隱、尋找脫離紅塵的世外仙境為主旨。 (3)代表作有馬致遠的《陳摶高臥》、《黃粱夢》等。

臨川派:

(1)明代戲曲流派,以代表作家湯顯祖為江西臨川人而得名。 (2)擅長描寫男女情愛,曲文綺麗,構(gòu)思奇幻,富有浪漫色彩。 (3)代表作家有湯顯祖、吳炳、阮大鋮、孟稱舜。

丘逢甲:

(1)臺灣詩人。 (2)詩界革命的重要詩人。 (3)有多篇悲悼臺灣淪陷的詩,悲沉蒼涼。

狹邪小說:

(1)產(chǎn)生于道光、光緒年間。 (2)以狎優(yōu)狎妓為題材。 (3)代表作品有《品花寶鑒》《花月痕》《青樓夢》《海上花列傳》等。 2110

《救風塵》:

關(guān)漢卿刻畫婦女生活戲的突出代表雜劇之一,戲曲塑造了妓女趙盼兒光彩照人的形象。

臺閣體:

“臺閣體”是當時臺閣名臣、史稱“三楊”的楊士奇、楊榮、楊溥所代表的詩文風格。他們的作品用于歌功頌德、應(yīng)酬交際,追求雍容醇厚、平正典雅。,缺乏個性風采,效仿者更是陳陳相因,千篇一律,無藝術(shù)生命可言。

南社:

在清末民初,一個活躍的革命派文學團體為“南社”。它成立于1909年,發(fā)起人有陳去病、高旭、柳亞子。

《蕙風詞話》:

是清代況周頤創(chuàng)作的文學評論著作。 2104

元詩四大家:

元代中期,是元代詩風文風的形成時期元末以及明清的研究者以“元詩四大家”(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的出現(xiàn)為元代詩文進入繁盛期的標志。人們稱“四大家”等代表的文風為盛世文風。

《鳴鳳記》:

《鳴鳳記》大約作于隆慶年間(1567-1572),相傳為王世貞或其門人作,實無確鑿證據(jù)。該劇41出,直接將嘉靖年間的政治斗爭搬上戲曲舞臺,廣泛而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政治黑暗,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詩界革命:

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流亡海外,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思想,提出“詩界革命”的主張。要求“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第一要新意境,二要新語句,而又須以古人之風格入之,然后成其為詩”。

譴責小說:

譴責小說:指清末出現(xiàn)的大量抨擊時政、揭露官場黑暗的作品。它們對現(xiàn)實肆意夸大,言過其實;暴露有余,批判不足;情緒渲染強烈,理性和冷靜的立場不彰。魯迅認為這類作品稱不上諷刺文學,為之另立名目,稱其為“譴責小說”。代表作品有《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孽?;ā返取? 2010

簡齋體:

簡齋體是指陳與義的詩歌,風格遒上,思力沉摯,已突破了黃、陳瘦硬詩風的局限,取材和詩境都較恢弘,形成了雄渾、沉郁的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全名《迷青瑣倩女離魂》,其本是出唐代陳玄祐傳奇小說《離魂記》,寫張倩女與王文舉愛情故事。劇本語言筆觸細膩,文辭秀美婉轉(zhuǎn),善于融化前人的詩句入曲,熔鑄成優(yōu)美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

《再生緣》:

《再生緣》作者陳端生,本事續(xù)接《玉釧緣》,寫謝玉輝、鄭如昭和陳素貞轉(zhuǎn)世之后的婚姻故事,故名“再生緣”。塑造了孟麗君才高氣傲、聰慧機敏、敢于叛逆最后無奈屈從的女狀元形象。作品布局合理、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完整、線索清晰、繁簡得當,是彈詞小說的佼佼者。

“境界說”:

王國維深受康德、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在《人間詞話》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著名的“境界說”,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又有“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寫境”、“造境”、“隔與不隔”之說。這些詞學思想和話語表述頗具現(xiàn)代意義。 2008

