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存定期存款,需謹記“4不要”,老人尤其要警惕
作為為數不多的保本方式之一,銀行定期存款常常是不少厭惡風險儲戶的偏好選擇。但其實,在銀行存定期存款也不是萬無一失的,若不注意,也有可能損失本金或者利息。就比如在銀行存定期存款時,需要謹記“4不要”,老年朋友尤其需要警惕。

?
1、同一家銀行不要超過50萬元
那幾家村鎮(zhèn)銀行取款難的事情依然懸而未決,這件事告訴我們,中小銀行的信用度和安全性確實相較之下不如國有銀行。另外有時候即使有《存款保險條例》,儲戶的存款安全也不一定能得到徹底的保障。
不過《存款保險條例》總歸是我們存款上罩著的一把傘,下雨的時候總不能嫌傘小、沒法讓自己滴水不沾,就把傘徹底扔掉直面暴風雨吧?我們若想要存款得到該有的保障,還是應該注意其保護范圍的。在銀行存款之前,要確保對方有存款保險標識(警惕假銀行),另外,在其中所有存款的本息和不要超過50萬元(結構性存款只保本不保息)。
2、不要有意或無意泄露銀行卡密碼或者驗證碼
有些人心比較大,或者是健忘,有時候會把密碼寫在銀行卡或者存折背后,生怕自己忘了,覺得這樣方便一些,也覺得自己只要好好保存,這密碼也不會被別人看去。
然而這是很危險的事情,都已經知道自己健忘了,怎么還能保證一定能將銀行卡或者存折妥善保存呢?萬一被不懂事的后輩發(fā)現,取出錢去打賞主播,去買游戲皮膚,或者是被闖空門的賊發(fā)現并拿走,屆時該怎么辦?
另外,當下有不少網絡行為是和驗證碼相關的,人們也要注意驗證碼安全,不要將驗證碼輕易告訴別人,還覺得這件事并沒什么。這一點老年朋友是尤其需要警惕的。

?
3、不要誤買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
有時候一些銀行工作人員會將保險或者理財產品言語包裝成一種“高息存款”一樣的東西,對于關鍵性的東西也相對模棱兩可,面對這種情況,儲戶一定要謹慎,不要誤買了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
這不是說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就是洪水猛獸了,而是因為剛性兌付被打破了,其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并不是適合所有人。若儲戶極端厭惡風險,建議去銀行網點柜臺辦理定期存款業(yè)務且選擇存折作為介質。關于這點,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
4、不要盲目存長期存款
有些人有個誤解,那就是認為存定期存款時,選擇的期限越長,則存的利率越高。其實這種看法并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準,就比如目前不少銀行的存款利率紛紛出現倒掛,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甚至比5年期存款的利率還要高,在這種情況下存5年期并不劃算。
哪怕在一些中小銀行中,依然是5年期存款利率大于3年期存款利率,儲戶也不要盲目地去存長期存款。因為當下定存若是沒有到期便提前支取將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若儲戶無法確保不會提前支取,儲戶其實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余方式,就如用余額寶來打理零錢,用儲蓄國債處理不確定存期的資金,若資金達到門檻,也可以購入可轉讓大額存單。

?
更多被動收入
注意以上“4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幫我們守護本金和利息安全。不過上述方式卻無法幫我們跑贏通脹,在飛漲的物價下保住資金購買力。若想要保住資金購買力,儲戶可以將大多數資金借助存款打理,同時注意“4不要”,另外,為部分資金選擇適合自己的增值方式也很重要。
若想穩(wěn)穩(wěn)增值,大可順應大勢,加入作為“六穩(wěn)”之一的外貿行業(yè)中共享政策紅利,其事關經濟全局和就業(yè)大局,一直有著國家的密切監(jiān)測和各種政策紅利加持。在政策支持下,一些外貿經濟平臺的代銷涌現,30天周期享12%的利潤折合年化,安全無風險。
總之,在銀行存定期存款時,如果想要確保本金和利息的安全,需謹記“4不要”。一些老人若不太懂網絡,不懂新名詞、或者是記憶力下降等,對這“4不要”尤其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