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陳傳席:潘天壽——強其骨,拉大中西距離

2020-07-23 18:48 作者:翕兮文化  | 我要投稿

 


文 | 陳傳席

  
? ? ? ? 潘天壽無疑是二十世紀最杰出的幾位畫家之一。寫“中國繪畫史”,無論如何也不能少了潘天壽。他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不僅是不可抹殺的,而且也是很崇高的。本來我應該很早就評論他,為什么拖到現在呢?

  
? ? ? ?實際上,我?guī)啄昵熬蛯懥恕霸u潘天壽”的文章,很多朋友聽說都跑來阻止。有的從浙江跑來,問我:“你怎么能評潘天壽呢?”我回答:“潘天壽是現代最杰出的畫家之一,我為什么不能研究他?”“你知道他兒子現在干什么?”“知道,潘公凱是我的好朋友?!薄澳悄氵€寫?他現在是副院長,將來要當中國美院院長的,你是他們院的客座教授。你要寫潘天壽,他一當院長,第一個就把你的客座教授給撤了。”“沒關系?!薄澳氵€想不想在美術界混了……你還想不想要命?!迸笥殉鲇趯ξ业年P心,把我寫的《評現代名家與大家·潘天壽》給撕了。


   因此,我評了很多名家與大家,一直沒有潘天壽。我也一直弄不清,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寫一篇研究潘天壽的文章,而且給予其十分崇高的地位怎會被驅出美術界,甚至會丟性命?


   我對任何人的話都不信以為真,也不信以為假,但文章既然被撕,也就算了。不過,我那篇文章對潘天壽的評價也太高。據說很多人并不看文章的內容,只要看到你評潘天壽,他就不高興。

  

▲潘天壽 擬缶翁墨荷圖軸



? ? ? ? 據我的研究,第一個講潘天壽“壞話”的人是陸儼少。我昨天讀到浙江麗水人尹舒拉的文章《穆如館紙簍拾得》,尹問:“學石濤一路有成功的嗎?”陸儼少答:“惟有潘天壽一人,只可惜酒未醇,人已去。”(《榮寶齋》2001年7期)


   “酒未醇”,意思是說他的畫尚不成熟,更不用說“爐火純青”了。而且,陸儼少是看不起石濤的,就在同篇文章中,陸對尹說:“我勸你不要學石濤,石濤的筆墨習氣太重,要學壞的?!币f:“陸先生不也是學石濤的嗎?”陸答:“我怎么會學石濤呢?石濤是我?guī)熜值?,我們都學王蒙。不過,石濤由王蒙往后學, 學了明代的董其昌。我則由王蒙學到董其昌再上追到北宋,品格不一樣的。”顯然,陸儼少認為石濤的品格不如他,而潘天壽的品格又不如石濤。而且陸儼少認為石濤“不會畫大畫,他大畫里的山石樹木有點東拼西湊的感覺……”


   陸看不起石濤,又說潘天壽是學石濤的,而且說他 “酒未醇,人已去”。說明陸儼少對潘天壽的評價并不高。陸認為潘學石濤還沒有達到石濤的高度,而石濤的品格還不如他陸儼少。顯然,他認為潘更不如自己。當然,這只是陸儼少自己的認識。實際上,潘天壽的藝術成就大大高于陸儼少,這是不爭的事實。

  
? ? ? ? 潘天壽是陸儼少的恩人,是潘天壽發(fā)現陸儼少這個人才,并聘他到美院教書。陸對潘感激不盡,他絕不會去中傷潘,他的話可能只代表他的藝術見解。但陸畢竟只是一位書畫家,而不是理論家和美術史家。他對石濤、對潘天壽的理解,都未必正確。有的明顯有誤。比如石濤早期是學梅清的,并沒有專門學過王蒙,更沒有認真學過董其昌。石濤也是看不起董其昌的。(可參看我的《中國山水畫史》)潘天壽更不是學石濤而成功的,等等。但陸儼少對筆墨功力(尤其是傳統(tǒng)筆墨功力)的認識卻有一定的深度。

  
? ? ? ? 第二個講潘天壽“壞話”的是吳冠中,他說:“(潘天壽)講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他這個話的效果并不好……影響不好”。(見《大師談藝錄》,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年)