西昆體:

西昆體之所以成為一個詩歌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的編纂為標志的。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詩250首,楊億、錢惟演、劉筠是主要的作家。西昆體的創(chuàng)作特色是學李商隱的近體律詩,講究聲律文采,修辭重用典。其長處是文辭密麗,氣象典雅,掃五代之衰颯,創(chuàng)造純宋之詩歌;短處是太雕琢而無自然態(tài)度,太堆砌而少意味。而西昆體的最主要特色還是講究修辭。

公案?。?/p>

關(guān)漢卿的作品就內(nèi)容說可分三類,第一類就是公案劇,這類戲揭露社會政治黑暗,觸及尖 銳的社會矛盾,如《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緋衣夢》等。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會的種種弊端,如豪強橫行、地痞無賴逞兇、官吏貪贓枉法和弱者的無告。

《長生殿》:

《長生殿》是清代洪昇所著,代表清代戲劇的最高成就。主旨是借李、楊愛情來隱喻個人命運之無常,人生之虛幻。

經(jīng)世文派:

經(jīng)世派作家致力于散文革新,主張文章聯(lián)系實際、切合實用,反映了時代的新變化。此派作家中首先突破正統(tǒng)樊籬的是龔自珍,他站在時代的峰巔,以哲人的睿智洞察危機四伏的歷史,并以不拘一格的散文體式表達對于現(xiàn)實的深邃思考,為近代散文的發(fā)展開辟了嶄新的途徑。主要是洋務(wù)派的思想來源。 1910

“東坡體”:

蘇軾的詩有“東坡體”之稱。蘇軾作詩,于情無所不暢,于景無所不取,加之以議論博辯,滔滔莽莽而才氣縱橫,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鮮的比喻、多樣化的風格和磅礴的氣勢。東坡體是宋詩的一種風格范式,對宋詩能于唐詩外別開生面起了關(guān)鍵的推動作用。

《黃粱夢》:

(1)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代表作。 (2)表現(xiàn)的是文人隱士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情趣。劇中宣揚的憤世、出世思想,具有現(xiàn)實批判精神。

浙西詞派:

以朱彝尊等為代表,因龔翔麟選朱彝尊、李良年、李符等及他本人的詞作編為《浙西六家詞》,人們遂把這一詞派稱作浙西詞派。浙西詞派詞風醇正秀雅,影響深遠。從重“志意到重“韻致”,從講氣勢筆力到醇雅章法,由寫實轉(zhuǎn)向空靈,由明快轉(zhuǎn)向含蓄。

《孽海花》:

作者曾樸,筆名東亞病夫。小說以金雯青、傅彩云故事為主線,描寫清末30年間政治外交及社會風俗的各種情態(tài)?!赌鹾;ā纷l責的是一群精于制藝、熱衷考證、講求高雅趣味的達官名士。 1904

永嘉四靈:

(1)指南宋后期詩人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 (2)作詩專攻五律,多詠景物,詩風平淡簡遠。

耶律楚材:

(1)元代前期著名詩人。 (2)其作品或雄奇瑰麗,或溫雅平淡,風格多樣。

才學小說:

(1)受清代中葉考據(jù)學風的影響,將小說看作炫耀學問的工具。(2)代表作是李汝珍的《鏡花緣》。

《官場現(xiàn)形記》:

(1)作者李寶嘉。 (2)譴責小說的代表作之一。(3)揭露官場的齷齪和官僚的丑態(tài)。 1810

江湖詩派:

(1)南宋后期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派。(2)多效“四靈”之體,崇尚晚唐體的清巧之思。(3)代表詩人有劉克莊、戴復古、方岳等。

元好問:

(1)是金元時期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2)在詩、文、詞、文學批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

《桃花扇》:

(1)作者是清代的戲劇家孔尚任。(2)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三俠五義》:

(1)據(jù)說書藝人石玉昆的演出底本加工整理而成。(2)是近代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作。(3)內(nèi)容主要是包拯在俠客義士輔佐下除暴安良的故事。 1804

白體:

宋初“白體”詩派,代表人物:王禹偁、徐鉉。創(chuàng)作大量反映社會現(xiàn)實、民間疾苦的作品,學習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諷喻詩。效法白居易平易詩風,格調(diào)平淡清遠。

國朝文派:

“國朝文派”指以金代作家蔡珪、黨懷英和王庭筠等作家群。金代大定、明昌年間,涌現(xiàn)出一批在金朝成長起來的作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已經(jīng)與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從整體上看,他們的詩篇已初步形成了雄豪粗獷的北方文學的特質(zhì),屬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問在《中州集》里將他們歸為“國朝文派”。國朝文派出現(xiàn)后,標志著金代文學的真正開始。

常州詞派:

常州詞派是清代嘉慶以后的重要詞派。常州詞派主張詞與《風》﹑《騷》同科﹐應(yīng)該強調(diào)比興寄托﹐反對無病呻吟之作。代表人物:張惠言、周濟。

曾國藩的古文理論:

在古文理論方面,曾國藩的獨創(chuàng)有:一、在姚鼐提出的“義理、考據(jù)、詞章”之外,加入“經(jīng)濟”一門,重視文中之“事”與“物”,講究實用;二、駢散結(jié)合,主張“以戴、錢、段、王之訓詁,發(fā)為班、張、左、郭之文章”;三、不重“義法”而重雄奇之氣,一改桐城古文清淡簡樸而為雄奇瑰巍,更好地書寫時代動蕩中的事物;四、認為古文不宜說理,重視古文的審美特性。 1710

王荊公體:

即“半山詩”或“半山絕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

“鐵崖體”:

鐵崖體為元代文學中的一種詩體,鐵崖為元代詩人楊維楨的號。

《儒林外史》:

是中國古代最杰出的諷刺小說,描寫了不同知識分子的生活場景,對他們心靈空虛精神墮落的無聊舉動進行了剖析,無情的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預示了封建社會沒落崩潰的必然趨勢。

“ 新派詩”:

“新派詩”是在“詩界革命”這一詩歌改良運動中產(chǎn)生的詩歌作品。特點是“以舊風格含新意境”,主要作家是黃遵憲。 1704

一祖三宗:

(1)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 (2)一祖為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

《西廂記》:

(1)元代王實甫雜劇的代表作。 (2)劇寫崔、張愛情故事,其源于唐傳奇《鶯鶯傳》。

陽湖派古文:

(1)清代的文章流派。 (2)代表人物是惲敬和張惠言。 (3)好言政治,講征旁引,恣肆不拘,靡麗瑰奇。

新文體:

(1)梁啟超貢獻最大。 (2)梁啟超見諸報刊的政論和雜文,稱為“新文體”。 (3)運用新名詞,文白夾雜,兼采眾制。 1610

易安體:

(1)李清照的詞被稱為“易安體”。 (2)李清照的詞語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曉,運用白描,詞風自然流暢。

《單刀會》:

(1)元代關(guān)漢卿雜劇的代表作; (2)劇寫關(guān)羽單刀赴會,沉雄壯烈。

“神韻說”:

(1)清代詩人王士禛的詩歌主張; (2)“神”是指表現(xiàn)恰到好處的詩味,“韻”是把詩引向一種余意不盡、悠閑清淡的境界。

近代京劇劇目:

(1)劇目豐富,有1280多種。 (2)取材于三國戲、列國戲、楊家將戲,岳家將戲的劇目最多。 (3)表達了市民意愿,歌頌為擺脫被壓迫地位的反抗和斗爭。 1604

辛派詞人:

(1) 與辛棄疾同時的一批詞人,詞作抒發(fā)愛國感情,風格雜放散切。(2) 主要作家有張元幹,張孝祥、陳亮、劉過等。

《論詩三十首》:

(1)金代元好問作。 (2)論詩以風雅為宗,推崇自然.標舉清剛雄健等。

蒲松齡:

(1)清代小說家。 (2)代表作《聊齋志異》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高峰。

《兒女英雄傳》:

(l)作者文康。 (2)講述俠女何玉鳳為父報仇的故事。 (3)將才子佳人與英雄傳奇結(jié)合起來。 1510

簡齋體:

指陳與義創(chuàng)作的具有獨特詩風的作品;以直致語、淺語入詩,重意境,重白描。

《鐵崖古樂府》:

元代后期著名作家楊維楨的詩集;他倡導古樂府,影響一時風氣。

《駢體文鈔》:

清代李兆洛編選;是一部駢體文集。

禮拜六派:

近代小說流派,即“鴛鴦蝴蝶派”;表現(xiàn)知識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溺于個人的趣味世界的心路歷程;謳歌愛情,又逃避愛情。 1504

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被稱為“易安體”;語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曉,運用白描,詞風自然流暢。

《西廂記諸宮調(diào)》:

是現(xiàn)存唯一完整的諸宮調(diào)作品,故事源于唐傳奇小說《鶯鶯傳》;作者:金代董解元。

李漁:

清代劇作家和戲劇理論家;著有《笠翁傳奇十種》和《閑情偶寄》。

《人間詞話》:

作者王國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境界說”;詞學思想和話語表述頗具現(xiàn)代意義。 1410

“晚唐體”:

宋初一個詩歌流派,晚唐體是以姚賈詩風為核心,但其范圍又略大于姚賈詩派的詩歌風格,其具體內(nèi)涵則表現(xiàn)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長于五律”、“清雅有味”。

《漢宮秋》:

元朝四大悲劇之一,《漢宮秋》的主角是漢元帝。作品通過他對文武大臣的譴責和自我嘆息來剖析王昭君和親事件。作為一國之主,他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以致演成一幕生離死別的悲劇。

《長生殿》:

是清初劇作家洪昇所作的劇本,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在原來題材上發(fā)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內(nèi)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新文體”:

新文體指近代梁啟超所創(chuàng)散文新體。19世紀90年代,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在報刊文章寫作上取得了突破,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文體”,或稱“報章體”。其基本特征為:平易暢達、語言豐富、筆調(diào)自由、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句法參差多變,常用排句及偶句。 1404

西昆體:

(1)宋初詩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得名。(2)以楊億、錢惟演、劉筠三人創(chuàng)作為代表。(3)講究修辭用典。

《竇娥冤》:

(1)關(guān)漢卿公案劇的代表作,也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2)作品主旨在于揭示竇娥感天動地的冤屈。

《聊齋志異》:

(1)清代蒲松齡所著文言小說集。(2)內(nèi)容主要寫狐鬼故事。(3)一書兼眾體,想象豐富,具有詩意美。

龔自珍:

(1)主導近代詩風新變的著名詩人。(2)其詩感慨議論,執(zhí)著于理想世界。(3)藝術(shù)上想象奇特,語言瑰麗。 1310

《秦并六國平話》:

(1)元代的講史話本。根據(jù)各種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改編而成。把龐大的歷史事件編成情節(jié)連貫的長篇故事。 (2)寫秦始皇吞并六國統(tǒng)一中國史事,中間穿插荊軻刺秦王、高漸離擊筑、焚書坑儒等故事。

江湖詩派:

(1)南宋后期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派。 (2)多效“四靈”之體,崇尚晚唐的清巧之思。 (3)代表詩人有劉克莊、戴復古、方岳等。

狹邪小說:

(1)道光至光緒年間,文壇上出現(xiàn)了一批以狎優(yōu)狎妓為題材的“專敘男女雜沓”的“狹邪小說”。 (2)就創(chuàng)作主體而言,多是潦倒文士。 (3)就小說自身成就而言,其格調(diào)不高,缺乏社會批判力度,雖有特色,卻難稱杰作。

南施北宋:

(1)指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和宋琬。 (2)施詩溫柔敦厚,雅潔有體;宋詩雄健磊落。 1301

《三國志平話》:

(1)元代的講史話本。根據(jù)各種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改編而成。把龐大的歷史事件編成情節(jié)連貫的長篇故事。 (2)演述魏、蜀、吳三國故事,具有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書中人物形象,以張飛和諸葛亮最為突出。書中故事雖有一定的歷史依據(jù),但更多的故事情節(jié)顯示出傳奇色彩,有些情節(jié)荒誕無稽。

王荊公體:

(1)指王安石晚年的詩歌風格,既清新閑適,又沉郁悲壯。 (2)主要是絕句,雅麗精絕,含蓄深婉。有向唐詩復歸的傾向。

蘇曼殊:

在南社詩人中,蘇曼殊別具一格。他生于日本,父親是日本僑商,母親是日本人,輾轉(zhuǎn)于上海、日本、南亞求學,早年參加革命,一生兩度為僧,富詩人氣質(zhì)。性情放浪,萍跡飄搖。有《曼殊全集》傳世。 蘇曼殊詩多抒情之作,以七絕居多,輕清雋永,茜麗綿眇,間有俊逸豪放之作。如《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

江左三大家:

(1)清初著名詩人。 (2)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 1210:

一祖三宗:

(1)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 (2)一祖為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

永嘉四靈:

(1)南宋后期的四位詩人,即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都是永嘉人。 (2)四人效法晚唐體詩,詩風相近,而且都因葉適的鼓吹而聞名于世。

“王西廂”:

“王西廂”是指王實甫寫的《西廂記》,與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董西廂)作區(qū)分?!段鲙洝肥俏覈糯鷲矍閯≈谐删妥罡摺⒂绊懽畲蟮淖髌分?。它通過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反抗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由于《西廂記》在思想和藝術(shù)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響深遠,在結(jié)構(gòu)體制上又規(guī)模宏大,所以有的學者稱它是元雜劇的壓卷之作。

《四聲猿》:

(1)徐渭的雜劇作品,取義《水經(jīng)注》“猿鳴三聲淚沾裳”。 (2)包括《狂鼓史漁陽三弄》一折、《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二折、《雌木蘭替父從軍》三折和《女狀元辭凰得鳳》。 (3)長短不拘,形式靈活,表現(xiàn)了作者離經(jīng)叛道、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 1201

“活法”說:

(1)“活法”說由呂本中提倡?!盎罘ā本褪且蕴K濟黃,將黃庭堅山谷體代表的江西詩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蘇軾東坡體“無意于文者之法”結(jié)合統(tǒng)一起來。此說較全面反映了以蘇黃為代表的宋代詩學精神。 (2)呂本中講究“活法”與“悟入”,提倡好詩“流轉(zhuǎn)圓美如彈丸”。

白體:

(1)宋初出現(xiàn)的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是王禹偁。 (2)學習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詩。 (3)詩歌多反映官場的應(yīng)酬、消遣,留連光景,吟玩情性,依韻相酬,屬對工切而淺近刻露、圓熟平易。

吳中四才子:

(1)明代中期吳中文人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禎卿的合稱。 (2)市民思想意識色彩濃厚,追求物質(zhì)享樂的滿足。

《董西廂》:

金章宗時期,出現(xiàn)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當時稱作《弦索西廂記》或《西廂記搊彈詞》。作品中張生有情有義、忠于愛情,和鶯鶯一起抗爭,最后獲得“美滿團圓”的結(jié)局。這部作品是《西廂記》雜劇產(chǎn)生的直接基礎(chǔ)。后人稱它為“董西廂”,而稱王實甫的作品為“王西廂”。 1110

