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觀察 68:美津濃和亞瑟士,斯帝卡和蝴蝶

球鞋選擇
三百元以下價位的乒乓球鞋,仍然是首選亞瑟士和美津濃。它們是老牌勁旅,專一做鞋,功力確實深厚,品控比較穩(wěn)定。而且大部分都比較耐穿,不容易開膠。其他一些國外品牌多多少少有批次不穩(wěn)定(這批挺好,下批不耐穿)的情況,或者,其實就做得不怎么樣。比如優(yōu)拉的變色龍、布谷鳥造型都很拉風,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左右移動的時候,會晃,不穩(wěn)定。筆者覺得穿起來更安穩(wěn)的納米王子,反而停產了。蝴蝶呢,配色也挺好,也耐穿,鞋底相對硬點??梢哉f是實戰(zhàn)和外出的平衡點,也可以視為實戰(zhàn)不如亞瑟士和美津濃,但外出穿著更好看。
在這個低價位的亞瑟士和美津濃乒乓球鞋,風格上有些差異。亞瑟士以B000D、跨界王和Upcourt系列為主,主打還是包裹性、緩沖性能,鞋幫會比美津濃的偏高。美津濃尤以CrossmatchPilo系列為首,依然推行自家“赤腳感”的理念。所以,最高明的營銷一定是推行自家獨特的產品,區(qū)別于它家,并讓消費者只習慣你的這種特殊感受。一旦你習慣了美津濃的赤腳感,抑或亞瑟士的包裹舒適性,你就很難換品牌了。

對于體重稍大、膝蓋有舊傷,打球偏均衡,或者強調單板發(fā)力質量的,可以多考慮亞瑟士;對于體重輕、步法突出、跑動多、搶攻快的球友,可以多考慮美津濃。當然,這是針對低價位的選擇。
到了高價位,又有了一些演化。如亞瑟士還有輕薄的輕快王,同樣可以移動迅捷。美津濃呢,高端價位中,wave drive更適合移動快的,如馬琳;wave medal則適合體重大,或者習慣站定了再發(fā)力的,比如王勵勤。
?隨著時代發(fā)展,各門各派之間也在互相融合,無論是制鞋的風格還是工藝。包括定價,亦是如此。有沒發(fā)現(xiàn):低價位中,美津濃悄然在漲價,覺得之前太便宜了—也可能是換了總代;亞瑟士則大張旗鼓地推出更低價的鞋款。

不同品牌的配膠
無論品牌的制板風格如何調整,根還是根。比如蝴蝶的特注和限量,比硬實的市場版更加通透、軟彈,更好出形變,但不管怎樣,配兩面外套還是依舊有扎實的手感,不會發(fā)空,“點”的支撐更好。而紅雙喜和斯帝卡,一直以來追求整體形變、酥脆的擊球手感和配方,決定了絕大多數(shù)板子配兩面外套,都感覺不夠有數(shù),發(fā)空,局部的支撐不夠實。還是得正手貼一面粘套為好。因為斯帝卡與國家隊的特殊關系,在制板上自然也會考慮硬質粘性套膠的因素。
這其中,當然也有個例。比如瑞典隊一些選手用碳素系列配著DNA PRO系列。莫雷高德用碳素290配兩面樊系套膠。阿波羅尼亞用據(jù)說人妖的968配兩面Tenergy。但這些僅是個例。與大多數(shù)業(yè)余球友的手感不同。

高密套膠的“復古”
從VJ>07系列開始(Limber和regular是高密,Stiff是小孔蛋糕),到新出的V>03,Victas開始重新啟用高密海綿。其實,即使在現(xiàn)在的新塑料球時代,高密的粉絲仍然很多,尤其在速度值和彈擊方面比蛋糕海綿更勝一籌。同時,正因為旋轉不如蛋糕,反而更不容易吃轉,更好防守。對于業(yè)余球友來說,易用性也高,好彈、好防。而進入中國市場的捷沃(Gewo),剛推出的幾款套膠中,亦有高密海綿的存在,性能類似F1,我們拭目以待。