  
? ? ? ? 我后來也寫過幾篇研究潘天壽的文章,發(fā)表后,潘公凱也并沒有收買刺客要我的命。因而,這次出版社編輯指名要我寫文評論潘天壽,而且準許講實話(這太難得),我又重新操筆,又一次撰寫“評潘天壽” 的文章,估計不會因此而丟掉性命。


   我對潘天壽的評價前已述,他是二十世紀最杰出的畫家之一。

  
他的畫有兩點最為突出:其一是“強其骨”,其二是以“險絕為奇”。

  ?
? ? ? ? 一切成功的、有獨到風格的畫家都必須有不同尋常的思想,古人所說的“學、才、識”,有的又加上“膽”。其中“才”和“識”是更重要的?!白R”就是思想。沒有思想的人畫了一輩子畫,不知如何去畫, 不知表現什么。


   潘天壽曾學過當時流行的畫風——吳昌碩派畫風,而且他也成為吳昌碩的弟子。從現存浙江寧??h文化館的一幅潘天壽早年所作的《墨荷圖》來看,他的畫與吳昌碩的畫幾無二致。他如果這樣畫下去,只能成為王個簃第二、諸樂三第二。即使他畫得和吳昌碩完全一 樣,也只能成為吳昌碩第二,他的“戶口”只能列在吳昌碩的簿本里。 他要獨立門戶,要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必須跳出吳昌碩的圈子。

  

▲(左)潘天壽 秋華濕露圖軸 1923年 畫和字皆似吳昌碩的。
(右)吳昌碩 菊石圖 1922年 故宮博物院藏 潘天壽早期的畫在用筆、構圖和題款樣式方面均學吳昌碩。



? ? ? ? 吳昌碩的畫有筆有墨, 線條、墨韻俱佳, 也就是有 “骨 ”有 “肉”。潘天壽的畫如果也有“骨”有“肉”,那就是擺脫不了吳昌碩。其次,吳昌碩的影響在當時也太大了,凡有井水處皆有吳昌碩的畫,一直遠播到日本等國。潘天壽主張學書法不要學大名家,找一個不太知名但寫得好的書家學習,容易變出自己的風格。書法如此,繪畫也應如此。

  
? ? ? ? 當時在上海有一位書畫奇人李瑞清。此人不是小名家,而是大名家。曾任南京兩江師范學堂校長、 江蘇布政使(省長)。清王朝滅亡后,他將自己管轄的一省財富, 包括隨時可取的無數金銀庫全部封藏,交割給新政權,自己兩袖清風到了上海,靠賣字為生。因而上海流傳他的字較多、畫較少,乃至于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位書法家。其實張大千拜在他的門下主要是學畫。他的畫全以書法筆意寫出,骨相奇特,與吳昌碩的畫完全不類。


   潘天壽當時正在上海,一般人看不懂李瑞清的畫,潘天壽卻從中得到啟發(fā)。從潘天壽后來的畫跡看,他的畫基本上是從李瑞清畫中變出來的。李瑞清的畫只“強其骨”,潘天壽就提出“強其骨”。重線條, 少涂抹,染色也只是輔助性質的。 這樣,潘天壽的畫一下子就和吳昌碩的畫區(qū)別開來了。他的畫雖然和李瑞清的畫跡接近,但李瑞清的畫鮮為人知,流傳又少。潘天壽學李瑞清又加一些變化,于是,突出的風格就形成了。這時,李瑞清已去世多年了,人們只知潘而忘記李。

  
“險絕為奇”是潘畫的第二個特點。


   歷來的評論家皆以“平淡”為書畫的最高準則。唐代人曾談到“險絕”,只是成熟前的一個階段。如孫過庭《書譜》中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可見“險絕”不是中國書畫的最高境界。但潘天壽卻以“險絕為奇”。他的書畫也都是以“險絕”為特征的。大家都力求“平淡”,而潘天壽卻追求“險絕”,這正是他能突出的原因。