簡齋體:

(1)指陳與義后期詩風。 (2)詩歌規(guī)模宏大,聲調(diào)瀏亮,潛氣內(nèi)轉(zhuǎn),風格雄渾、沉郁。

元代“四大傳奇”:

(1)元后期出現(xiàn)的著名的南戲。 (2)《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記》和《殺狗記》。

格調(diào)說:

(1)清代詩人沈德潛為匡正王士禛神韻說”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種詩歌理論。 (2)所謂“格調(diào)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diào)去表現(xiàn)封建政治和倫理思想。 (3)主張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tǒng)。

桐城派:

(1)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均為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 (2)代表人物方苞、劉大、姚鼐。 (3)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chǔ),以先秦兩漢、唐宋人家的古文為楷模,有系統(tǒng)化的散文理論。 1101

平話:

元代的講史話本多標名為“平話”;“平”還有評論之意,說話人講述歷史故事時往往加以評說;平話大多根據(jù)各種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改編而成。

西昆體:

西昆體是宋初文學流派;以楊億等人為代表;講究辭采,注重聲律,精于用典,詩風華麗典重。

小說界革命:

小說界革命是梁啟超提出的口號;中心意圖是改良群治,使小說的位置由傳統(tǒng)文學的邊緣移向中心,提升了小說在社會活和文化生產(chǎn)中的地位。

“湯沈之爭”:

沈璟論曲的主張對于糾正傳奇創(chuàng)作中不合音律、脫離舞臺的弊病有積極意義,但過于強調(diào)合律,便易于束縛作者的才情。他曾因湯顯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將其改為《同夢記》,引起了湯顯祖的不滿,導致了著名的“湯沈之爭”。 1010

“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被稱為“易安體”。李清照的詞語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曉,運用白描、詞風自然流暢。

“借才異代”:

金初文壇的作家,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由遼入金的文臣,如韓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虛中、吳激、蔡松年等?;钴S于金初文壇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清人莊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稱這種現(xiàn)象為“借才異代”,此說揭示出了金初文學的起因及性質(zhì)。

張岱:

(1)張岱,號陶庵,明代后期著名小品散文家。 (2)其小品散文清新灑脫而又意境深幽。 (3)代表作有《西湖夢尋》、《嫏嬛文集》等。

新紅學:

新紅學是“五四”運動之后開始崛起的紅學流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胡適的《紅樓夢考證》和俞平伯的《紅樓夢辨》 1001

元詩四大家:

(1)指元代詩人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 (2)諸人于元大德、延佑年間活躍于文壇,因有才而被選入翰林院,在京師成為士人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譽詩壇。

前七子: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一個復古主義文學流派,其成員有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復古手段而欲達到變革的目的,這是前七子文學復古的實質(zhì)所在。

唐宋派:

(1)明代嘉靖年間出現(xiàn)的文學復古流派。 (2)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 (3)主張文道合一,文宗唐宋諸家。

肌理說:

(1)清代詩人翁方綱提出的一種詩歌理論。 (2)包括“義理”和“文理”兩方面。 (3)肌理說實質(zhì)上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充實詩歌內(nèi)容,達到義理與文理的統(tǒng)一。

自考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名詞解釋真題整理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伊通| 叶城县| 石嘴山市| 鄂托克前旗| 米林县| 八宿县| 利川市| 无锡市| 鄂托克旗| 黑水县| 亳州市| 曲阳县| 德昌县| 友谊县| 青铜峡市| 壶关县| 陆丰市| 垦利县| 西城区| 荆门市| 安平县| 孝感市| 拜城县| 黔东| 平潭县| 建水县| 依安县| 宁南县| 军事| 开化县| 壤塘县| 辰溪县| 德令哈市| 长宁区| 蕲春县| 龙陵县| 海原县| 九龙县| 乌鲁木齐县| 安远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