  
? ? ? ? 黃賓虹、齊白石書畫的成名都在八十歲左右,而潘天壽三十多歲就成名了。我分析他的成功,一是走捷徑,二是速成。因為潘天壽是研究美術史的,所以,他對美術的見解高,他選擇不為人注意的李瑞清畫風,加以改造、變化,“強其骨”,制造“奇險”,很快地形成獨特的風格。如果他仍然走吳昌碩的路,或走傳統(tǒng)的路,“三更燈火五更雞”,苦練八十年,他不可能那么早就成功,甚至不能成功。


   所謂“不能成功”,并不是其功力不行,他的筆墨功力肯定會大增,但被吳昌碩畫風所籠罩,未必能獨立門戶。但他走的“捷徑”也有危險的一面,因為他不是“漸老漸熟,乃造平淡”,而是選擇捷徑,迅速達到目標。 萬一“中途”有誤,他的“險絕”就可能不被世人承認。因為至今稱贊潘天壽畫好的人,都是稱贊他風格獨特、“強其骨”“造險”等,很少有人稱贊他的筆墨功力。因為繪畫,筆墨功力乃是支持它的最基本因素。所以,吳昌碩贈潘天壽詩中也說:“只恐荊棘叢中行太速,一跌須防墮深谷,壽乎壽乎愁爾獨?!彼?,潘天壽的畫只可欣賞,不可深學。我以前說過,潘天壽畫如古玉器,貴重而不實用,也是這個道理。


  

▲潘天壽 睡貓圖 1954年



   潘天壽學李瑞清,因為李瑞清的畫還有發(fā)展余地,而潘天壽已把“強其骨”“險絕”發(fā)展到頂點,再學他的畫已無發(fā)展余地,永遠只能在他的畫籠罩之下。有一位畫人物畫的人,背景用了潘畫筆法,觀者立覽能辨,至今跳不出來。潘天壽能走得通的路,別人未必走得通。因為潘天壽研究美術史、通詩文,更具有高尚的人品、剛正的性格和堅強的毅力。所以,他能披荊斬棘,“行太速”而不墮深谷。其他人若走這一條路,就未必成功了。

  
? ? ? ? 正因為潘天壽走的是一條捷徑,“行太速”,所以,在筆墨功力方面,陸儼少說他“酒未醇,人已去”。他的畫甚至未進入“自由王國”,他的書法和繪畫,苦心安排的跡象甚重。他的認識能力(眼光) 還值得研究,他曾認真地稱贊“揚州八怪”,而“揚州八怪”的畫水平并非太高。但他選擇陸維釗去教書法,選擇陸儼少去教山水畫,又顯示他的眼光很好。

  
? ? ? ? 還有“浙派”人物畫之所以不同于“京派”人物畫,潘天壽的指導是一個關鍵?!熬┡伞比宋锂嬕运孛铻榛A,注重細節(jié)描寫。而潘天壽卻時時指導“浙派”人物畫家,減少細節(jié)描寫和素描效果,注重筆墨效果,并指導“浙派”人物畫家用傳統(tǒng)的花鳥畫筆法畫衣服等等。我在《“京派”和“浙派”》一文中有詳述。 關于教育體系,解放前有徐悲鴻一系和林風眠一系。解放后,潘天壽已代替林風眠。當時只有以潘天壽為代表的“浙派”和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京派”。潘天壽在維護傳統(tǒng)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已寫過文章加以論述了。

  
? ? ? ? 最值得研究的是潘天壽的理論。潘天壽出版過美術史著作《中國繪畫史》《顧愷之》等,還寫過很多美術史方面的論文。他首先是一個美術史家,他以史家的思維和眼光提出了“混交論”。他說:“歷史上最光榮的時代,是混交時代。何以故?因其間外來文化的侵入,與固有特殊的民族精神,互相作微妙的結合,產生異樣的光彩。原來文化的生命,互為復雜、成長的條件,倘為自發(fā)的內長的,總往往趨于單調。倘使有了外來的營養(yǎng)與刺激,文化生命的長成,毫不遲滯地向上了?!彼€說:“民族精神,是國民藝術的血肉,外來思想,是國民藝術的滋補品。”無疑,他是主張中國畫吸收學習西洋畫,“互相作微妙的結合”。

  
? ? ? ? 但潘天壽更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作為畫家他又強調:“中西繪畫, 要拉開距離。”“中國繪畫如果畫得同西洋繪畫差不多,實無異于中國繪畫的自我取消?!薄拔蚁騺聿毁澇芍袊嫛鳟嫛牡缆贰V袊嬕l(fā)展自己的獨特成就,要以特長取勝。”“號召世界主義文化,是無祖宗的出賣民族利益者?!薄敖窈蟮男挛幕?,應從民族遺產民族形式的基礎上去發(fā)展?!边@里,他又十分反對“混交”,強調“拉開距離”,他堅持“從民族遺產民族形式的基礎上去發(fā)展”,即不再提“混交”和 “外來營養(yǎng)與刺激”,更不提“互相作微妙的結合”。

  
? ? ? ? 考察潘天壽,早年的畫還不成熟,還處于“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的階段,他以史實為基礎,提出“混交”論。但他后來創(chuàng)作中國畫,漸出風格。從“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到“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他走的皆是民族形式。同時,出于對中國文化的責任心,他提出 “拉開距離”,避免文化殖民主義,他的理論無疑也是正確的?!盎旖弧焙汀袄_距離”是矛盾的,但前者是論史,后者是論今,且是個人感受而言,又并不矛盾。當然,潘天壽這一對理論是否矛盾,是否另有意義,還值得深入研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個人思想意識和美術界狀況細細分析,也許能得出更深刻的結論。所以,對潘天壽的研究還必 須繼續(xù)下去,很多問題至今都拿不出理想的結論。

  
? ? ? ? 以上只是借評潘天壽,討論繪畫上的一些問題,讀者切不可膠柱鼓瑟。比如,我們說潘天壽的畫未造“平淡”,筆墨尚未進入“自由王國”,但潘天壽的畫自有特色,“一味霸悍”“險絕為奇”都是有悖于傳統(tǒng)的。然而,“能標判幟即千秋”,這正是他特立獨行、風格突出的基礎。一般說來,“成熟”是好的,但也不盡然。西紅柿、西瓜、蘋果必須成熟,否則就不好吃;但黃瓜、絲瓜成熟了,反而不能吃,嫩了反而好吃。標準也不應該是一個。但畫人應該了解各種標準,同時選擇一個你能達到的標準,而不是選擇眾人都認為最高,而自己又達不到的標準。

  
? ? ? ? 潘天壽走捷徑,迅速地達到了他自己選擇的標準,他成功了。我曾說過:“黃賓虹是群山中的高峰,潘天壽是群山外的獨秀峰?!彼麄兌际嵌兰o中國畫的巨匠。


2002年7月16日于南京師范大學西山

  


[附記]

  
? ? ? ? 本書稿交付出版社之后,我應潘天壽紀念館館長盧炘先生之邀,認真地觀看了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潘天壽紀念館中的全部原作,很多巨幅長至四米、六米余,若站在畫前,只能看到局部,需退到對面墻根前才能全覽。因當時全國美術界的負責人江豐要取消中國畫,不但說中國畫不科學,且不能畫大畫。潘天壽就偏畫大畫。據我所見,他的畫幅之大,史無前例。其畫幅雖巨大,但構圖曠而不拙,筆墨剛勁,氣韻雄強,渾重蒼莽,所產生的巨大的震撼力,無人能過。比看到畫集中的圖片,感受大不相同。惜前文不便增補和改動,特附記于此。

  
2004年10月26日


(本文原載《國畫家》2002年5期,原文有刪略)


陳傳席:潘天壽——強其骨,拉大中西距離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理塘县| 洛扎县| 博湖县| 台北市| 青海省| 屏南县| 仪征市| 通渭县| 南通市| 邓州市| 资溪县| 寿阳县| 定襄县| 曲周县| 县级市| 巴彦县| 西平县| 长汀县| 岑巩县| 无极县| 剑阁县| 汾阳市| 江达县| 久治县| 温泉县| 师宗县| 惠州市| 白城市| 广平县| 泸州市| 中方县| 上蔡县| 光山县| 庄浪县| 应城市| 墨江| 新和县| 筠连县| 盈江县| 闽侯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